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暴風驟雨的圍城危機中一路走來,帶著陽光走上清華大學講壇,走進央視《面對面》,走進246個艾滋孩子的心中。
她,叫張穎,一個36歲的功成名就的創富女性,卻為了200多個艾滋孤兒拋下千萬產業。
圍城起風波:“艾”心富姐被當人販
在安徽阜陽,36歲的張穎是個赫赫有名的商人。1993年,她從北京外交學院畢業回到阜陽,開辦了第一家“李寧運動服”專賣店,年純收入達兩三百萬。幾年后她又做起了餐飲,從酒樓到快餐店、比薩店、咖啡屋、酒吧、學生食堂無所不包,而且樣樣都是阜陽的第一家。
2003年11月的一天,她受阜陽市市長之托陪美國漢普郡大學的社會學家肯·約翰遜了解阜陽孤兒的情況。這天,他們走了三個地方,從公辦福利院、私人孤兒院到艾滋孤兒家庭,每一處都讓她觸目驚心。
傍晚時分,張穎一行來到了潁州區王店鎮大任莊。當患有艾滋病的13歲小女孩蘭蘭出現在張穎面前時,她的心一下子被強烈震撼:頭發亂亂的,滿臉都是瘡,耳朵流膿,身上也長滿了皰疹般的疙瘩,一聲不吭地站在那兒,說話她根本聽不見。張穎還得知,蘭蘭的父母因患艾滋病相繼去逝。后來蘭蘭被診出患有艾滋病已進入發病期,整天咳個不停,面部、軀干及四肢大面積出現皮膚皰疹,因為高燒,聽力嚴重受損。
當時,張穎初為人母,她想到自己的小寶貝,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另加兩個保姆照料,同樣是孩子啊,可境況……張穎的眼淚忍不住流了出來。
張穎了解到,阜陽前幾年由于許多農民賣血掙錢而感染上了艾滋病毒,成為全國艾滋病重災區。回家后,張穎把所見到的情形和想幫助艾滋兒童的想法告訴了市長,市長大加贊揚。幾天后,張穎帶上十幾套李寧運動服和自己買回殺好的一頭豬送給他們,開始第一次救助艾滋病兒童工作。緊接著,她又發起組建了全國首個也是目前惟一一個救助艾滋孤兒的民間團體——阜陽市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簡稱阜愛),自己擔任會長。
就在這時,一向溫順的丈夫向張穎發難,抱怨她“艾”心偏重。在丈夫看來,作為知名女企業家的妻子熱衷公益事業無可厚非,可以捐些錢物奉獻愛心,但將“阜愛”當成事業來做,對商人來說則是最忌諱的“不務正業”。那天,他從北京回到阜陽,見家里和自己的咖啡屋里擠滿了艾滋孩子,晚上與張穎爆發了第一次戰火。張穎伶牙俐齒,連珠炮式地回擊老公:“我有判斷價值標準的能力,我有選擇事業的權利,你憑什么對我指手畫腳?”丈夫獨自在電視機旁欣賞球賽,故意冷落嬌妻。張穎以牙還牙,和久別重逢的老公實行室內分居。
張穎將圍城風波扔在一邊,與北京地壇醫院傳染科趙紅心主任取得聯系,緊急搶救蘭蘭。由于其他人員都害怕與艾滋病患者同吃同住親密接觸,張穎親自陪同蘭蘭進京檢查治療。
在北京治療花了一萬多元。一有空,張穎就帶著蘭蘭滿北京城亂逛,給她買了圍巾、帽子,蘭蘭還第一次品嘗了麥當勞。大年三十晚,張穎帶著蘭蘭坐火車回家。看到平時沉默寡言的蘭蘭有說有笑,張穎也高興起來。她找到列車長想要點餃子慶除夕。車廂里熱鬧起來,有人湊過來對張穎說:“我們原先還以為你是人販子,準備采取行動呢!”搞得張穎哭笑不得。
大年初一回到阜陽,張穎又馬不停蹄把蘭蘭送進了醫院,安排好一切已是下午1點。等張穎回到家,家里竟沒有人,她給母親打電話才知道,自己的孩子發高燒住院,一家人正在醫院陪著。此后,蘭蘭多次因情況危機住進醫院,有時一住就是27天。
蘭蘭現在吃的藥都是肯·約翰遜從美國的慈善機構申請到的。據說蘭蘭是國內第一個吃到這種藥的兒童。國內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兒童的藥物,張穎只能把蘭蘭的病歷寄到美國,他們再根據孩子的病情對癥下藥。每兩個月換一次藥,一次5萬元人民幣,一年下來就要花30多萬元。為了讓蘭蘭堅持服藥,張穎為她請了一位老師照顧她吃藥和學習,同時每次服藥后為她準備了飲料、水果和點心。終于,蘭蘭的并發癥得到了有效治療,逐漸恢復健康,身體內的病毒載量從一開始的30多萬降到了現在的2萬多。
拿兒作“人證”:“艾”的陽光穿透心靈
在拯救蘭蘭的同時,張穎將一個叫丁開玲的女孩列為重點關愛對象。
