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利落的短發、白凈的皮膚的于洋,是個年近30的大男孩。他和女友一起置辦著屬于自己的小家——機器貓產品玩具店,演奏《機器貓》主題曲的野比是店里的一名玩具成員,是于洋在香港肯德基店用換購券加現金買回的。談起自己的玩具店,于洋興奮不已。“機器貓圓了我的夢。”于洋說。
機器貓貼紙 兒時的占有欲
說起這段夢,還要從于洋上小學的時候說起。當時,于洋每天一放學,便準時守在電視機旁等著動畫片開播。同學間討論的話題都是動畫片中的主角,談論的內容就是頭天晚上那集動畫片的情節。于洋最早看的動畫片是《森林大帝》和《阿童木》,可是那個年代還沒有動畫玩具的概念。于洋只記得那時有種糖果的包裝紙上印著阿童木,他就會把紙留下來收集。再后來,電視上開始播出《變形金剛》、《機器貓》、《七龍珠》,機器貓就在那時走進了于洋的世界。可當時的玩具市場是變形金剛的天下,與機器貓有關的玩具只是一些花花綠綠的貼紙,就是這樣他也知足了,書包上、鉛筆盒上,一切能貼東西的地方都貼滿了機器貓貼紙。市場上賣的機器貓都粗制濫造,而且多是些存錢罐、鑰匙扣,完全不能滿足于洋這樣的玩具迷的需要。變形金剛玩具讓于洋開始琢磨,為什么沒有同樣精致的機器貓玩具呢?機器貓成了他心底最深的渴望。
逛玩具店 逛出雄心壯志
高中畢業,于洋開酒吧、服裝店,認識了不少朋友,可以賺錢解決生活開銷了,但他總覺得那都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于洋經常在閑暇時逛商場的玩具柜臺,他發現玩具市場逐漸出現了一些正版、原廠生產、做工精細的玩具,可是種類較少,更新很慢。于洋決定,他要干這行,因為他相信自己對玩具的感覺,他知道男女老少都喜愛機器貓。“我要把這塊蛋糕做大,做最有特色的機器貓專賣。”他給自己定下目標。2003年,他便開始著手實施自己的“機器貓規劃”。
一個月去兩趟香港 就為機器貓
于洋最初與朋友合伙經營一家玩具店,朋友賣美國玩具,他賣日本卡通玩具,包括機器貓、龍珠、圣斗士等。在有了一些資金后,于洋的重心開始向機器貓偏移,為了把機器貓玩具做專、做全,他尋找著更好的進貨商。于洋和幾個朋友去香港旅游,意外地發現了很多玩具零售店,玩具種類繁多,而且做工精良。于是于洋挨家逛挨家淘,買了一些機器貓玩具回國零售,發現這些新款玩具很受歡迎。當他第二次去香港的時候,就開始手找供貨商。幾趟來回,終于成功地找到了貨源。現在,于洋每個月去兩次香港;拿到最新的正版機器貓玩具,保證店里經常有“新成員”加入。于洋在開店的同時,也大大地滿足了自己的機器貓收藏欲。他進貨只進自己中意的,像有機器貓圖案的餐具、削鉛筆機以及電動的、遙控的機器貓,他都不會進。“我不想讓我的店感覺像雜貨鋪,玩具就是玩具。另外,遙控的東西給人的樂趣在機器貓造型之外,不那么純粹了。”現在,于洋自己收藏的各種機器貓玩具已達上百款,其中一半是珍貴的限量版。
賣掉“絕版小靜” 女友大發脾氣
于洋的店里經常進一些罕見和絕版的玩具,數量只有一個,他拿回來舍不得賣,便自己留下。有一回,他進了一個“絕版小靜”,擺在櫥窗“撐門面”,可是經不住一位客人的軟磨硬泡,給賣了。回到家,同是機器貓迷的女友跟他大發脾氣。有這樣一個女友,也難怪自家很多玩具都是“獨家”的了。現在,于洋進貨有條原則,只有一個的玩具他盡量不買,不然買回來舍不得賣,自己收藏了,那這一趟就賠了。盡管如此,見到自己十分喜愛的玩具,他還會毫不猶豫地帶些“獨家”回來。
四海“貓迷” 原是一家
于洋認識了不少同樣對機器貓癡迷的朋友。有一次,他在香港一家玩具店看封一本機器貓畫冊,非常喜歡,馬上買了下來。交完錢,有一個香港人也想要。兩人因為機器貓聊了起來,最后于洋留給那個香港人他在北京的電話。于洋回到北京后不久,就接到那個香港人的電話,說他要來北京。正好于洋有個朋友在日本準備回國,于是他就托在日本的朋友又買了套畫冊帶回國內,把那套新畫冊送給了香港朋友。后來他才知道,那是全球限量的機器貓畫冊,一共只有5000套。還有一位香港的供貨者,全家四口人都是日本機器貓俱樂部的會員。因為有些限量發售的玩具只賣給會員,而且每人限購一套,于是這一家人每回買四套,就可以“勻”給于洋兩三套,他的很多限量版都是從那里購得的。現在,于洋又開了他的第二家機器貓玩具店,正在向他的夢想——做“最全最大”的機器貓專賣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