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一杯茶為血管減壓
日本研究人員研究發現,飯后喝一杯茶,能軟化血管,促進血液流通,因為茶葉中的抗氧化劑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研究人員讓10位年齡在21~38歲的健康志愿者在食用含有79%脂肪的高脂飲食后,一組喝紅茶,另一組則喝白開水。研究結果顯示,喝茶志愿者的前臂血流量比較大,這說明茶葉中的抗氧化劑有保護血管正常功能的作用。進一步檢測還發現,志愿者在喝茶后,血液中抗氧化劑的能力也大大增強。
研究人員指出,對于心臟病患者,僅一頓高脂飲食就足以誘發心臟病發作,而對于健康人,經常食用高脂食物也容易導致動脈硬化。因此,尋找有效的途徑消除由于攝入脂肪而導致的血管壓力顯得非常重要。
(摘自《家庭保健報》文/張非)
晨起千萬別抽煙
許多“老煙槍”清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燃上一支香煙,還美其名曰“早煙提神”。特別是煙癮大的人,往往人還未離床,就坐在被窩里迫不及待地吞云吐霧起來。
早晨睜開睡眼,抽一支香煙,將一夜新陳代謝后血液中降下來的尼古丁濃度“彌補”上來,這對于那些“老煙槍”來說,精神確實可“為之一振”。殊不知,經過了一個晚上,房間里的空氣沒有流通,甚是污濁,混雜著香煙的煙霧又被重新吸進肺中;另外,空腹吸煙,煙氣會刺激支氣管分泌液體,久而久之就會引發慢性支氣管炎。民間有句諺語:“早上吸煙,早歸西天”,已為人們敲響了警鐘。雖然說得有些夸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明早晨吸煙的危害性和嚴重性。
(摘自《燕趙都市報》文/人民)
秋燥來襲勿隨意“瀉火”
“秋燥”是一種秋季所發的季節病,因為秋季空氣濕度發散過快,容易使人體脫水,進而引發一系列癥狀。這種脫水不是自身疾病引起的,而是外源性因素所致,但可自身預防。這與個人體質和生活習慣有關,很多動不動就容易“上火”的人平常都喜歡吃油炸食品,作息時間也很不規律。
秋燥的另一表現為大便干結、便秘、痔瘡發作。專家根據最近臨床患者情況得出一個結論:年輕白領患者急劇增加。
要預防秋燥,首先要加強鍛煉,但同時也要注意活動量不能太大;第二要隨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雙手、面部也要經常擦點護膚品,干燥的居室內可以灑點水,以保持空氣濕潤,第三要盡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有潤燥作用的食物。
專家建議,感到口干舌燥者可多吃綠色蔬菜、水果。皮膚干燥者要保持濕潤,用溫水洗臉、洗手。有便秘、痔瘡發作癥狀者可多食薯苗、菠菜、芹菜、竹筍等多纖維食物以及豬、羊的大腸、黑芝麻、蜂蜜等,辛辣食物則盡量少吃。如果情況嚴重,則應及早求醫。
(摘自《生活日報》文/嚴文)
血虛體質怎樣補
血虛體質的人,表現為瘦弱且面色蒼白,唇色、指甲顏色淡白,并且還有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等癥狀。女性還會伴有月經顏色淡且量少的特點。
對于血虛體質的人,調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飲食調養平時常吃補血養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蓮藕、黑木耳、雞肉、豬肉、羊肉、海參等。水果可選用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
精神調養血虛體質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藥補調養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阿膠等。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如當歸羊肉湯、四物雞湯(當歸、熟地、川芎、白芍燉雞湯)等,均有很好的養血效果。
眼睛調養傳統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所以血虛體質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因為過度用眼而耗傷身體的氣血。
