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縷微曲的頭發落在額前,大眼睛里露出率真的神情,這位身材頎長的小伙子剛結束完一天的訓練,被汗水浸濕的訓練服已經換下,一副神清氣爽的打扮,散發著運動員典型的陽光氣質,想象著他策馬揚鞭時的颯爽英姿。再細細打量,會發現他左耳上那枚閃亮的耳釘,還有項鏈和左手食指中指上的兩枚戒指,又透著幾分都市男孩的時尚氣息。
難怪總有人誤會這位身高1.86米。體重78公斤的帥氣男生是時裝模特。當他道出自己從事的項目——現代五項時,卻又會引發大家更多的好奇“現代五項是干什么的?”類似的遭遇經常發生,這多少讓錢震華有點無奈,“早就習慣了”。不過,只要你打破沙鍋問到底,他還是會無比耐心地向你娓娓道來。
水,命運的轉彎
作為生命之源的水,開啟了錢震華的運動員生涯。小時候的錢震華,家住上海典型的石庫門。“房子不通風”天一熱,孩子特別容易生病。“因為長痱子,原本白凈的錢震華把自己抓得滿是傷痕。焦急的媽媽帶著他來到廠醫院,醫生建議去學游泳:“又涼快,水里的漂白粉也許還能對皮膚有好處。”
熱愛運動的父母經常帶著小震華去附近的“上海跳水”玩,發現孩子并不怕水。他們最后一致通過,讓4歲的兒子“學游泳以治病”。
“從幼兒班到業余體校,到上海游泳隊的二線隊伍,再到上海游泳隊。當時想走這樣的一條道路。”那時的錢震華對未來的設想很簡單,然而他的游泳成績卻不理想,“小時候游得不是特別快,有時候比賽取前三名,我肯定會是第四第五取前十名,我就是第十一、十二,反正總是在標仿佛溪流遇到了暗涌,只見水面上一個個的小漩渦,卻看不清前進的方向。
初二時,第七屆全運會剛結束,上海現代五項隊來游泳學校選材,游泳隊的邱曉風教練馬上建議錢震華去試一試。“那時游泳已經練了十年了,卻老是不出成績,又不甘心就這樣放棄體育。”生活重又燃起新的希望。
“對現代五項一點概念也沒有。”報到那天,他才弄明白現代五項可不是“5個人組1個隊,每人比1項”,此前覺得“騎起來老瀟灑的”,盤算著主攻馬術的念頭也只好作罷。
“兒子,你去不去啦?除了游泳,其他可都要從頭學啊。”
“沒關系,教練會教的。”如同小學三年級時拒絕舞蹈學院老師的邀請一樣,錢震華再一次用“男子漢”的果斷,下定了決心。
試訓一年后,1995年2月14日,錢震華正式轉正。那一年他16歲。
順著流水的方向,錢震華從一方碧池游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槍與劍,動靜之間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評價現代五項運動,錢震華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完美。”好比射擊和擊劍,一個要求心靜。一個要求興奮。如此矛盾對立的兩者卻又“完美”統一于一個項目。
最初的射擊課設在晚上,7點半上課,不打實彈,只練舉槍,以固定動作為主,培養隊員“槍手一體”的感覺。一開始,由于舉槍姿勢不標準,錢震華經常挨罰。一斤左右重的槍,一舉就是5分鐘。半年后,錢震華終于有機會打實彈。
“剛開始靶紙上星星點點的。”錢震華用手指在空中比劃著,“我們管這叫‘大餅上撒芝麻’”。
兒時攢下媽媽給的零花錢買來玩具槍和伙伴們四處“開戰”的頑皮小子,靜下心來反復琢磨為什么會出錯?是精力回收得不夠,還是力量保持得不好?直到找出原因,錢震華才恢復了平時的樂天心情,“后來彈孔就慢慢往回收了。”
