
很喜歡的一部電影里,很喜歡的一個女演員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如果你感到寂寞,就去唱片行看老朋友。嚴重贊同。不過對我來說,碟片行似乎更加適合我。不過她說的老朋友是指那些音樂人,而不是唱片行里的工作人員。但是對我來說,兩者皆有。
我在那個碟片行拿片子看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看著那里的伙計換了一個又一個,老板也和我一起長大,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老板已經有了兒子了。時光荏苒,我跟老板應該算是很熟了,我的卡號老板已經記得很熟了,所以我每次拿片子的時候,他已經早早地拿出我的卡了。而每次我去的時候,他總是微笑著主動和我點頭打招呼,我也還以相同的動作。這些年下來,似乎成為了一種習慣。但我不是那種話很多的人,所以沒怎么和他說過話,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這也應該算是一個老朋友了。
而另一個朋友就是那些影片了,包括很多演員和很多導演,發現很多導演的片子中都有著一種相同的情愫。雖然故事不盡相同,但當你處于某種狀態時,它們也許會成為你的一劑偏方。
如果你感到寂寞了,就去看王家衛

這個總是戴著一副墨鏡的男人總喜歡將自己的鏡頭對準那些無根城市中的邊緣人物,包括殺手,阿飛,空姐,身在異鄉的漂泊客等等。這種身份與其說是一個人,還不如說更像一個符號,這樣就進一步強化了他們情感的動蕩,同時也注定了他們逃避現實的孤獨性格。《阿飛正傳》中,總想成為一只“無腳鳥”的旭仔一直被養母收養著,直到有一天他知道了自己生母的所在。但當他被親生母親又一次拋棄以后,轉身離去,頭也不回。“她不想讓我知道她長什么樣子,她也不會知道我長什么樣子。”最后這只無腳鳥死在了逃亡的列車上,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著陸了。
《重慶森林》中,林青霞與金城武在酒吧相遇,金用了日語、英語、粵語和普通話四種語言問了林一個相同的問題,“小姐,你喜歡吃鳳梨嗎?”以求能了解她,但在林的假發、雨衣和墨鏡的盔甲下毫無用處,兩個孤獨的人,真正咫尺天涯。現代的人會的語言越來越多,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卻似乎越來越難。還有《東邪西毒》中的慕容嫣,因為孤獨,她只能和自己的影子對練,沒有人知道她的來歷,但最后她成為了“獨孤求敗”。孤獨的人由于沒有人說話,所以他們總是自言自語。警察633(梁朝偉)對著香皂、毛巾和毛絨玩具說話。《阿飛正傳》中的蘇麗珍向陌生的劉德華訴說心事,但她并不希望得到回應。還有《墮落天使》里的黎明,他要通過點唱機與李嘉欣說話。另外還有很多的第一視角的獨白,無人傾訴,一股孤獨感魚貫而入,使觀者感到似乎“孤獨”已經成為現代都市人的基本生活方式。

如果你感到心煩意亂,就去看伍迪·艾倫
這個干癟的瘦小老頭總喜歡出現在自己的片子中,扮演一個紐約猶太小知識分子。片中他敏感,神經兮兮,還總是嘮嘮叨叨地說個沒完,發牢騷,似乎有一大堆說不完的煩心事:《安妮·霍爾》中,他與安妮認識不久就開始同居,但很快就產生裂痕,而且他還不招安妮父母的待見。安妮一心想成為歌星,所以她離開伍迪去了好萊塢發展。當他們再次見面時,兩個人的愛情都已經恍若隔世了;《曼哈頓》中,身為電視作家的伍迪愛上了記者瑪莉,卻發現她和自己的好友深深相愛,當他回過頭想找回愛自己的女友時,她卻已經決定離開。《漢娜姐妹》中,伍迪更是懷疑自己得了絕癥,但當他得知自己健康以后,他決定重新面對生活,其實他郁悶的真正原因是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笑了。

伍迪·艾倫的影片就是這樣,他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出時起時落,雜亂喧鬧,無奈又無聊的戲劇大雜燴。在他的影片中,沒有什么大場面,大幽默,有的只是生活中的瑣碎片段,個人回憶,閑散戲謔,在這其中還夾雜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和溫馨傷感的情調,即使有時對生活冷嘲熱諷,但不久還是要回到生活的軌道上去。情節雖然有時有些消沉沮喪,但卻沒有頹廢之感。所以,看他的片子是你心煩時的一味藥:這個紐約的知識分子雖然生活條件比我們優越,但他的煩心事也比我們多。看著屏幕上他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你會釋然一笑,覺得自己的事可能不算什么,心情自然也會好很多。

如果你感到生活平淡苦澀,就去看邁克·李
這位英國的寫實派電影大師,將鏡頭對準了社會底層人物及弱勢群體,看他的片子如同你在關心周遭人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所思所想以及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不是置身事外地去觀看臉譜化的人物。《秘密與謊言》中,女黑人驗光師在養父母去世后,開始尋找自己的生母,但愕然發現生母竟是個白人,而且生活的并不好:生母在一個工廠打零工,她的另一個女兒則是清潔工。她們二人住在污穢的天臺,還處在冷漠與不停的爭吵中,相反生母的弟弟生活不錯,但她沒有得到一點幫助。《All Or Nothing》(《一無所有》)中則是一家子的底層人物:父親開車,母親收銀,女兒清掃,兒子無業。平淡痛苦的生活或是磨平了他們的棱角,或是使他們更加憤怒和無奈。還有今年的《維拉·德雷克》,維拉是一個英國下層的傳統家庭婦女,她幫助那些意外懷孕的女性墮胎——在那個時期,這是明令禁止的。她只是想幫助她們,但最后還是被判了刑。

邁克·李不僅抓住了平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更重要的是,導演在真實和平淡中注入了一絲激情和色彩:這就是愛,包括家人之間的愛,夫妻之間的愛。所以我們看到,在《秘密與謊言》中的家庭聚會上,家庭成員間多年的積怨、誤會心病等全部爆發。這之后,他們才發現事實上大家還是彼此愛著對方的,只是因為那不該有的秘密與謊言。《All Or Nothing》中,因為兒子的意外出事,夫妻才在重新交流中找尋回了彼此之間的愛。他們全家,以及他們的鄰居也都因為這一事件經歷了一段心路歷程。
不讓你的眼淚流出,而是留在眼眶,最后再讓你釋然一笑,這就是邁克·李。正如《紐約時報》評價他:“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會有一個轉折點,它能夠在生活中的不堪與無望成為導火索時,觸發人們意想不到的極度歡樂的認知。”
電影就是這樣,把生活中散落的情愫集中起來,然后表現出來,只是要經過一定的夸張來展現與真實之間的差距,這也是電影的魅力之一。想起一個腦筋急轉彎,問如何使一根棍子看起來短些,答曰找一根更長的和它一比就可以了。
最后,那個很喜歡的電影是《幾乎成名》(《ALMOST FAMOUS》),很喜歡的那個女演員叫凱特·哈德森。[責編/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