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永遠洋溢著微笑,頑固的沉默帶著隱約的神秘感,稍微有點嬰兒肥的她就像歐洲18世紀油畫中的人物肖像。因此,總會猜想她出生在一個初夏的清晨,鵝黃色的太陽淺淺地掛在天邊,萬物沉寂時的萌動,就像當時的天空。或許因為這樣,她才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晨。
乒乓小將常晨晨1986年出生于遼寧鞍山。一天之計在于晨,常爸爸之所以給剛剛出生的女兒取這個名字,是希望她能像初升的太陽一樣,朝氣蓬勃茁壯成長。除此之外,晨字也是“陳”的諧音,這樣就將她母親的姓氏也巧妙地包含其中。后來常晨改成了常晨晨,更是緣于父親的期望,“猶如麥穗,猶如果實,都是越沉的越好,有一種沉重的意思,什么東西積累到最后都是最好的。兩個晨比一個晨有著更多的積累,而且,兩個晨,就有了兩個日,能夠更加地蓬勃向上?!?/p>
在“玩樂”中邂逅夢想
晨晨結識乒乓球完全是一個意外,那時她才5歲半。在偶然一次打掃衛生的時候,爸爸翻出了多年前的舊乒乓球拍,好奇的晨晨用稚嫩的聲音問道:“這是什么呀?”爸爸告訴她是球拍,打球用的。而當時正好爸爸有個朋友辦了一個業余乒乓球班,于是他問小晨晨要不要去。也許出于好奇,晨晨決定去試試。
很多初次接觸乒乓球運動的人最開始都要從顛球練起,但晨晨在一下午的時間里就懂得如何揮拍了。無論接到的球能否過網,能夠準確地判斷出落點對于當時還不滿6歲的小孩來說已不是易事。就這樣,常晨晨和乒乓球結下了不解之緣。
訓練是辛苦的,晨晨剛開始打球的時候,每天早晨5點半起床,在7點半上學之前要練上一個多小時的球,晚上放學后還要從6點練到八九點。雖然如此,她卻并不覺得辛苦,因為訓練的時候有很多小朋友,不會感到孤單。
但有一次,卻著實把父親嚇得不輕。那是個寒冷的冬天,晨晨練完球已經是晚上9點多,爸爸準時出現在球館外接她。從球館所在的礦山到市區的家里,是一段很長的路。出發時,晨晨裹著厚厚的羽絨服,圓乎乎的像個洋娃娃一樣坐在自行車的后架上。摟著爸爸,一股溫暖而親切的感覺傳遍全身,看著路上的白雪,看著昏暗的燈光,周圍的一切開始慢慢模糊,在一天大運動量的訓練后,已是滿身疲憊的她只覺得一切都在逐漸地安靜……
40分鐘后,忙碌一天的爸爸終于感覺如釋重負:“到家了!”他興奮地扭過頭去對晨晨說,卻嚇出了一身冷汗?!昂⒆幽?!”空空的后架讓爸爸的腦袋騰地一下大了,心臟也狂跳不止。孩子丟了!
渾身哆嗦的爸爸,推起車子原路返回,騎出沒多遠,發現路旁有一大包東西,沒來得及想,他撲了過去。仔細一看,懸著的一顆心才復了位。原來裹得嚴嚴實實的小晨晨像個襁褓中的嬰兒,正嘟著嘴睡得香甜,對外面發生的切竟渾然不知。
在哭泣中學會堅
晨晨很喜歡看一些時裝類雜志或是哲理性比較強的書籍。外出比賽時她通常會帶上一本。她喜歡在藍藍的天空下或異鄉的柏油路上沉浸在精彩的圖畫和情節中的感覺。
和許多喜歡讀書的孩子一樣,她沉默不喜歡張揚,也不善于在有很多人的場合表現自己。上世紀90年代初,盛行家庭卡拉OK,即使只有爸爸媽媽在場,晨晨也難得一展歌喉。
為了讓晨晨的性格變得開朗,常爸爸沒少費心思,當初之所以讓晨晨練乒乓球,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希望她能夠多和外界交流,變得更加開朗自信。常爸爸也會經常找一些機會來鍛煉晨晨的膽子。
晨晨10來歲的時候,東礦大館舉行“娃娃杯”比賽。要在比賽前發言的運動員代表還沒有人選,于是常爸爸跟領導溝通:讓晨晨上?!耙粫耗闵先グl言啊”,爸爸碰碰她,誰知她一聽便哀求道:“可以不去么?”爸爸故作嚴肅地說:“都定好了,怎么能不去呢?”于是晨晨硬著頭皮上去發了言。
現在看來,爸爸的這種改造顯然是成功的,晨晨性格比以前開朗了很多。中秋節的時候,正在鞍山集訓的遼寧女乒組織了一臺小型晚會,晨晨與隊友李佳合唱了一曲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實》,贏得了一片掌聲。爸爸顯然也很高興,“唱得好不好沒有關系,不能誰都像明星唱得那樣好吧,敢就行了?!?/p>
