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已悄然流行并不斷擴張
中心點:全球已有近1/4的人受到失眠困擾 世界睡眠日
據調查,全球已有近1/4的人受到失眠困擾,我國亦有10%以上的人存在睡眠障礙。失眠雖然不是疾病(從醫學角度說,失眠是某種尚未顯露出來或是已出現的疾病的一種表現),可絕對影響健康,由此而帶來的影響是一半以上的人會在白天精神不振、打瞌睡;27.7%的人情緒不佳;38.9%的人白天活動受限制。失眠還關系著智慧與容顏。
而我們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還有電視、網絡、旅游和豐富多彩的夜生活,使人們的睡覺時間越來越少。睡眠不足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失眠者也越來越多。
2001年,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共同發起了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舉辦了一項全球性的活動——“世界睡眠日”,并將它定在每年的3月21日。2003年3月21日,中國睡眠研究會宣布把“世界睡眠日”引入中國。
失眠的類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失眠癥狀以及失眠時間。可分為三種類型:
*難以入眠型,又稱起始失眠:上床后30分鐘仍不能入睡。
*不能持續沉睡型,又稱間斷性失眠:睡眠質量差,實際睡眠時間少于6個小時。
*早醒型,又稱終點失眠:睡著之后半夜突然醒來再不能入睡,瞪著眼睛等天亮。
此外根據原因還可分為生理性失眠、心理性失眠、病理性失眠、藥物性失眠等。
墨水喝得越多覺越少
中心點:30-50歲的女白領是失眠的主要群體
失眠的原因很復雜,一般說來有5種:
環境原因:常見的有睡眠環境的突然改變,強光,噪音以及高溫等。
個體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睡前飲茶,飲咖啡,吸煙等,或由于工作,娛樂形成生理節律紊亂性失眠。
身體原因:廣義地說,任何軀體的不適均可導致失眠,包括一些本身與睡眠有關的疾病。如呼吸暫停綜合征,睡眠周期性功能等。
精神因素:包括因某個特別事件引起興奮、喜悅、焦慮、悲傷、恐懼、憂慮所致的機會性失眠,心理物理性失眠以及精神障礙引起的失眠。
安眠藥或嗜酒者的戒斷反應:長期服用安眠藥者突然停藥往往會產生入睡難,睡眠淺而多夢。習慣用飲酒催眠后人一旦停飲也會出現與停用安眠藥類似的情況。
2002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引入中國后,我國參加了全球睡眠調查,同時在國內也進行過多次專業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從職業結構上看,失眠問題基本上發生在中青年老板、領導干部和長期使用腦力的文化人即白領身上。30~50歲居多,女性居多,即30—50歲的女白領是失眠的主要群體。
為什么都市白領易患失眠癥呢?
都市白領長期過度用腦,使神經長期處于緊張狀態,腦內釋放的興奮物質過多,導致神經系統超負荷工作,使大腦的興奮狀態難以得到正常的修復和抑制,因而易患神經衰弱和失眠。
他們還有深夜工作的習慣,甚至為了趕寫文件或稿件而通宵達旦。一般晚上睡得比較晚,因工作關系又要早起床,中午又沒有時間午睡。他們的睡眠沒有規律,睡眠的覺醒節律經常被打破,生物鐘紊亂,從另一個方面破壞了人腦的“睡眠裝置”,引起失眠。
生活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煩惱事,令人們過多的動用腦子而失眠,此外,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會擾亂人們的正常睡眠;還有的人為了促進睡眠大量喝酒,但喝酒就像吃安眠藥一樣會上癮,長期下去也會影響正常的睡眠。
雖然以上面臨的各種因素也同樣發生在男性女性白領身上,但相對來說,在事業上男性比女性要堅強些,在情感上女性比男性也相對脆弱些。
在工作方面,白領女性較為突出的緊張因素為:失業、工作自主性、工作期望等。這些因素與失眠癥狀的發生密切相關并產生不利影響。其結果與女性神經內分泌系統的特殊性及特有的生理過程密切相關。在生活方面,白領女性較為突出的緊張因素為:離婚、失戀、丈夫有外遇、家人遭遇不幸等。這些因素同樣與失眠癥狀的發生密切相關并產生不利影響。其結果主要與女性的心理特點,如重情感、敏感細膩、多心理沖突有關。即白領女性在工作中將遭遇更多的職業壓力,而在生活中將遇到來自家庭與情感方面的壓力。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失眠。
但實際情況是,有許多白領女性由于自身意識不夠,認為失眠不是病,不把它當回事,甚至有些人已經陷入了靠服用安眠藥等依賴性藥物來助眠的誤區,致使失眠成了白領女性的首要問題。
失眠會引發哪些疾病