正式比賽時,從射擊結束、收槍、退場,到擊劍比賽前換服裝、準備活動,一切都必須在半小時內完成。運動員的心態更是要求從鎮定自若成功過渡到緊張興奮。
一提到擊劍,最先躍入錢震華腦海的竟是教練的口號——“向前一步,向前兩步、后退一步。弓步”。從拉腿部韌帶和打弓步開始,接著是對鏡徒手練習,然后是和教練一塊體驗實戰時兩人的“距離感”……聽起來擊劍要遠比“成千上萬次寫一字”的射擊要有趣得多。但和射擊一樣,要想出成績除了鉆研和訓練,沒有任何捷徑可走,“要圍繞特長,形成自己的打法。”滿身的劍傷,見證了這位進攻型重劍選手的成長歷程。
在上海訓練時,錢震華每兩周能回家一天。但在家不管多熱,他都會穿著長褲,父母早已注意到兒子的反常舉動,“我知道他是要遮住腿上的傷疤。”兒子腿上一個個圓疤,那是劍頭戳傷后的印記。無意間發現此秘密的父母卻和兒子一樣“默契”地只字不提,最多只是囑咐錢震華訓練時要小心,“都過去了,再問只會讓他更難過。”
馬背上的磨練
1996年,錢震華第一次在全國錦標賽上亮相,卻出師不利。
按照比賽規定,前四項成績靠前的運動員,才能進行馬術比賽。當時被作為“后備梯隊”的錢震華第一次參加大賽,卻出人意料地躋身前列,贏得了參加馬術比賽的資格。馬褲、馬鞭、馬刺拿來就能用,但需量身定做的馬靴和馬帽卻怎么都找不到合適的。沒辦法,只能頂著師哥那大一號的帽子上場比賽,“跨過第五道柵欄后,帽沿突然向下滑,遮住了眼睛。”失控的馬繼續飛奔,在第六道柵欄面前突然停住,只見錢震華連人帶帽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這還不算丟臉,更糟的是通道被關上了,我只能從觀眾和評委席前走出場地。”馬場剛下過雨,渾身是泥的錢震華就這樣多了個“落帽騎士”的戲稱。
五個項目中,最具懸念的是馬術,運動員只能通過抽簽決定比賽用馬,人與馬只有20分鐘的時間來“相互認識”。參考頁碼單上的相關介紹,可以幫助選手盡快熟悉馬匹:在哪一欄出現拒跳。打杠……最重要的是經驗,不管遇到怎樣的馬都能盡快適應,“去感覺它,用心交流。”
在總結出這個心得之前,錢震華沒少挨過摔。1997年,上海現代五項隊在青浦馬場訓練。由于工地施工,馬匹受到驚嚇。“馬突然立了起來,我直接從馬背上砸了下來,背部撞在了馬場的欄桿上。”錢震華只覺背部一麻,完全失去了感覺,但心里卻很緊張,“怕傷到脊椎,會落下殘疾。”他直挺挺地趴在地上,被大伙放在床板上,運上了卡車,送到醫院。醫生一檢查,沒有大礙。逃過一“劫”的錢震華頓時蹦了起來,“把醫生都嚇了一大跳。”第二天,他就戴上護展開始訓練,如此緊張的步調就是為了備戰在上海舉辦的第八屆全運會。
加入上海隊時,教練原本打算將錢震華作為九運會選手培養,但他提前出了成績。1997年的全國錦標賽,上海隊“滿門紅”,獲得了現代五項個人、團體、接力3塊金牌,其中的個人冠軍正是小將錢震華。原本四位老將代表上海出征八運會的陣容,因為這個剛接觸現代五項才3年的小將重新調整,這也讓18歲的錢震華第一次感受到競技體育的殘酷:“成績決定一切。”
八運會上,前4個項目結束后,錢震華比第二名領先70多分,只要馬術不出大意外,金牌便是囊中之物。可偏偏在馬術比賽中,錢震華的坐騎3次拒跳,挨鞭子之后,雖然勉強跳了,但幾次碰桿,被扣掉100多分,眼看到手的金牌一眨眼變成了銀牌,上海媒體一片惋惜之聲。
也正是因為這場比賽,錢震華第一次落下了“男兒淚”。
越野跑步步為營
