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華”原來是外國“廟會”
《圣經·新約》中有一個魔鬼試探耶穌的故事,說的是魔鬼把耶穌困在曠野里,40天沒有給耶穌吃東西,耶穌雖然饑餓,卻沒有接受魔鬼的誘惑。后來,為了紀念耶穌在這40天中的荒野禁食,信徒們就把每年復活節前的40天時間作為自己齋戒及懺悔的日子,叫做大齋節或者四旬齋,據說,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木神節、酒神節都是它的前身。
這40天中,人們不能食肉、娛樂,生活肅穆沉悶,所以在齋期開始前的一周或半周內,人們會專門舉行宴會、舞會、游行,縱情歡樂。后來,這樣的一個日子逐漸演變成為一個宗教習俗節日,拉丁語中,意思是:“告別肉食”。這種狂歡形式被保留了下來。歐洲的嘉年華規模都很小,也和游藝機關系不大,所有在亞洲的嘉年華都是借這個殼的商業行為。
所以“嘉年華”原意是天主教徒在齋期開始前的狂歡飲宴,后來亦指馬戲團的巡回演出。“環球嘉年華”便脫胎于當年簡陋的大篷車,由荷蘭人漢斯·羅德成和英國人比利·史蒂文共同創辦,并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型的巡回移動式游樂場,以集納全球最新游樂機器而著稱,此前在巴黎、倫敦、吉隆坡、香港等地均引起轟動。
“環球嘉年華”是一項巡回活動,旨在將狂歡撒遍世界各地。歐洲歷史最久的游樂園經營家族Stevens家族的第三代掌門William·F·Stevens,將家族的“嘉年華”品牌發展成為與迪斯尼、環球影城并列的世界三大娛樂品牌之一。2001年,William及在商界具有豐富經驗的Hans·Lodders與香港金海岸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香港匯翔有限公司,注冊商標“環球嘉年華”,專業經營巡回式游樂場。
迄今為止,“環球嘉年華”已先后在巴黎、倫敦、吉隆坡、新加坡、迪拜、中國香港等世界各大城市游歷,并在當地刮起陣陣旋風。
“嘉年華”是什么玩法?
與國內游樂場設施從購買到報廢“從一而終”不同的是,“環球嘉年華”大部分機器是租賃來的,“但求所用,不求所有”。這里的機器來到13個國家,設備提供商與“環球嘉年華”最后進行營業額分成。“環球嘉年華”組委會副總指揮朱偉峰說,他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租賃世界上最新的游戲設備,進行最好的組合配置,“這樣可以保證機械的更新換代和安全性能”。
在國內游樂業人士眼中,“環球嘉年華”的推廣手段、經營策略、運行模式等,包括一些看似很小的細節,都讓他們感慨良多。
“環球嘉年華”采取的是巡回方式,場地一般是向當地政府短期租用,這樣可以靈活選擇最佳地塊,以降低運營風險。在上海,他們選擇東方明珠塔畔,這是上海游客集中的黃金地段;此外,巡回方式對游客是一種成功的心理攻勢,能在短時間內吸引盡量多的客源。
我們國內的游樂場一般采取套票形式,買一張票可以玩幾個項目,將一些不受歡迎的項目與熱門項目搭配起來;“環球嘉年華”卻強調了自主性,游客可以根據需要,以現金換取代幣,然后選擇各式各樣的游戲設備,年輕人可以選擇乘坐“極速大風車”、“跳樓機”,而老年人選擇投籃、套圈,贏一個毛絨玩具。用“環球嘉年華”這一品牌的擁有者——香港匯翔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羅達成的話來說,就是“從6歲到90歲,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游戲”。
“環球嘉年華”所有項目擠在35000平方米內,燈光迷亂,音樂狂野,作為獎品的絨毛玩具重重疊疊、鋪天蓋地,加上游客的歡笑、尖叫,營造出一種無可比擬的狂歡氣氛。讓人感嘆的是,每個攤位的排列密度,都是為最大限度地刺激游客的消費欲望。
在嘉年華游樂場里,除了那個上面寫著自由的金色代幣,其他任何貨幣在這里都沒有價值。30元的門票可以兌換6枚代幣,換言之,5元一枚。但任何游客進門后都發現:6枚代幣實在不夠用。刺激類項目,如彈射椅和驚呼狂叫價格分別為70元和60元,一般項目,如詭異迷城和摩天輪價格為35元和25元,小朋友喜歡的木馬和滑梯為10元。就連馬路邊隨處可見的套圈,場內的價格都高出一般預計:直徑1米的大圈4個代幣套3回,目標是高約1.3米的“大翠鳥”,光套中還不算,必須按“空心籃”的要求套圈平面落地才得分:直徑10厘米的小圈4個代幣可以有10次機會,但難度更大,目標是擺放成金字塔形狀且不斷慢速轉動的玻璃圓柱體,內行說:分量輕的塑料圈碰到運動中的玻璃極容易被彈出。既然價格與內地一般行情有如此巨大差距,人們為什么還趨之若騖呢?奧妙就在代幣。場內的代幣兌換處隨處可見,人們在狂歡、驚喜、刺激的狂轟爛炸之中忘了代幣原來是人民幣。而且這種忘形很容易被感染,代幣兌換的便利、每個刺激性項目不少于40分鐘的隊伍,目標看似唾手可得等刺激著狂歡和忘我的氛圍彌漫全場。
“環球嘉年華”在中國快樂打游擊
“環球嘉年華”在國內的火爆,反映的是中國人對大型戶外游樂的關注,而且在越來越細化的分工中,人們希望獲得認同感、共同參與感。全球經濟一體化,也引發國人對洋娛樂的向往。
可是對比于迪斯尼樂園的長盛不衰,“環球嘉年華”可能是過眼煙云;對比于深圳世界之窗穩定而上升的客源,“環球嘉年華”是“草臺班子”。不過,它仍然以全球化的文化視野和現代操作運營吸引著人們,嘉年華——誰不想在好年華盡情地歡樂呢?
選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