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富時選擇了加負,在沒錢時選擇了超前。時下,城市中相當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貸款方式,過上了有車、有房的“幸福生活”。然而盡管同樣寅吃卯糧,“負翁”所面臨的處境卻截然不同。
“負翁”的快樂與憂傷
隨著信用消費的日益普遍,個人和家庭的負債生活和消費現象,是繼企業負債經營現象后的又一個時代特點。大到房產、汽車,小到家電,都可以通過貸款的形式進行購買。“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通過貸款消費,未來5年、10年,甚至更長時期內的消費計劃都可以輕松變為即期。被戲稱為“負翁”的貸款消費族,似乎成為當前社會瀟灑生活的示范群體。不經意間,按揭一族的“負翁”們的行為已開始悄悄影響著中國傳統的生活消費習慣。
我國從1998年開始大規模地開展個人消費貸款業務,該項業務的推出吸引了為數眾多敢用明天的錢的超前消費者。幾年來,個人消費貸款金額急劇擴大,2003年底達到15736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已經超過17000億元,五年間擴大了20多倍。
盡管目前我國家庭和個人貸款消費仍是以住房和汽車等大額按揭貸款為主,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社會經濟的發展正沖擊著人們的消費觀念,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個人消費信貸規模會繼續擴大,“負翁”也將愈來愈多。筆者朋友中很多人有意或無意都已加入了這一行列,大圣和陳力就是其中的兩位。
做“負翁”讓我享受生活
大圣可是個典型的“負翁”一族。1999年大圣畢業于武漢一所名牌大學,現就職于北京一家著名的軟件公司。談著戀愛、忙著工作、攢著小錢,所有的一切都上了軌跡。
去年大圣在朝陽區買了一套總價50多萬元的兩居室。談起這事兒他還是比較滿意:“首期支付了10萬房款,然后花了近4萬元裝修。家具和電器是發了工資才陸續添置,盡量選擇好一些的,不然就不買,寧缺毋濫,你看現在家里還很沒布置完呢。”月供2000多元,再加上生活費、保險費等固定支出2500元,工資收入7000多元的大圣坦言,雖然他現在是“負翁”,但只要能負擔得起就行,況且租房費用也不便宜,等于是在替別人供樓。“負債消費讓你能提前享受可能要再打拼十年才能得到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大圣笑言,現在還年輕,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希望過一種蹦得高才能摸得到的生活。
貸款帶來的壓力肯定是有的,大圣現在就怕哪天失業,或者是父母突然生病需要錢。所以大圣每月除了留下固定費用和少量的備急資金外,他會儲蓄一定的收入。喜歡周末泡吧、唱歌的他,自從貸款后,生活開支開始變得有計劃性,購物消費也趨于理性,很多以前喜歡就買的東西現在也省了,并且他還養成了記賬的習慣。不過大圣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能降低生活的品質,如果那樣,就失去生活的意義了。他還建議筆者,成為享受生活“負翁”吧,做個“負翁”挺好的。
大圣的想法得到了諸多人的認同,同時也不斷在他們自己的身上實踐著,尤其是在大城市打工一族,為尋找漂泊的穩定感,貸款買房成為他們熱衷追求的一個目標。有調查表明,目前有34%的年輕人成為“負翁”一族,有57%的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錢。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許多家庭已成為高負債家庭,而且大多數的人不為自己成為“負翁”而擔憂。
理財人士表示,超前消費是一種個性化的選擇,尤其是對于青年人來說,適當的負債可以有效地提高投資效率,提高家庭生活質量,但要做“負翁”需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
首先是對風險的認識,創造收入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能夠預期收入有一定比例的增長,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適度貸款所進行的超前消費會帶來意外的享受。當然消費的同時,應該反對享樂主義及浪費。如果只是盲目地趕時髦,收入提高的潛力也不大,負債就將成為一個巨大的負擔,導致生活水平變相下降,甚至威脅到家庭資產的安全。
此外,個人收入是可能隨著所處行業景氣及自身工作變化而變化的,有時裁員或降薪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計劃合理的消費是理財要訣,比如應該養成記賬的習慣,定期檢查自己的收支情況,建立家庭財務報表,定期結算,據此決定收入分配在各項支出的比例并適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