2000年,拿到“亞洲惟一入場券”的錢震華第一次現身奧運會舞臺。卻因槍械扳機測量不合格以及馬術比賽時的落馬,導致錢震華在決賽中積分排名最后。“當時沒什么經驗,稀里糊涂逛了一圈就回來了。”
4年后,憑借在莫斯科世錦賽上男子個人第四的好成績,錢震華再次踏上了奧運征途。雅典奧運會上,錢震華獲得第16名,在參賽的亞洲選手中名列第一。但前四項的領先優勢卻總被最后一項越野跑拉了后腿,錢震華“四項拼五項”的說法就是那時傳開的。錢震華心里頭委屈:“如果沒有腳傷,沖進前八名是沒有問題的。”
那是去年2月份在余山訓練基地,正進行越野跑訓練的錢震華為了躲避一輛違章逆行的汽車,一腳踏在了路邊的石子上,造成了右腳小趾骨折。這讓他的雅典之路平添磨難。按照醫生的建議,小趾是奔跑時腳掌的三個用力點之一,受傷后需要打上石膏好好靜養。而在北京舉行的亞太區錦標賽兩個月后即將舉行,比賽關系著奧運會的參賽資格,石膏才打了5天,錢震華就把它拆了,到國家隊報到去了!
“只要是他想要的,他都會努力得到。”媽媽這樣說,是因為錢震華總是帶給他們“驚喜”。去年雅典奧運會后,一次國內比賽中,錢震華再次在同一部位骨折。醫院診斷的結論是“疲勞性骨折”,就是拖著這條傷腿,錢震華在5月的現代五項世界杯匈牙利站的比賽中奪得銅牌,實現了中國現代五項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中獎牌“零”的突破。
“我記得當時還跟他開玩笑,這一次國旗是升上去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奏響國歌啊?”媽媽的心愿很快就實現了。
華沙世錦賽決賽那天,下起了大暴雨。錢震華被大伙戲稱為“晴雨表”的右腿,成了大家的隱憂。
但前四項比賽結束后,錢震華領先對手180分的優勢,讓大伙松了口氣——射擊成績191環(十米氣手槍,20發),是世界現代五項射擊項目迄今為止的最好成績:擊劍發揮出色,31劍勝23劍,與東道主選手斯蒂法尼科并列第一;200米自由泳成績是2分02秒79,基本游出了個人的最好水平;馬術比賽表現更是突出,成為取得滿分1200分的5名選手之一。
到了3000米越野跑決賽的關鍵時刻。按照規則,錢震華能夠領先第二名45秒起跑,“當時只有一個念頭——逃!拿出逃命。逃跑的勁頭去拼。有本事你就從我的傷腿上踐踏過去!”10分07秒47,錢震華奪金成功。
現代五項運動早在1912年就被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帶入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但在我國起步較晚,普及程度不高。目前中國僅僅有近百名運動員投身于現代五項運動。本次世錦賽奪冠,也是亞洲選手首次在這個項目的世界大賽上稱雄,錢震華以不懈的努力創造了輝煌。
錢震華登上領獎臺的前一刻,錢媽媽就收到了喜訊:“很多人都問我,為什么他的名字不是‘振華’?當時費盡了心思,最后選了這個‘震’字,就是希望他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能發出些聲響,做出些成績。如今,“亞洲第一人”已不能讓26歲的錢震華滿足,盡管傷病依舊未愈,盡管歐洲強敵虎視眈眈,但錢震華依然會帶著笑容,向現代五項“世界掌門人”的目標前行。
責編/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