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澳大利亞前,不曾聽說過“黃金海岸”這個地方。直到從新西蘭的奧克蘭飛到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才始知這個旅游度假勝地。
由于種種原因,我從在奧克蘭的最后一夜開始,便覺出不舒服。晚上咳得比較厲害,趕緊起來吃藥。在飛機上只是睡,等到了布里斯班以后去吃年飯,才感覺出的確是在發燒了,而且燒的溫度比較高。幸好在布里斯班沒有待上很長時間,很快就奔黃金海岸了。到達黃金海岸大約是下午4點鐘左右的樣子。我也正好趕上這么一個可以休息的空當,于是進了旅館,什么也不干了,馬上吃藥睡覺。在國外生病可不是好玩的。我住的這間旅館叫做“沖浪者天堂賓館”,是一家比較豪華的賓館,也是我們此行住過的最為講究的賓館。房間很大,又是套間,外面一個客廳足有50平方米,陽臺光線充足;里面一間臥室。最特別的是利用一個刀把之處安置了一個小小的廚房,有微波爐、烤箱、各種盤子和刀叉。雖然很好,我也顧不得那許多了。這一覺就睡到了晚上9點多種。一直到隊友給我送晚飯來,我才醒。這時從窗簾縫隙中,看到外面已經黑透了。起來洗了洗又吃藥接著睡,一覺兒睡到大天亮。起床以后,覺得身上輕松多了,自己試了試,似乎可以隨隊伍出行了。可是這時問題來了:昨天匆忙之中,沒問其他人都住在幾號房間,我現在是一個人也找不著了。想了想,就走出了房間。
下到大堂里面,總臺是一個小伙子值班。我的英語不行,只好連寫帶比劃帶說,向他詢問我的那幾位團友都住在幾號房間。開始他不明白,但很快就理解了,馬上在電腦里查找11人的團,然后把這些房間號都寫在一張小紙片上,遞給了我。我又問他電話怎么打,他也寫在紙片上。我道了謝,也很欣賞他的理解能力。
現在好了,我又找到“組織”了。
這一天是去天堂農場。
說是一個“農場”,卻是一個旅游點。澳大利亞沒有多少旅游資源。這個國家沒有高山,沒有大川,丘陵居多;樹只有一種(不包括移栽的)——桉樹。袋鼠經常出沒的地方就是桉樹林。想在澳大利亞旅行看自然景觀?不現實。沒什么好看的。菲利浦島看企鵝就算是很好的自然景觀了。先天不足后天補,他們就想方設法利用自己的優勢項目吸引旅游者。這個天堂農場就算得上是其中的一個。
澳大利亞的畜牧業很發達。你若有機會在澳大利亞的市場里走一走,就會發現,這里出售的畜產品,大都是本國生產的;而工業加工產品,大都是中國生產的。以這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而論,趕不上我們國家,人的工作效率和辦事水平,我認為也趕不上我們國家。但是這個國家人少,雖然幅員遼闊,卻只有2000萬人口,而且主要集中在這塊大陸的東西海岸,以東部的最為集中。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大城市:墨爾本、悉尼、布里斯班、首都堪培拉等,都在東部。用老百姓的話說,人少,生產點什么就夠吃了,再多生產點,就能躋身于發達國家的行列。人均生產總值高啊!有了錢,就可以“知禮儀”了。所以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對于教育和社會公益等方面抓得還是比較好的,說是“義務教育”,那么在義務教育期間的孩子,一分錢也不用花;對于孩子,從小就培養他們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愛護小動物。釣魚,一看是小魚馬上就放掉;對于殘疾人,有著各方面的照顧,社會提供各方面的方便……人的總體素質還是不錯的。這個國家缺水,據說有專家推測,澳大利亞的水源,只能養活5000萬人口。這里沒有太大的河不說,連雨水也很稀罕,基本上屬于干旱之國。澳大利亞有一個很特殊的自然現象,就是夏天草是黃的,冬季草變綠了。這大概就是因為夏季缺水而冬季相對比較濕潤的緣故吧。
由于地曠人稀,所以很適合畜牧業發展。在澳大利亞行走,到處可以看到牛羊,卻很少看到莊稼。一位在堪培拉留學的中國留學生說,他從中國來到澳大利亞,在悉尼下飛機后,乘車到堪培拉。一路上看到的都是雜草叢生的荒野,還以為是被騙到這里來的呢。在這種情況下,在他們最有優勢的項目中挑出一個來當旅游景點,不是順理成章的嗎?天堂農場說是農場,其實我看就是一座畜牧場,是用來表演的畜牧場。
天堂農場里表演的項目甚多。有騎馬節目,一個人身穿牛仔服,帶著美國西部牛仔常戴的草帽,騎上一匹高頭大馬,也就是表演了。還有甩鞭子表演,不同的姿勢能抽出各種聲音來,也是他們的長項。我比較愛看的是牧羊犬表演。遠遠地在一棵樹下,一大群羊在休息。一只牧羊犬把它們趕了過來,整整齊齊的,就像是一位將軍發出了什么號令一樣。一只羊跑出了隊列,這只牧羊犬馬上飛一般地奔過去,追趕這只淘氣的羊,直到把它趕回群體里面來。這些對于我們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們來說,有點意思。后面的項目就是擠奶,讓游客自己動手擠,也有些意思。不過這些都是一般的項目。
最有意思的是剪羊毛。
在一間專供表演的大房子里,表演者(一位很滑稽的年長者)把他們最美麗的羊,一只一只地叫到臺上,在為它們早巳準備好的圍欄里站好。那些羊確實都非常漂亮。然后,他開始用電動剪毛機來剪羊毛。一只美麗諾羊便是這次表演的主角。這些羊的表演明星們也不知為各國的游客表演過多少次了,演技非常嫻熟。當剪到腿部時,由于腿是彎曲的,不好剪,剪毛人一聲令下,羊立馬“蹬”地一下把腿繃直。大概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一只羊的羊毛便剪完了。那只可憐的羊站起來時已經光溜溜的了,而且似乎有點站不太穩。在剪羊毛的過程中,這位剪羊毛的大叔還不停地與游客開玩笑,并請上去三個國家的四個游客現場體會剪羊毛的樂趣。
在這里,我們還看到了袋鼠和考拉。這兩種動物可以說是澳大利亞的“國寶”。考拉本來就很懶,坐在樹上一動不動,無論我怎樣想給它拍個“標準照”,它也不買賬,依然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袋鼠就不同了。進去看袋鼠之前,每人先抓一把袋鼠飼料,然后想辦法接近袋鼠。袋鼠比我想像的個頭要大許多,但是特別溫順。你喂它食物時,一點也不用害怕,它絲毫沒有傷害人的意思。袋鼠在澳大利亞,數量比人還多。汽車走在野外的公路上,時不時可以看到路邊被汽車撞死的袋鼠。因此,在澳大利亞,可以適當地吃一些袋鼠肉。一次我們的餐桌上端上來一盤袋鼠肉,沒有人說明,我們還以為是牛肉,還對服務員說: “這牛肉不新鮮了,有點酸。”結果被當地人取笑了一番。
這樣的表演不知是誰的策劃,非常生活化。騎馬、甩鞭、牧羊、擠奶、剪羊毛、喂袋鼠,都是牧民們日常生活之必需,而這些恰恰是大城市里人們平時經常聽到、非常感興趣卻沒有機會目睹和嘗試的。策劃者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設立了這么一個旅游點,吸引游客。游客們不但可以參觀,還可以直接參與,讓人感到別開生面。這樣的旅游項目是不是對我們國家的旅游業也能有所啟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