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朋友劉卯是杭州一家名牌系列飲食企業在武漢的代理商。前段時間,公司資金周轉不開,盤點發現大部分資金被銷售商占用,業務員去收了幾回,就是把帳收不回來。
劉卯決定親自出馬,他挑了家中型超市,這家超市欠公司幾千元。超市銷售部經理熱情地接待了劉卯。
劉卯裝作是一位來聯系業務的推銷員,裝模做樣地介紹了一番新產品,末了說:“對于貴超市的進場費、上柜費以及條碼費我們會按要求交納,但你也得給我們承諾一個合理的結賬周期,以便雙方能合作愉快。”超市經理當場拍板:“對于這個,你可以放心,我們會準時結賬。”當超市經理說完這些,等劉卯表態時,劉卯從包里掏出一疊供貨清單遞到對方手里,并做了自我介紹,說:“那就請將我們的帳付清吧!”
超市經理沒料到他會來這一手。他一怔,隨后表示目前超市的資金不是很充裕。劉卯立即回應道:“首先,這些清單清楚表明我們當初約定的帳期已過,我公司可以隨時要求你們付清貸款;第二,資金不充裕不能成為你們拖欠貸款的理由,你說呢?”一番話點到對方的要害,說得對方目瞪口呆,語氣也軟了:“這樣吧,請你過幾天再來,到時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怎么樣?”
劉卯見對方語氣軟了,可自己不能軟,他知道這是對方的緩兵之計。他反駁道:“做人是要講誠信的,尤其是我們做生意的人之間。在我來這兒之前,我公司的業務員已來過多次,每次你都是這樣說的,現在你又這樣對我說,請問我是否該相信你呢?”一句話又戳到對方的痛處,超市經理不禁有些惱怒:“你不要太咄咄逼人,我們要是有錢就早給你結清了。”想了想,似乎覺得有些不禮貌,又說:“目前超市資金確實短缺,除了欠供貨商的貨款,我們自己還要出去采購、下定單,這些都是要付現金的,你想想,這么大的超市要去運作離不開錢啊。”
他這話像是承認了自己在用緩兵之計。在商場滾打多年,劉卯對目前一些個體超市的運作流程是比較熟悉的。他們前期投入的資金一般不多,主要是拿供貨商的資金周轉,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可現在自己的公司已經無法運轉了,商場如戰場,同情別人等于害自己,今天一定要將貨款結清,否則公司業務將無法開展。他心平氣和地對經理說:“你也替我想想,我現在是等米下鍋,不打款,廠里就不發貨,我們沒了貨你們自然也會沒貨上柜。都是做生意的,你也應該明白我們的難處。再說,如果你們超市是真的資金不充裕,那也是你們的事,與我們無關。”
對方像是從劉卯的話里找出破綻,調侃道:“劉老板,這就是你們做老板的不是了,開那么大的公司為什么不多投入一些資金呢?也不至于現在無米下鍋呀。”這話聽起來輕松,實際上在嘲弄劉卯沒那么大的頭就別戴那么大的帽子。劉卯沒氣惱,仍心平氣和地說:“我們的資金確實有限,所以還得靠你們成全啊。”經理沒想到弄巧成拙,反被對方將了一軍。看對方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樣子,他只好“抖狠”道:“如果你還相逼的話,我會覺得我們之間的合作很不愉快,我只有停止我們之間的供銷合同了。”
劉卯沒想到對方連這招都用上了,要知道這是商家大忌。他冷靜地分析了對方與自己目前的情形,不慌不忙地說:“你可以將我們公司所有的商品撇下,這對我們無所謂,反正你們的銷量也不是很大。但是請你在做之前考慮清楚,我們公司代理的所有品牌都是名牌,如果你撤下的話,你們超市的名牌效應會大大減弱,進而減弱帶動其他商品的銷售。終止合同,受到最大損失的實際上是你們,請你考慮清楚后再回答我。”
劉卯將對方的處境分析得頭頭是道,聽得超市經理直冒冷汗,他何嘗不明白這其中的厲害關系。他猶豫著不知說什么好,超市高層規定要千方百計留住供貨商資金為己所用,但現在的情況,他不好再賴下去了,可是現在松口又有些不甘心。仿佛看出對方心事,他使出殺手锏繼續向對方施加壓力:“據我所知,你們還欠著所有供貨商的款,而你們超市大部分名牌商品的供貸權都捏在我們手里,如果你們賴著不結賬,我們可以聯合起來停止供貨,到時候,你想想……”劉卯后面的話是“對你們來說是個致命打擊”,但他故意沒將話說完,由對方去猜測,這比他直接說出來的效果好多了。
超市經理有些坐不住了。劉卯再趁熱打鐵:“如果你們結賬積極,我們供貨就會積極,這樣雙贏的局面對大家都有好處。”
聽了劉卯的話,經理攤開手,裝作為難的樣子說:“不過,付款也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劉卯明白他這是在給自己找臺階,他笑道:“你只要幫我簽個字就行了,不是嗎?”對方伸出手來,也笑了:“好吧,我服了你,祝我們合作愉快!”
握著對方的手,劉卯心里輕松極了,打了一個漂亮的舌戰后,該是考慮下一個目標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