(摘自《健康時報》文/吳曉媛)
秋季需防“五更瀉”
天氣逐漸轉涼,因季節轉換和晝夜溫差帶來的疾病逐漸增多。專家提醒,老年人在入秋時節應注意防范“五更瀉”。
“五更瀉”,顧名思義就是指發生在五更時辰(黎明前)的腹瀉,因此又叫晨瀉、雞鳴瀉,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之一。該病大多出現在由炎夏轉入秋涼的時候,男性多于女性。患者的主要癥狀是到黎明的時候,肚臍周圍發生疼痛,而且是“腸鳴即瀉,瀉后則安”。從中醫上看,這種慢性腹瀉大多是由腎虛引起,因此又稱為“腎瀉”。因為這類患者除了黎明前一旦發病就會迫不及待地去廁所外,平常還會有腹部畏寒、四肢不溫、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等諸多腎陽虛衰的表現。
專家提醒,要防治“五更瀉”,除了治療腎虛這一內因外,還要注意以下4點:第一,注意保暖。五更瀉多發生在由夏入秋時,老年人本身調節功能下降,在季節變換時期往往一下子不能適應,會出現多種病癥。因此,老人要當心著涼,尤其注意腹部及下肢的保暖;第二,飲食要有規律,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膩為基本原則。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要過饑或過飽,也不要暴飲暴食,這樣有利于避免因無規律飲食而致腸道功能紊亂;第三,講究飲食衛生,不吃生冷不潔食物,禁食酒、咖啡、果汁、汽水、辣椒、洋蔥、生冷瓜果、油膩性及纖維素含量高的食品,避免誘發或加重腹瀉;第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平常要注意加強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以強腰壯腎,增強體質。
(摘自《京華時報》文/楊鳳立、張獻懷)
中老年要重視柔韌性鍛煉
人到中老年后,連接骨與骨的關節囊、韌帶、肌腱等會逐漸發生變性、老化,柔韌性變得越來越差,這就容易引起常見的頸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腰腿痛等病。中老年人柔韌性的老化過程因人而異,自然老化占成因的1/3,2/3是因活動鍛煉不能長久堅持所致。
(摘自《大眾衛生報》文/陳望陽)
秋季護肺這樣吃
多食鮮蔬水果如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及類黃酮的食物:花椰菜、薺菜、胡蘿卜、芒果、南瓜、杏仁、番茄、西瓜、紫葡萄等。
常食洋蔥每周吃2~3次洋蔥,可生食或炒食1/3個中等大小的洋蔥,因其含有天然抗炎物質。
常食含脂魚類如鮭魚、沙丁魚、金槍魚等含ω-3脂肪酸豐富的魚類,能緩解或有助防止哮喘的發生。
每天吃1個蘋果因蘋果富含大量槲皮素,可以改善呼吸系統防御能力和肺功能。
吃些堅果與桃橙常食富含維生素E及β胡蘿卜素食物,如胡桃、甜杏仁及水蜜桃、橙子、木瓜、橘子等,具有獨特的抗氧化及護肺功能。
(摘自《新聞晚報》文/佚名)
80老翁學垂釣
古人說,人過三十不學藝,可我在80壽宴上宣布:“我要向孫兒學釣魚!”
退休后我愛上了“壘長城”,天天到老干部活動室搓麻,十幾年來風雨無阻,一坐就是大半天,近來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吃不好睡不好。我見一些同齡人經常到海邊揚竿,釣出了健康,于是我決定告別麻將,向孫孫學釣魚。
80歲的我要學釣魚,全家人感到驚喜。周末我跟著孫孫來到海邊金沙灘學習海釣。他選擇一處平坦安全的釣位后,手把手地教我拴鉤、掛餌、投竿、搖輪,一招一式地給我做示范。別看我是80高齡的老人,可思維敏捷,耳聰目明,很快學會了釣魚的基本要領。中午休竿時,我還意外地釣上一條“收竿魚”。望著活蹦亂跳的魚,樂得我合不上嘴,這是我80年來釣上的第1條魚,沒想到魚兒上鉤后給我帶來這么大的快樂。
1個多月后,我這名老釣翁“出師”了,可以自己到海邊釣魚,有時收獲還不小,很少空手回家。令全家高興地是,自打我愛上釣魚后,經常到海邊吐故納新,呼吸清新空氣,不停地投竿收竿,活動了筋骨,鍛煉了身體。短短年多的時間,我的身體健康狀況今非昔比,練就了一身“鐵肩鶴骨”,現今吃得香,睡得香。
(摘自《健康報》文/靳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