愛哭是女孩的一種天性,內斂的晨晨更是如此。在極度悲傷的時候她通常會選擇大哭一場。當然,她不會在人面前哭,而是偷偷地躲到廁所或者某個犄角旮旯里哭。
今年年初,國家隊內進行了多次循環賽和升降賽,成績不好,就很可能被調回二隊。由于是新人,晨晨打得非常吃力。在循環賽的最后一場比賽中,她如果贏了就不用參加第二天的升降賽,可心理負擔過重的她不幸輸了。
賽后,她心里特別不是滋味:“明明可以贏的,怎么就輸了呢?”想著想著,眼淚便開始啪嗒啪嗒地往下掉,她也不去管,任憑淚水在臉上胡亂地流。然而,—哭了一陣后,心里沒那么堵得慌了,她又開始思考第二天的比賽,因為她知道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哭是沒有用的,明天的升降級還得打,而且要打好?!?/p>
其實,常晨晨內心是倔強的,總是按照自己的原則在走每一步,她不斷告誡自己:“盡力和盡最大努力是不一樣的,在該對自己殘酷的時候一定不能心軟?!?/p>
在競爭激烈的乒乓球隊,晨晨不是沒想過放棄。第一次是在市體校,那時她不受重視,訓練的環境也比較差,半年以后成績也沒有什么提高,她第一次想到了放棄:“爸,我不想練了?!备赣H并沒有作過多的表示,而是將女兒轉到了另外一家體校,因為他明白女兒說放棄只是一句氣話。
另外一次就是剛進國家隊。在這個眾星云集、人才輩出的地方,在省隊時的優越感蕩然無存。遠離家鄉,遠離親朋好友,獨自一人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里,對于只有15歲的晨晨來說,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面對茫然未知的未來,她再一次想到了放棄:“算了吧,不打了?!?/p>
可晨晨實在割舍不下,對于這項耗費了自己童年大量精力和熱情的運動,她無法如此輕易地就放棄。在黑夜中經歷了痛苦的思索之后,她還是在第二天清晨早早地起床,繼續做著和前一天同樣的訓練。“就這樣走了,我自己也不甘心,現在還年輕,能努力就多努力一下,我不想到將來后悔?!?/p>
在積累中等待成熟
晨晨不是早熟的,從5歲半開始接觸乒乓球到現在,雖然已經走過了十幾個春夏秋冬;但從成績上來說,她還遠不如比她小的郭躍,她自己也曾懊惱過“我怎么就不能像別人那樣,一下子就有特別好的成績?”
但就像她父親所說的那樣,晨晨的成長就像季節的更迭,要按部就班地來,一步一步到了秋天,才會迎來收獲。這個19歲的女孩正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步伐不緊不慢地向前走著“可能是我性格的原因吧,這樣一步一個腳引走下來,我心里覺得特踏實。”
眾多比賽中,第一次參加U17比賽的經歷令晨晨記憶猶新。第一個出場,而且有電視轉播,剛上場時她只感覺大腦一片空白,怦怦亂跳的心根本就沒有辦法平靜,更別提什么賽前準備的技戰術了。11比19,眼看著這盤比賽就要輸了,層層深吸了一口氣,在心里告訴自己“爸媽在電視機前看著呢,爭氣點,至少則打得這么丟臉?!彼龥Q定放手一搏,沒想到此后她奇跡般地連得數分,終將比分扳了回來。
此后,晨晨又參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賽,逐漸地,她開始走向成熟。2004年世青賽上,她獲得女單、女雙兩枚金牌以及混雙的亞軍。雅典奧運會前的熱身賽中,她更是連續戰勝了牛劍鋒。張怡寧等名將,一時名聲大噪,不久前結束的2005年中國公開賽,晨晨一路過關斬將沖進決賽,雖然最后不敵隊友郭躍獲得亞軍,但整個比賽中表現出來的霸氣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晨晨面臨收獲的季節已經不再遙遠……
責編/王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