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丁姝杰
攝影/楊國偉、張雨桐
“大聲展”肆無忌憚地從深圳發聲,喊向上海,傳至北京,讓人振聾發聵,至今耳邊還余音縈繞。這是個視覺創意的秀場,充滿青春的恣意和噴濺的靈氣。這個由年輕設計師們共同發布的2010創意生活概念,來自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對自我的解讀以及對未來的暢想。

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后,明星設計師的影響開始減弱,代之而起的是各種小而精的設計團隊,同時在他們之中開始出現跨媒體的趨勢。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Macintosh電腦的出現使高效率的個人化設計成為可能,那么上世紀90年代Internet及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則突破了各種設計和創作之間的疆界。大部分不太安分守己的設計師在接受委托工作的同時,會花大量的時間來開發自己的獨立項目,他們經常像自由藝術家那樣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創作,然后去尋找機會實現它的價值。今天的獨立設計師們雖然都像Anderson一樣,與商業系統和消費文化一直保持一種對抗的距離,但他們已不像上世紀60年代的前輩那么激進,他們甚少持有政治態度,更遑論訴之政治行動。
“大聲展”要突出就是這一代設計師的氣質和創作靈感的來源,體現他們的創作與他們生活之間的聯系。在創作的主題上,你會看到他們對自身和周遭環境的關注更多元、更敏感和真實;在創作手法上,他們也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和媒體。作為一個整體,這一代設計師崇尚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協作與交流。“大聲展”成功地實現了調動更多的年輕人,創造更多有個性的、新鮮的視覺語言的初衷。
“大聲展”的副標題是“2010創意生活體驗”,富有創想的2010就是2010年,指的就是不遠的將來,而非常態下的浮想聯翩。參加“大聲展”的設計師大多出生在1980年上下,五年后他們這一代人無疑將成為本土設計的主力。那時他們的作品會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構成我們未來生活體驗的一部分。在這次集體亮相中所有的參與和參觀者都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這群年輕人的正在生長著的力量。換句話講, “大聲展”可以看成是五年后中國創意工業的一次小小的預演,在為年輕設計師們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的同時也記錄他們的成長,這似乎比什么都重要。
幸福村藝術中心展廳分上下兩層,這原本是樣板房的空間極恰當地被分割運用。展示的區域分為起居室、書房、客廳、酒吧等場所,設計品依照其功能和特性被分布在不同區域,配置于生活的每個細節,各自獨立卻又相互聯系。游走在這間Big House里,站立起臥隨心所欲,躺在柔軟的宜家沙發上,與UNMASK的毛公仔相擁而眠;翻閱一本最新的Cream雜志,了解香港最新的生活品位和流行話題;到溫昊的互動影像里試試你的噪音分貝;品嘗一杯酣純的芝華士,與同來的友人聊聊電視里播放的實驗影像。還有,還有……一種創意生活濃縮在此!

設計不是遙不可及的藝術,不是懸掛在美術館墻上,拒你三尺開外的珍貴遺寶,設計是生活的細節和點滴,穿在身上,握在手中,被使用,被感知。 設計師們的創作更多地強調人與物品之間的互動,特別是設計“半成品”在消費者手中的再創造過程和情感體驗。
“大聲展”里有沖破一切思想荊棘的膽大心細,比如米奇老鼠和阿童木在移動的瞬間里實現了身份的轉換。何時我們定義了齊天大圣孫悟空的男性身份?當一群著粉妝的可人女孫行者騎筋斗云,翻騰躍入視線時,我們不禁開懷,還有“澤東時尚”的回頭Kiss——原來設計就是場生活的游戲。設計師決不愿意自娛自樂,他們希望將快樂和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同其他人分享,希望自己的產品更多地走向市場。賣場里多是設計師自創品牌的產品,有不干膠、筆記本、雜志、T恤衫、背包,林林總總豐富多樣。很多設計師已經開了小店,銷售自己的設計品,并同時將產品出口國外。
這一場視覺大合唱的集體亮相,年輕人抑抑揚揚開唱,刺激而有富有節奏性的聲響不斷地擴大到無限、縮小至微毫,雖然有時也搖擺不定,但無論怎樣這種聲音行進的道路永遠指向前方!

策展人姜劍談“大聲展”
年輕群體銳不可當
這次參展的設計師最初都是通過網絡認識的,除了展覽外,大家更想做一件好玩的事情,讓都市的年輕人生活中多一個有趣的事件發生,讓他們機會去參與、感受、體驗年輕創意人的作品,還有這群創意人的生活態度、活力與魅力。這些設計師和藝術家的成長背景有別于前輩藝術家,他們跟國外同齡藝術家生活背景更相似,我們想鼓勵他們從本體出發,開發生于上世紀70年代后的人群的本土文化,這是一個視覺和噪音的大聚會。
本土力量的迅速生長
我們最初是想介紹一些海外的或在海外留學的中國年輕藝術家,但出人意料的是,本土力量的成才速度也很快(華裔背景的有80%,而其中來自本土的設計師占了一多半,他們來自國內的各個城市),原創性也不比海外設計師差,我們希望通過他們的作品刺激和鼓勵觀眾,把創意的平臺擴大,生活化。
我們都是好朋友
有一點讓大家覺得特別開心,藝術家們終于有了機會面對面交流彼此的創作狀態與心得。這次在上海就有三個藝術家臨時組建了一個團隊(玩具、玩偶+時裝設計+平面設計),在創作自己的作品之外,開發出更多的視覺產品、更多的品牌,這樣一來,這些設計師的商業產品就會更加專業和有趣味。
在勻速運動中顛覆傳統視覺
這個展覽的出發點還是圍繞著視覺文化,我們發現傳統、平面的視覺隨著時代的變化、科技的普及已經產生了變化,這些作品其實就是很及時地反映了這樣一種創作的融合、模糊的狀態,站在一個更加好玩和包容的角度去重新操作之前已經定格了的視覺領域。設計師之間相互給予的啟發又帶出了多領域的延展性和可能性。現在年輕人更關心這個作品出來后怎樣能打動觀眾,從而獲得視覺和心靈上的雙重愉悅。同樣的視覺概念我們再傳達時就有了更多的更立體的方式和渠道,使傳統的視覺有了與時俱進的變化。這次展出的作品視覺效果事實上與國際上最前端的設計還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多媒體和屏上互動方面,在創作和技術上還比較單一。在全球新媒體設計爆發的時代,中國設計師的發展速度不是很快,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搞一些活動和事件,讓大家一方面看到好的有活力的東西,另一方面也正視我們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