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鎮徐莊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積極推廣生姜窖儲技術,經濟效益相當可觀,為農產品就地增值和農民發家致富開辟了一條新路子。該村2003年發展井窖60多眼,儲存生姜13萬公斤,實現增值62萬多元。
徐莊村土質肥沃,土壤呈沙黃色,且透氣性好,水源充足便利,生產的生姜塊莖大、顏色橙黃鮮艷、味道辛辣,頗受江蘇、上海、浙江等地消費者的歡迎。具有多年種植經驗的徐莊人把生姜作為增加收入的一項拳頭產品來抓,種植面積達17公頃多。由于推廣了覆膜、小麥和黃姜間作等科學種植技術,產量逐年提高,每667平方米(1畝)產量高達2500公斤。
近年來由于供過于求,生姜市場行情大跌,價格跌至每公斤只有1元左右。按這個價格銷售,效益相當低下,有的甚至虧本。鎮、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積極尋找解決辦法。他們根據本村實際,借鑒外地經驗,推廣了生姜窖儲技術。具體方法是: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垂直開挖4~5米深的井穴,在井底部水平開掘1~2個洞口,洞口大小視儲量多少而定。霜降前將收獲的新姜平放于洞內,每放一層生姜蓋一層濕沙,濕沙以手握成團為宜,待生姜全部入窖,將洞口用土封好,僅留一氣眼。由于井下溫度穩定,生姜處于休眠狀態,不變質,不變色,能保持2~3年不腐爛,待市場行情好轉時再出售。該村姜農李慶發利用窖儲技術,將種植的667平方米生姜全儲存起來,今年銷售時增收了1.2萬多元。(山東瞿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