丁開玲出生在潁州區一個貧困的農家。2003年8月,母親患艾滋病去世,父親患艾滋病正服藥,家中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和70多歲的奶奶。丁開玲在母親去世后,不得不放下心愛的書本在家洗衣、做飯、喂豬、下地干活。妹妹丁開敏去年念完了小學,家里再沒錢供她上初中。張穎得知情況后,把丁開玲姐妹接到了城里上學,一切費用包括學費、吃穿全由自己負擔。
然而,張穎未曾料到,很多學校在得知姐妹倆的父母是艾滋病患者,當即拒之門外。接連在六所學校碰壁后,張穎決定隱瞞丁開玲姐妹的家庭背景,最后在她的極力爭取下,另一所學校同意在僅僅讓校長和班主任知道實情的條件下接收了丁開玲姐妹,并為她們免除了學費。張穎為她們買來了新被褥、床單、臉盆、暖瓶、飯盒等學習生活用品,還資助丁開玲家里的生活費。目前,已讀初一的16歲丁開玲不僅學習成績突出,而且剪紙、畫畫都非常棒。
張穎發現,僅僅去資助一下艾滋病患者還不夠,她覺得大多數孩子都不愛說話,孤獨而且自卑,自己應該真正地走進他們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去鼓勵孩子堅強樂觀。2004年8月,張穎帶著十幾個孩子去了北京,在火車上,孩子們興奮得一夜沒睡著覺,這些孩子實現了人生中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住賓館、第一次爬長城。
孩子們一下子從悲傷的環境中擺脫出來是張穎沒有預料到的,幾天下來,她也從這些孩子身上獲得了很多的快樂。尤其當在長城丁開玲叫她一聲媽媽時,這種快樂更是達到了極點。那天在長城上,其他孩子都很高興,就丁開玲兩姐妹一個勁兒地在哭:“如果媽媽活著就好了,能看到我和妹妹這么幸福。”丁開玲轉過頭問張穎,“能不能叫你一聲媽媽?”張穎眼眶一下子濕潤了,她緊緊地把兩個孩子抱在懷里,任淚水在空中橫飛。
從北京回來,張穎就選擇在每個星期六跟孩子們歡聚,地點定在她的咖啡屋,她把它稱之為“阜愛家園”。每個周末和節日,孩子們就從阜陽的四面八方趕來,他們一塊兒唱歌、做游戲、學英語、學畫畫,分享張穎給他們做的比薩,享受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張穎經常會在家庭聚會上教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教他們如何去自食其力,自立自強,她覺得這些才是孩子們日后生活的根基。
張穎還讓這些孩子們每天堅持寫日記,把心里的所思所想寫在紙上,因為這樣才能體會得更深。從起初的一兩句話到后來的一段話,再到一篇文章,孩子們想說的東西越來越多,表達能力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強。
就在“阜愛家園”充滿歡聲笑語的陽光時,張穎的婚姻卻掉進了冰窟窿。
有一次,丈夫從北京回到家,發現兒子正在和艾滋病兒童們一起玩游戲,并將小手指含在嘴里,他大驚失色!當天,丈夫與張穎爆發了硝煙彌漫的戰火:“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嗎?讓自己的孩子和這些人玩,簡直瘋了!”丈夫氣得渾身發抖,抱起兒子就走。
原來,鑒于許多人談“艾”色變,甚至連親友也疏遠艾滋病患者,張穎四處游說宣傳:“艾滋病并不可怕,除了血液感染和性交傳播以外,他們對我們這些健康人沒有威脅。”無論張穎磨破嘴皮,許多人仍半信半疑,至少在感情上無法接受艾滋病患者。情急之中,張穎萌生了一個現身說法的念頭:拿自己3歲的孩子作“人證”,讓自己兒子和艾滋兒童們在一起玩耍。她的這種非常之舉讓許多人瞠目結舌!丈夫發現妻子“發瘋”后,將兒子“綁架”到北京。
張穎的“人證”讓艾滋病患者和正常人都產生了極大的心靈震撼。
黃永禮以前因為別人把他當成“怪物”而產生逆反社會的心理,成了當地艾滋病人鬧事的頭頭,一個電話能叫上一大幫朋友。當聽說了張穎的“人證”后,慚愧不已。他不再自暴自棄,走出陰暗心理迎接陽光。
蘭蘭的嬸嬸也在張穎的感染下不像以前那樣岐視蘭蘭了。自從父母去逝之后,叔叔嬸嬸根本不理她,不讓她去家里,不跟她說話。現在蘭蘭一日三餐都由嬸嬸負責,周末去咖啡屋聚會也都是嬸嬸把她送過去。
