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反抗期”。
關注幼兒的反抗心理,因勢利導,對孩子的合理行為與要求,充分鼓勵和滿足;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也要采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避免用強硬手段予以拒絕。
二、沉著冷靜地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過分的要求時,家長應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告訴他(她)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對,怎樣做才是對的。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三、轉移
這種方法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她)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四、冷處理
當孩子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大人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孩子討價還價。事后,家長可對孩子簡單而認真地說明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用“相信你以后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五、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后,可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孩子任性行為的出現。
六、激將法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七、適當懲罰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飯,家長既不要責罵,也不要威脅,只需飯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來。孩子餓時,再告訴他肚子餓是早晨不吃飯的結果,孩子嘗到餓的滋味就會按時吃飯了。
八、注意把握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技巧。
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孩子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而不是孩子怎么付出努力都達不到的過高要求。提出要求時,要讓孩子有信心可以達到。此外,提要求的口吻應是肯定、親切的,這樣更易于被孩子接受。(山東 李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