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是自然生長未經人工栽培的蔬菜。野菜生長在自然無公害環境中,被譽為天然“綠色食品”、“森林食品”。同時,野菜具有無污染、鮮嫩、清醇、芳香等獨特滋味,營養價值高于種植蔬菜,大部分野菜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相應的保健作用。
我國野菜資源豐富
我國許多省屬多山地區,野生資源十分豐富,野菜在我國就有6000余種,常被零星采食的多達100余種。然而,我國目前對野生植物的開發利用量只有其蘊藏量的5%左右,大量的山野菜資源仍處于待開發利用狀態。以遼寧省為例,丹東、本溪、撫順、鞍山、葫蘆島等地有浦公英、苑菜、刺嫩菜、山芹、霍香、苦菜、馬齒莧、薺菜等100多個常見野菜品種,但由于人們對山野菜的開發未引起重視,基本上是自采自食或零星銷售,沒有形成產業規模。
野菜開發種類要注意
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我國豐富的野菜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使之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專家認為有必要進行野菜綜合研究及可持續開發利用,即組織生態學家、栽培專家和育種專家進行野菜人工栽培及品種選育研究,野菜工廠化育苗、野菜藥用價值研究及食療配方開發研究。
目前已人工栽培的野菜有四川、云南、貴州等地的魚腥草,湖北的荊芥、江蘇的菊花腦和馬蘭頭,黑龍江、吉林等地的蒲公英、景天三七、牛蒡,遼寧臺安等地的苣賣菜以及廣為人工栽培的薺菜等。目前雖有一些野菜品種已進行人工栽培,但種類還不多,尤其是一些珍稀品種極少有人工栽培。
食用野菜,除了供給人體營養素外,其所含特殊的營養成分還具有保健和醫療價值。如馬齒莧有治療痢疾、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功效,魚腥草有治療肺炎和支氣管擴張等作用。除對一些常見野菜作營養研究外,更應擴大視野,對一些罕見珍稀的野菜做有關的深入研究。這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深入,野菜的特殊作用將對人類的健康作出新的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野菜除了有特殊的藥用價值外,有的也會給人體造成損害。據資料記載,小薊(青青菜)常食可致脾胃虛寒、血淤氣滯;灰菜、莧菜、苜蓿、洋槐花等還含有一種對日光過敏性物質,有的人吃后經日光照射而發病。因此,在注意研究野菜營養價值及食療作用的同時,更要加強對其安全性的研究。在強調野菜開發的同時,也要做好市場潛力調研,野菜畢竟是一種野生植物,口感風味及食用品質有時也不盡人意。因此,在進行野菜開發利用時一定要注意種類選擇和規模的大小,以免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另外,野菜是一種寶貴的植物資源,為了促進野菜的開發利用進入良性循環,人們必須加強環保意識,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保持開發利用和人工栽培有機結合,讓野菜更多地走進現代人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和健康增添更多的綠色食品。(鐘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