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遮蔽整間屋子,
枝干長、葉密蔭濃的古槐,
待衛(wèi)過多少朝代的宮門行道,
傳說是王公貴胄高雅的遺愛,
文入學(xué)士廳前會生長的塑雕。
對于我,你只是遮蔭的古槐,
讓人歇息,暫時忘記灼熱或風(fēng)寒,
你是庭中守望終宵的園丁。
南柯大夢時,你藏身在哪棵槐樹底,
哪個大洞中,構(gòu)筑你的夢呢?
秋天來了,可以聽風(fēng)聲,
炎夏近了,可以聽蟬鳴,
什么時候,你才開出透明的花黃
結(jié)出果實的褐紅?
我想問的是:天空,是你書寫的宣紙嗎?
為什么有時候是藍的?有時候是白的?
還有時候,是陰樊的雨色?
我等著,坐在你的濃蔭下,
觀景、煮茶、人藥、啜粥……
抬起頭來,看天色的變幻,
低下頭來,傻氣的想,
既然叫做“槐”,當(dāng)然也會“懷人”吧!
*2004年10月15日,香港代表柏楊應(yīng)邀在西北大學(xué)、陜西師范大學(xué)演講。后者正值建校六十周年校慶,特別舉辦“柏楊與中國文化研討會”。會后參觀名勝古跡,聽取學(xué)者介紹宿賢耆老,談到于右任追隨孫中山反帝制,追求民主的往事。于右任是詩人,更是一代書法大家。今天,全世界華人,無不以擁有于右任蒼勁雄渾筆跡為豪。于右任對文化、新聞、教育、藝術(shù)等多所貢獻。1949年于右任隹身來臺,妻兒都留在大陸。骨肉分離,從此天各一方,永未相見,是老人心中的隱痛。 1964年于右任謝世,留下“……葬我於高山兮,望我家鄉(xiāng),家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的“國殤”哀歌。以往,在臺北市仁愛路與郭化從來不是官場核心人物,自奉清儉,故有“三間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一布衣?!敝u,因作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