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蘭
1966年生人,黨員,研究生學歷。在亞運村第二幼兒園歷任教養員、班長、教研組長、保教主任、副園長、園長等職。
二幼榮譽札記
1999年,被評為北京市一級一類幼兒園;
2001年,被評為北京市青年文明號;
2002年,獲全國“昆鋼杯”幼兒體操比賽一等獎,被評為北京市“三八”紅旗集體,被評為北京市早期教育示范基地;
2003年,被評為朝陽區區級示范園,被評為搖籃朝陽示范園,獲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
2004年,獲國防教育小課堂武術表演比賽二等獎,獲北京市武術比賽特殊貢獻獎;
連續五年被評為市級精神文明單位。
年輕、熱情、美麗、純粹、善談、通透,似乎把很多的詞匯堆積在一起,也沒有辦法把立體的馮淑蘭描述到得當。窗外是風中搖曳的枝椏,室內是她明媚的聲音與容顏,在冬天很冷的這一天,我被馮淑蘭的誠摯點燃。
做園長前:
這是一個積淀的過程。從普通的幼兒教師,成長到教研工作中的領頭羊,馮淑蘭經歷了漫長的學習和對自己的挑戰。像荊棘中仍然不屈生長的小樹,汲取著豐饒土壤中的養分,期待飛翔。
入園時的一些心情
來到亞運村二幼是1993年2月的事情。那時候馮淑蘭27歲,正是想要孩子的年齡??墒且幌?,原來自己在工廠幼兒園,本來底子就薄,還是先干好工作再說吧!當時二幼剛剛籌辦不久,硬件設施很好,軟件資源也不錯,好強的她壓力很大。好在她是一個認真、熱情還單純的人,愿意把一切工作做到最好,園里很信任她,給了她很重的擔子——擔任一個班的班長,負責班內的教學和所有的管理。
對環境的不熟悉,對業務的沒把握,讓馮淑蘭覺得肩上沉沉的。還好,在園里大家很團結,這讓她能有很好的心情完成繁重的工作,能力提高很快。9月份,園里第一次大型的運動會開始籌備了,這是檢驗二幼整體水平的時刻。那時亞運會剛開完,二幼又地處亞運村,很快,其中的體操節目就被敲定為《亞洲雄風》,讓馮淑蘭負責這個節目的排練工作。
現在看來,這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可在當時,對馮淑蘭是有難度的??蓸酚^的她克服了業務生疏和心理畏怯的障礙,在沒有外請老師輔導的情況下,排演的節目贏得了有關領導和家長的一致好評。馮淑蘭在心里笑了:自己原來可以干得這么好啊!
懷孕時的一次比賽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馮淑蘭底氣足了,并承擔了園里體操訓練的工作。喜歡藝術,喜歡舞臺,原本是馮淑蘭的一個夢呢!可小時候,家里窮,自己體質又弱,上舞臺的機會就越來越渺茫了。如今,能讓孩子們實現自己的夢,也是不錯的啊!所以馮淑蘭樂此不疲。
1994年,二幼要參加朝陽區的體操比賽,當然又得馮淑蘭擔當??刹磺傻氖?,她懷孕了。大幅度的運動是不行的啊!馮淑蘭為難極了,她不想關鍵時候掉鏈子,讓園里的榮譽受損,畢竟自己比其他老師更了解這一塊的工作,可愛人比自己大4歲,再不要這個孩子,年齡大了會遺憾的,怎么辦?