張穎的“人證”感化的不僅是孩子的父母、親人,還有孩子的鄰居和其他村民。張穎每到一戶人家,周圍都要圍好多人,問這問那,張穎給他們分發艾滋病宣傳資料,向他們了解村里其他患病的人的情況。
拋下千萬產業:做個幸福的“職業媽媽”
在圍城風雨飄搖中,張穎不僅不向“挾子自重”的老公屈服,而且“變本加厲”,扔下千萬產業,全身心地投入到“阜愛家園”中,成了這個特殊大家庭中的“職業媽媽”。
張穎關閉了咖啡屋,將酒店轉讓出去,另將其他房地產出租。在過去已投入30多萬元的基礎上,將每月4萬元的租金全部用于救助艾滋孤兒。她還招聘了8名工作人員,具體負責艾滋孤兒的學習生活、醫療、教育、宣傳、文化、娛樂、網站管理等各項工作。
從女企業家變成“職業媽媽”后,張穎整天在艾滋孤兒間穿梭往來。2004年8月20日,張穎帶著艾滋病患兒小寶及其繼母赴北京醫治;9月17日,當蘇婉考上首都經貿大學卻因貧困即將失去讀大學的機會時,張穎不僅伸出援助之手為蘇婉每月提供400元生活費,她還幫助蘇婉爭取到香港智行基金會負擔蘇婉4年大學學費;同年11月27日,張穎幫助艾滋病兒童玉玉代表中國艾滋孤兒,于當天下午出發去巴基斯坦參加全世界艾滋兒童聚會;緊接著,張穎和協會里的大學生會員張大娟、孫敏領著孩子們去合肥市參觀,去感受科技館、計算機這些不曾見過的新事物。僅一年多的時間,張穎救助的艾滋兒女們達246個。
張穎丟下千萬產業做“艾”心媽媽震撼了許許多多人的心靈。江蘇鎮江市一位叫巫兵的卡車司機被張穎的“艾”心感動得熱淚長流,“阜愛協會”成立一周年那天,他風塵仆仆地趕來祝賀,并送來了從親戚那里籌來的5大包衣物。39歲的巫兵還戒掉了20年的抽煙習慣,每月省下200元捐獻給“阜愛”,并希望在鎮江設立“阜愛”分會。張穎的身邊還聚集了60多個志愿者,其中有企業家、教師、醫生和新聞工作者。
2005年3月8日晚7點,清華大學熊知行樓109室的人文學院社會學系,“艾心媽媽”張穎登上了講臺發表演講,與清華學子面對面,一起關注我國艾滋病兒童:“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估計中國有76000個艾滋病孤兒,我國衛生部預計這個數目到2010年將會增加到26萬……”演講結束,張穎帶著一幫艾滋病兒童到清華大學教授景軍家中做客,共同聚餐,隨后與清華大學師生聯歡。緊接著,張穎走進中央電視臺《面對面》,講述了自己從千萬富姐到“艾心媽媽”的心路歷程,讓億萬觀眾淚雨紛下。
“老婆,我向你表示歉意!”丈夫從電視上看到張穎的動情講述后,這才真切理解了妻子的一片“艾”心。他主動結束了與妻子的“冷戰”,立即從北京驅車趕回安徽,不僅陪著張穎走村串戶看望艾滋兒童,而且還將自己的一部心愛的座騎桑塔納轎車送給“阜愛”,用實際行動支持嬌妻的“艾”心事業。
“其實,我一點不怪你。任何一個男人遇到這種事情都會一時想不通。”婚姻危機解凍后,張穎躺在久違了的丈夫臂彎里,感到格外溫暖。她對老公說:“很多人對我的選擇難以理解,也有人認為我現在整天和艾滋孤兒攪和在一起瞎折騰很辛苦,其實我心里非常幸福。當200多個孩子寫信和當面稱呼我媽媽時,我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張穎還跟老公開玩笑說:“當個職業媽媽比當女老板要長壽十年,因為心中有愛,所以永遠年輕!”
2005年5月31日,張穎逛商場買衣服,準備參加第二天的“艾滋兒童六一聯歡晚會”。她站在一條600元的裙子面前,試了幾次都沒掏腰包。在過去,張穎對1800元的裙子見好就買,現在她把錢都捂得緊緊的,因為一條裙子就可以資助2名艾滋兒童每月的生活費用。
今年6月18日,數十名艾滋兒童第29次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阜愛家園”,載歌載舞,和張穎媽媽一起唱《感恩的心》——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脆弱
我來自何方情歸何處,誰在下一刻呼喚我
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
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遠,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