中心點:人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失眠與多種疾病有關
人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而這三分之一的時間,對其他2/3時間的工作和生活將產生重大影響。失眠最主要的癥狀是睡眠不足,伴有許多不適癥狀及精神表現,如頭暈目眩、心悸氣短、體倦乏力、不思飲食、終日警惕、膽怯恐懼、急躁易怒、胸肋脹滿、惡心口苦、腰酸腿軟、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焦慮和抑郁反應工作與學習效率下降等。此外,失眠還與感冒、抑郁癥、糖尿病、肥胖、中風、心臟病和癌癥的發生有關。
專家的最新研究發現,人體長期睡眠不足或處于緊張狀態,會使神經—內分泌的應激調控系統被激活并逐漸衰竭而發生調節紊亂。病理解剖發現,長期睡眠不良者的血管硬化明顯,口徑變窄 ,嚴重影響供血而使一些器官的功能發生障礙,機體的各類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排出體外,白細胞數量減少,免疫功能明顯降低,從而對健康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有關研究顯示,一個人如果連續兩個晚上不睡覺,他的血壓會升高;如果每晚只睡4小時,其胰島素的分泌量會減少;連續如此一周就足以使健康人出現糖尿病前驅癥狀。睡眠時間不足還可導致胰島素抵抗,從而造成肥胖。科學家還發現,徹夜不眠會大大增加發生胃腸道潰瘍的可能性,這是由于在睡眠過程中,某種具有幫助調節胃腸道功能的蛋白質最為活躍。他們的另一項研究證實,有過一次心臟病發作的人和沒有心臟病病史的人相比,有更高比例的人長時間工作,每晚睡眠時間也少于5小時。其結論是: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的人患心臟病的機會比每周工作40小時以下的人要高出2倍,一周內就算
只有2夜平均睡眠不足5小時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也會比正常人高2—3倍。
如何克服失眠
中心點:養成良好睡眠習慣 保持身心平衡
*睡眠時間長短不是評定睡眠充足的最重要的指標。睡眠時間因人而異,有很大的個別差異。有5%的人每天所需的睡眠量在6小時以下,還有5%的人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在10小時以上。一般成人的睡眠,大致在每天5—9小時之間。隨著年齡的增加,睡眠時間會逐漸減少,中年以后就不需要像年輕時一樣多的睡眠。不強迫自己睡覺,不在床上消磨時間。有些人對自己的睡眠時間的長短耿耿于懷,形成不必要的困擾而造成心理上的失眠感。只要睡醒后精神飽滿,精力充沛,睡眠時間都算是充足的。
*對生活中偶爾的失眠不必過分擔憂,一兩夜的失眠不會對人的身心造成太大的影響。偶爾失眠的原因很多,如親友病故,失業,債務,失戀,離婚等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或者睡眠環境的改變(如借宿朋友家)。一般在困境消除或逐漸適應后,就會自動恢復正常睡眠。愈擔心會再失眠,反而到夜晚就愈難入睡。不擔心失眠,到困倦時自然就會入睡。
*安排有規律的生活是避免失眠最有效的方法。養成定時睡覺與定時起床的習慣、不長時間午睡,建立良好的生理時鐘。遇到周末假期,避免睡懶覺,睡多了對人并無益處。有時因事而晚睡,早晨仍按時起床。有些人因工作需要,有時白天工作,有時夜間上班,自然影響睡眠會有暫時的失律性失眠。
*入睡前不宜過飽,應盡量避免飲用如酒,咖啡,濃茶,可樂等刺激性飲料。不少人認為飲酒有助睡眠,雖然酒后容易入睡,睡眠卻不易持久,醒后很難再入睡。睡前可適當喝些牛奶有利于睡眠。
*睡前半小時內不適合過勞過力的工作,有人試圖借劇烈運動使自己疲倦而入睡,效果往往適得其反。臨睡前放松心情,聽聽輕音樂,有助于睡眠。
*切忌擅自服用安眠藥物,因為安眠藥只是抑制或麻醉的睡眠,其化學效應對中樞神經具有抑制作用,不能幫助失眠者獲得真正良好狀態的睡眠。如果失眠無法控制,應當尋求醫生診治,遵醫囑服用安眠藥。
可引起失眠的藥物
降血壓藥,如甲多巴、可樂定等,用量較大,如在睡前服用,會引起失眠甚至嚴重失眠。
抗心律失常藥,如心得安、普魯卡因胺與吡二丙胺等,均對睡眠有影響。
利尿藥,用治療心臟性水腫、肺水腫、腎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疾病,常用速尿、利尿酸、雙氫克尿塞等藥物,若血鉀過低,會導致失眠。同時,服藥引生的夜間多尿,也會使人睡不安寧。
鎮靜藥,如安定等藥物用量失當,可出現白天鎮靜,活動減少,夜間煩躁,通宵難眠的副作用。
此外,應用丙咪嗪、多慮平、阿米替林與利他林、苯丙胺等抗抑郁癥藥,氨茶堿、麻黃素等平喘藥,甲碘安、甲狀腺粉等激素藥物,均會使人興奮,難以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