權衡之后,馮淑蘭決定自己扛過這一關。她沒有告訴家里人,也沒有向園里提困難,按部就班地開始了緊張的排練。孩子們小,設計的動作得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地作示范,有的動作要反復示范幾十遍,才能排練到位。日子久了,馮淑蘭的體態顯了形,這可嚇壞了園里的領導和老師,尤其是配合她排練的助手,每次都囑咐:馮老師,你說,我來示范,你可一定得悠著點?。?/p>
可能是肚子里的兒子知道媽媽的辛苦吧!小家伙從來不給媽媽添麻煩,讓馮淑蘭順利闖過了這一關。那次體操比賽,二幼在全區拿了名次,獲了二等獎,馮淑蘭再一次用行動證實了自己的潛力。
29歲時的一次機會
在園里的出色表現和付出為馮淑蘭后面的路奠定了基礎,她開始漸漸浮出水面,成了園里的骨干,并擔任了教研組長。1995年,中央電視臺與廣電部為“五個一”工程合拍一部百集科普片,在北京的各級幼兒園物色主持人,來到二幼,園里推薦了馮淑蘭。
“奇怪的是,這么大的事,我卻沒有一點心理壓力。”馮淑蘭笑著說:“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年齡吧!那年我已經29歲,沒有了年齡的優勢,可以說是沒有機會了,但我仍然照著要求回家作了練習,就當作是湊湊熱鬧,長長見識?!?/p>
在沒有任何顧慮的前提下,馮淑蘭和另外被選上的兩個年輕女孩去試了鏡,誰知卻被選中了,讓她自己都吃了一驚。
那就順水推舟吧!接下來的日子,馮淑蘭把家和園里的其他工作暫且放下了,住在廣播學院里,開始了全新的工作。第一次主持,第一次在熾熱的燈光下,第一次在鏡頭前,全是新的,全是陌生的,而且是100集?。∵@個從小生活在四川山區的美麗女子,能吃苦的勁兒是臺里沒有想到的。不僅把節目做得有聲有色,自然天成,連休息的時候也不閑著,幫著倒景、換景,和組里的人像一家人似的不分你我,活兒都搶著干。后50集的拍攝是在夏天,每一集拍下來,脫掉厚厚的主持服,全身都是濕漉漉的,可嬌小的馮淑蘭卻沒說一聲苦。
難得啊!記錄片拍完,臺里的負責人向園里反映:我們真是沒有選錯人。
由于干什么都塌實,又聰明有靈氣,馮淑蘭在園里的分量更扎實了。從教研組長到主抓業務的副園長,馮淑蘭一步一個腳印,沒有絲毫取巧,走得很結實。
做園長后:
回想起來,讓馮淑蘭最不堪回首的就是任命前后的那段日子。對于一個專心做事情的人來講,人際關系中的是非曲折可能是最影響心情的吧!調整之后,馮淑蘭對自己說:只要工作做好了,什么都不怕。
任命前后的日子
二幼培育了馮淑蘭,馮淑蘭也依戀二幼??墒窃谒拥饺蚊⒌臅r候,卻猶豫了。自從來到二幼,馮淑蘭覺得自己虧欠家里很多,總是忙啊,忙,對兒子基本沒有管過,全留給上了年紀的公婆和支持自己的愛人。記得拍記錄片那陣子,兒子小,全是家里人幫著照應。特別是愛人,犧牲和付出很多,總是開車帶著孩子到廣播學院去看望她。其實家在她的心里很重,她對家很依戀。如今終于穩定下來了,做的又是自己喜歡鉆研的教學,本來打算就這樣下去挺好的。再說了,本來自己就不是有權利欲的人,面對復雜的人際局面,自己何苦呢!
上級給了馮淑蘭一天半的考慮時間,馮淑蘭先和愛人商量,沒想到卻是積極的支持。最親近的人的支持,可能產生的動力也最大吧!她靜下心來想,在二幼7年了,那份歸屬感是別人不曾體味的,青春的汗水,夢想的飛馳,都在二幼實現了,總不能因為有難處就不做吧!況且,自己是和二幼一起成長的,最了解,最熱愛,最想讓它越來越好,不付出怎么行呢?
