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最使幸福可望不可及的,莫過于刻意尋求幸福。
有四個特別友好,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畢業歡送會上,他們喝得酩酊大醉,淚眼漣漣。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于是他們商定,畢業后,走上社會,放棄一切物欲的追求,尋求一種真正幸福的生活,等10年后再相聚,看看誰能對幸福感悟最深。
第—個人走上社會,他放棄了父母托人為他找的條件很優越的工作,因為他立志要在知識中尋求幸福。于是他又過起了挑燈夜讀的生活,考研、考博、出國留學……10年時間,彈指一揮間。一天,他對鏡自照,發現自己華發蒼蒼,不禁悲然,捫心自問,這10年在知識中未尋求到什么真正的幸福,得到的只是幻滅……
第二個人畢業后,斷然拒絕了一切親朋好友的往來。心想,古代的游俠、詩人,一生游遍祖國的大好河山,自己做名旅游者,幸福定會隨景而生,隨山水而出。10年的光陰,他游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大江南北……忽一日,他回到家中,用溫水洗腳,卻發現腳底繭厚厚一層,心想著沒幾日好友相聚,自己從何談起幸福的感受?可自己的內心只感到實在太疲倦了。
第三個人走上社會,他選擇了白手起家,準備從經商中獲取財富來品味幸福。在他看來,一個人擁有了足夠的財富,衣食住行便無憂,自然會品味到幸福的真諦。然而,他一踏入商海,思維便變了,每天計算著生意的得失。這10年的時間,他在生意場上跌打滾爬,終于有了上流商界一席之位,看著自己擁有的名車、高級公寓和大公司,他有一種占有的幸福感。然而,這種幸福如過眼煙云,因為此時的財富在他眼中只不過是一系列的數字變化。一天,他計算著同學相約的時間,描摹著財富帶給他的幸福感受,可思來想去,總感到幸福不該如此,想想這10年來的商海風云,得到的其實只不過是爭斗和憂愁。
第四個人,他選擇閉門著書立說,準備用寫作來體驗幸福。在他認為,古往今來,名篇佳作,流傳百世,這是何等的幸福呀!于是閱讀和寫作成了他10年生活的全部。一次次文章發表了,他有一種說不出的幸福。可這種幸福稍縱即逝,因為未寫好的草稿又不斷困擾著他。就這樣,他被幸福和痛苦交織著。想著相聚的時間,他忽然罷筆,沉思這10年來對幸福的感受,隱約中,覺得自己得到的只是勞累,對幸福幾乎一無所知。
到了相聚的時間,四人很守信地準備赴宴。第一個人,在赴宴途中看到這一幕,他剛下火車,看到火車站旁停靠著一輛三輪車,車上坐著一個婦女,婦女懷中抱一個熟睡的孩子,一個男人急忙地趕上車還未坐穩,他沖妻子一臉的笑意,便深情地吻了她,爾后又輕輕地吻了熟睡著的孩子,像蜻蜒點水,生怕驚醒孩子。那一幕,他看得如癡如醉,竟然眼角濕潤……
第二個人,在途中也發現了一幕。和他同車的一對農民夫婦,丈夫剝著熟雞蛋,妻子剝著水花生,剝好后,幾乎同時他們把手中的食物指向對方的嘴,爾后相視一笑……那一幕,他看得別樣滋味——那是最幸福不過地笑了。
第三個人,自己開著名車去赴宴,在一處停車吃飯時,他看到一家三口騎著一輛破自行車,丈夫蹬車,孩子坐前,妻子坐后,雖說男人蹬得大汗淋漓,可孩子為他扇風,妻子為他擦汗……那一刻,他心中涌起這種想法——愿意用自己的車去換蹬車男人的生活。
第四個人,也看到一幕令他感動的事。他看到一個孩子在幫母親洗衣服,孩子的手上沾滿了潔白的肥皂泡,孩子只不過七八歲,可他一臉的認真,并時不時地模仿母親洗衣的姿勢,不一會兒,他又拿條毛巾幫母親擦汗。那一幕,他看得發呆……
四人再相聚,他們不覺感慨萬分,所談的幸福感受沒有半點是關于他們10年的經歷,相反所談的則是剛剛所見的一幕,津津樂道。他們幾乎同時高興地得出這樣的結論——生活的每項正常活動都帶有某種幸福,幸福是日常生活情感的結晶,幸福是平和心態的寫照……
選自《新一代》200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