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立達信服裝有限公司,是一個致力于打造世界級服裝品牌的專業服裝生產企業。其LEEDARSON品牌,秉持“自由、夢想”的品牌文化理念,特別針對少年兒童服裝領域,意在傾情打造一個童裝童趣、活力動感的國際化風格的品牌時尚世界。
LEEDARSON的第一次
第一次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獨立進行品牌發布和推廣的童裝品牌;
第一次代表童裝行業權威發布中國童裝流行趨勢;
第一次榮膺國際時裝周特別頒發的“中國最佳童裝設計成衣品牌”大獎;
第一次榮膺中國童裝行業里首位“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
第一次全國性、權威性舉辦中國首屆兒童模特大賽;
第一次全國性、權威性舉辦中國首屆童裝設計大賽。
占據,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情。2004年11月,LEEDARSON以明確的品牌定位、生動的品牌理念、卓越的產品設計,獲得中國國際時裝周有史以來首次設立的獎項——中國最佳童裝設計品牌大獎。
至此,立達信的掌門人李小龍成了各界關注的焦點。探詢立達信成功的秘密,用李小龍的話說:因為這是我們四兄弟的立達信。
四兄弟的事業
1989年,李小龍離開了教育界。家境貧寒、從小吃過很多苦的他,相信智慧一定可以改變貧窮。那時大哥一直從事進出口貿易,已經打下了不錯的基礎,李小龍和大哥一商量,不久便加盟進來,和大哥一起涉足節能燈行業,把生產的照明燈具銷往東南亞一帶,開始了最初的家族創業。
李小龍和大哥打拼的時候,三弟、四弟都還在讀書。隨著兩個弟弟的先后畢業,至此,他們兄弟四人的聯盟終于完整形成。
四兄弟從照明燈具做起,后來發展到建材、服裝,并擁有了自己的工業園,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從貿易轉到實業,每一次擴張,都伴隨了冒險;每一次冒險,又都是精心準備。一年一年,四兄弟就這樣走過來了。
選擇LEEDARSON的時候,四兄弟對童裝市場并不了解,但他們選擇了這個美國的知名童裝品牌,就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終于創造了中國童裝行業歷史上的多項第一。
四兄弟的合作
李小龍穩健、低調,又思維敏捷,被四兄弟推到立達信總經理的位置,李小龍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目前,他和四弟負責國內的業務和新項目的開發,大哥負責國外貿易和國內的工業園,三弟負責服裝業務的出口。四兄弟分工明確,又緊密聯手,公司一天天茁壯,和他們的合作融洽有太大的關系。
四弟學的是外語專業,有了這樣的優勢,做起李小龍的左膀右臂,如魚得水。彬彬有禮的他受哥哥們的影響,絲毫沒有沾染商場中的習氣,保持著少有的書生氣和謙遜。他一直坐在李小龍旁邊,為哥哥的話做一些適時的解釋和補充。談到公司內部的管理,他說:“到立達信工作的員工,不管是什么學歷,都必須到基層學習一個月,接受專業的培訓,了解企業的每一個工作環節。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入行’”。
公司的制度,也是在實踐中完善的。李小龍說:“立達信的制度是比較滯后的,我們更注重人性化的工作環境,因為員工在公司的心情和歸屬感很重要。”
在公司,李小龍營造了這樣一種氛圍:淡化老板與員工的上下級關系。外來的客人甚至看不出老板與員工的不同。公司的車子,也是為工作服務的,并不專屬某一個人。
用員工的話說:“薪資很重要,但心情也很重要。”這樣的氣氛,讓公司上下的關系很樸素、很透明。從公司創建至今,員工的流動并不大。李小龍注重人才的吸納,發現有才能的人才,總會千方百計地留住。對核心的技術人員和骨干,采用股份的形式體現他們的價值。公司還幫助員工成長,鼓勵員工讀書,對拿到資格證書的人員,公司承擔一半的費用,因為立達信深知:公司幫助員工成長了,員工也會幫助公司成長,這是一種互惠,也是一種責任。
在公司,李小龍和四弟通常是走得最晚的。休息日在他們兄弟那里是沒有什么概念的。家境的清寒造就了他們簡樸的習慣,什么酒會啊,應酬啊,這些奢侈都與他們無關。一天的工作完了,兄弟倆會探討公司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問題,會為新近的項目投入更多的思考和精力。
2002年,香港一家公司欲以5000萬的價格購買“立達信”這塊品牌,四兄弟拒絕了。李小龍說:“立達信是我們四兄弟的心血,雖然公司永遠都會面臨困難和問題,但我們從小就習慣了面對問題,所以對困難已經習以為常了。”
在做市場的時候,四兄弟從不考慮對手,只努力做好自己,切好看準的那塊“蛋糕”。李小龍說:“任何一個行業,都充滿對手。但每一個對手都不可能覆蓋市場,總會有空隙和機會的。”
最難的時候,就是最開始的時候。遇到大的決策,四兄弟是一定要坐在一起分析和商量的。之所以每一次都能走過來,跟四兄弟從沒有分過心,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有很大的關系。
四兄弟的家庭
四兄弟對女孩子的品性要求很高,他們的妻子都是各自大學時期的同學,彼此很了解。四個妯娌相處很好,其中的大嫂做了很好的榜樣。記得大嫂剛進李家門的時候,四兄弟還是一窮二白,大嫂帶著一群弟弟,毫無怨言。一件由大嫂親手織就的毛線背心,三弟穿完四弟穿,一穿就是12年。窮困時的點滴小事聚集起來,變成了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如今,日子好了,四妯娌跟著各自的夫君,踏踏實實地干著屬于四兄弟的事業,但勤勉的風氣沒有改。一起奮斗過,一起收獲了,所以對眼下的日子很珍惜。
四兄弟各自都有一個孩子。為了讓下一代從小到大更親近些吧!四兄弟為他們起的名字很接近,比四兄弟自己的名字還接近。他們想用名字的方式完成使家族團結的心愿。談到交接班的問題,李小龍說:“我們四兄弟的意見是統一的。我們為子女創造了比自己當年好得多的條件,所以愿意他們按自己的興趣發展。”
四兄弟的父母和姐姐都在泉州,小的時候,家境雖苦,但父親始終鼓勵他們讀書,為此,姐姐犧牲了很多。現在四兄弟成材了,便盡心地幫助姐姐的子女,為下一代提供好的教育,解決姐姐的困難。節假日,只要有空,四兄弟會回去看望他們。
從2004年開始,四兄弟商定好輪流坐莊,每隔半個月全家團聚一次,放松一下身心,感受一下親情,把被生活粗糙了的心境找回來。老話講的“家和萬事興”,就這樣在李氏家族得到了最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