想到這些,馮淑蘭平靜了,她決定接受任命。
雖說任命時上級給了盡可能的支持,但真正工作起來,還得靠自己的智慧。業務上,馮淑蘭輕車熟路,不在話下,可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她犯了難。
可能是自己太年輕、太順了吧,對馮淑蘭的上任,各種心態、各種表現都有,大家在觀望、在試探,給馮淑蘭的整合帶來了困難。角色的轉換不允許馮淑蘭脆弱,不允許她委屈。很多時候,高處不勝寒的滋味漫上來,心里涼涼的;不敢把不好的情緒帶回家,怕攪了家里的溫暖氣氛,就給自己鼓勁兒:再扛一次吧!
好在馮淑蘭調整得很好,心很寬,明確管理方向后,一件一件地抓,一件一件地干,實在頂不住了,就找個沒人的地方哭出來,然后該干什么還干什么。她堅信:只要做出成績來,什么都不怕。
“親子”彌補的空白
一段時間之后,園里的正氣總算樹立起來了,馮淑蘭便開始了一個大膽的策劃:找專家引領,做課題。她想讓二幼的業務往前跨一大步。二幼屬于街道幼兒園,當時是不具備做課題的條件的。有名的專家都與北師大、北海、五幼這樣的名園合作,或者以教委下設的園優先,從來不接納街道幼兒園的選題,而二幼,連區級的課題都沒有嘗試過,一下想做國家級的,不是異想天開嗎?
其實,別人認為的不切實際也是不無道理的??神T淑蘭認準了,她著急??!要想讓二幼有發展,閉門造車是不行的,一定要借助專家的力量完成二幼的飛躍。為了能敲開專家的門,馮淑蘭不厭其煩地拜訪、請求、說服,終于用真誠打動了教科所“十五”教研組的專家,開始了艱辛的課題攻關。
馮淑蘭在園里營造的教研氣氛帶動了一批有夢想、有作為的年輕人,締造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在課題攻關的同時,她還選拔骨干力量進行了幼兒早期教育開發的前期準備。
機遇一直光顧著有準備的馮淑蘭。在北京市政府為市民辦實事的65件實事中,決定在全市20所幼兒園建立保教基地,朝陽區設立3所。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與馮淑蘭的“親子”設想又一次不謀而和。
2002年,馮淑蘭的“親子”項目正式啟動,這在北京市首屈一指,它服務于0-3歲的幼兒,彌補了課題的空缺,滿足了市場的需求,再加上大環境的契機,馮淑蘭在園內成立了保教研究中心,著手建立系統的“親子”理論體系,他們研討的隔代教育課題、南北方父親差異課題、自制玩具課題、保姆服務課題、流動人口課題,引起了家長的興趣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二幼的名氣越來越響了。
取巧是沒有后勁的
2003年,二幼通過了區級示范園的驗收,但馮淑蘭沒有停下來。她想讓“親子”上臺階,她想提升園里的管理,她想把一種精神的東西傳遞給年輕的幼教工作者。
后調入的幼兒教師基本是獨生子女,不好管理,因為她們本身就是很受寵愛的一代人,要引導她們管理和服務同樣是獨生子女的娃娃們,很困難。所以要教會她們在工作中學會思考,學會獨立。馮淑蘭說:“我喜歡聽到她們問:‘這么做可不可以?’我拒絕她們問:‘我應該怎么做?’”
這其實是對她們的磨練。馮淑蘭說:“我總是告訴年輕的幼兒教師,只有做得好,才會有位置。不管在什么崗位,必須努力,取巧是沒有后勁的?!?/p>
馮淑蘭始終認定:一個團隊要建設的好,領導班子一定要團結,這樣才能把握好發展方向??繉嵙θ俚臅r代已經來臨了,二幼同樣面臨著不進則退的危機。而它的發展是靠大家努力的,往大了說,是為培養國家未來的人才打好地基;往小了說,是要實現自收自支,靠智慧和勞動取得生存。
話很實在,很通透,就像馮淑蘭本人,把生命溶入所愛的事業,和時間爭分奪秒,都是為了與生命中每一個精彩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