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從沒想過當老板,去年暑假,我從北京進修了一年繪畫后回到常州,心里空落落的,一直想找點事做做。
有一天,我經(jīng)過文化宮廣場,見麥當勞旁邊的一個攤位上簇擁著許多人,煞是熱鬧。原來大家圍著的是泥畫攤。很多少男少女和小朋友正在埋頭苦干,把彩色黏土填進圖案輪廓里,便在了畫,制作簡單,價格卻不菲,大框38元,小一點的也要25元。沒想到小小泥畫在常州竟然這么受寵!我立即想到在北京見過的軟陶,那是一種有各種顏色的特殊軟體材料,叫軟陶泥,不同顏色的軟陶泥可以調(diào)和,通過模子,可做成很實用的飾品,像頭飾、胸針、鑰匙扣什么的,再經(jīng)烘烤,軟陶變得又硬又亮,比泥畫有意思多了。在北京商場的親子屋,玩一次收費15元左右,那時我一見就覺得好玩,還順手拿了一張宣傳單。
回家后,我立即找出那張宣傳單,試著撥了上面的電話。原來軟陶泥分國產(chǎn)和進口,很貴,進口的批發(fā)價每公斤350元,國產(chǎn)的每公斤也要100元。軟陶泥很重,1公斤只有16開書見方。我隨即打聽了文化宮廣場每年的場地租金,六七個平方一般在2—3萬元,那家泥畫攤因為挨著麥當勞,租金竟然高達四五萬。我算了一下,在一般場地,必須平均一天營業(yè)額在200元以上,除去房租、人工及成本費,我這個“老板”才能不白忙。軟陶的顧客主要是青少年,玩一次收費不能超過10元,也就是說,每天必須要有20個顧客,這可行嗎?
我一個人跑到文化宮摸底,看到的是一派繁榮,特別是麥當勞門前,人流如梭,不由心潮澎湃。不知哪來的大無畏精神,直接找麥當勞經(jīng)理表達了來意,希望能在他們樓梯轉(zhuǎn)角處搞一個適合孩子休閑的活動間。那位女經(jīng)理微笑著表示會和其他經(jīng)理商議,過一兩天給我答復,第三天我去,換了另一位女經(jīng)理,她同樣微笑著告訴我,他們還是比較感興趣,希望我擬一份計劃書。我精神一振,因為來之前朋友曾告訴過我,像麥當勞這樣的公司不太可能和小攤位有合作。
很快,我生疏但很認真地擬了一張投資計劃書。但是,計劃書遞上去之后,反饋給我的只是一次次客氣的微笑……
我當然不甘心,把想法一古腦說給了好朋友靜。她倒是挺支持,還愿意同我合作。8月份,我倆頂著毒辣辣的太陽,把常州大商場和臨街店面翻了個底朝天,還是沒找到合適的場地。
轉(zhuǎn)了一圈后,還是回到了文化宮,我們的目光停留在了地下廣場北門的一塊空地,也就兩扇玻璃門的位置,五六個平方,人氣雖不如前面的商場,但也是人來人往的。一問租金,最低也要兩萬元一年,倒是可以按月付。我們不想投資太多,決定試一試。接下來的幾天,打電話、進陶泥、做宣傳板、寫廣告詞、找?guī)褪郑覀兎诸^一陣忙活。因為我們都有工作,還雇了個女孩看店。
終于,9月15日下午,我們的軟陶攤開始了營業(yè)。那天攤位還未完全擺開,就聽見兩個女孩中的一個說:“哦,軟陶啊,我在蘭州見過! 你這兒怎么做啊?”我說頭一天開張就10元一件吧。兩個女孩一人做了一串手鏈,最后還價到15元。就在我小習翼翼地幫她們做的時候,一個女孩告訴我,在蘭州,做一個手鏈要38元呢!這是我們的第一批顧客,收費雖低了點,我們還是很高興。當天的營業(yè)額是56元。
軟陶在常州是新玩意,需要多介紹,但我們雇的女孩生性腆靦,我只好自己每天從早說到晚向過往行人說個不停。轉(zhuǎn)眼,我們開張已經(jīng)兩個星期了,除了周末人比較多外,平時顧客依然稀稀落落的。有幾天,到下午四五點還沒有一筆生意。合伙人靜打起了退堂鼓。老爸老媽替我著起急來。朋友們紛紛給我支招,開發(fā)新品種咽,搞點宣傳促銷啊,替我介紹她們的朋友來咽。我真正感受了做生意的難處。
“十·一”快到了,我盤算著,若這段時間把握不好,下面的日子就難熬了。老媽出了個好主意——進點現(xiàn)成貸賣賣。我托北京的朋友幫我進貨。貨到了,是手工包,有著很濃民族特色的那種,選料、做工都考究,廠家建議的零售價在30—60元之間。但包包掛出后,我才知道,這樣的正宗貨,在我的地攤小店已經(jīng)嫌貴了,因此看的多,還價的多,真正買的人卻廖廖無幾。
“十·一”長假,我的店還是紅火了一陣子。那一周,差不多每天都有四五百元的收入。我那些可愛的包包,一半被有眼光的顧客挑走,一半被我向親戚朋友同學半賣半送了。盡管只短短幾天,我的店還是小賺了一筆,一天就比我老媽做鐘點工一個月的收入還多呢。
熱鬧過后,我的小店隨著天氣一天天涼了下來。漸漸地,我們一家的話題已經(jīng)從怎樣開好店集中到還開不開下去。我的店在門口,冷呵呵的,誰還愿意伸手做呢?老媽的考慮讓我心涼半截。但就這么關了,我總是不服氣。再熬一個月,就是圣誕、元旦,接著就過年了,那時天再冷,肯定也會有生意。再說我還可以進點別的禮品賣賣呢。要不,再找找更好的店面?
于是我又,次地輾轉(zhuǎn)于各條街道。我打聽到迎春步行街的店面每年只要兩萬,可是人流量太少了,再說也不大適合我的店;還有,如果開門面店各種照啊稅啊也很麻煩的,而且租金要一兩年一付。我還是決定先把店收回了。
雖然,我有幾分狼狽地結束了這次經(jīng)商歷程,最終賠了錢,但我并不后悔,甚至還有幾分得意,因為我努力了,而且對我一個女孩子來說,這是一次多么勇敢的嘗試啊!如果條件許可的話。我一定會找個合伙人,把軟陶店繼續(xù)開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