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來自吉林四平的唐朝暉從遼寧大學旅游系畢業的時候,在沈陽一家知名的商業調查公司任職。當時由于戶口的問題,他成了這個公司唯一個打“黑工”的。一氣之下,他決定自己創業,東拼西湊籌了3000元錢,在遼大校門的對面,開了一家小禮品店。
讀書時,他是學校學生會主席,很要面子。為免尷尬,他就每天戴好墨鏡與太陽帽,向隔壁水果攤的老板借一輛三輪車,到五愛街批發市場拉貨。結果還是被一個同過班的女生大老遠認出來。一個月下來,他只賺到了600元
繼續還是放棄?這是個問題。這是他想到了一位朋友的座右鉻:“愛拼不一定會贏,不拼一定不會贏。”于是他徹悟了:成功不在臉面上,而是實在的成績。于是第二天,他第一次一大早就打開店門,脫掉墨鏡,大聲招呼著那些熟悉的面孔。生意就從熟人做起。
轉折自此開始。1997年,位于沈陽繁華商業區的中街地下商城開業,但是,當時的人氣遠沒有現在旺。唐朝暉靠經營禮品店賺來的錢,租下780平方米的店面,還雇傭了2個助手,繼續做禮品和工藝品生意。運營了一年之后,竟賺了30多萬元。
這30多萬的利潤,是他們的辛苦換來的血汗錢。為了節約這80平方米店鋪的裝修費,唐朝暉和他的助手們絞盡腦汁。他們聽說,大理石的邊角料是被生產廠家廢棄的,如果有人前去拉這些廢料,生產廠家還會付200元左右的運輸費。于是,他們幾個便主動上門拉這些大理石邊角料,并把這些“寶貝地磚”運回中街地下商城。用大理石廠給他們的運輸費,請了一位師傅,專門拼地磚。其余拌水泥等體力活兒,就由自己人代勞。經過兩個通宵,終于鋪就了自己店面的地磚。
隨著幾條新的公交線路的開通,唐朝暉發現以前行人稀少的北中街地區的人流漸漸多了起來。為了掌握客流量的具體數字,他特別在路口掐秒表。事實證明了他的判斷。此時,“儒商”的優勢就明顯地體現出來了。他利用在大學學到的旅游知識,結合產品地域的關聯,主動向地下商城的負責人提議,在靠近北中街的一側舉辦一個陶瓷用品工藝展。展覽空前的成功,奠定了他銷售旅游特色產品的基礎。做到后來,隨著知名度的不斷攀升,連市政府領導送給兄弟省市的禮物,都會專門到他的店里購買。
唐朝暉之所以成功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一直為他的下屬、下家爭取利益。
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賺錢,所以我賺錢。如果我不能保證你賺錢,那么我也不會賺錢。”他進一步解釋這句話,必須創造比老板的創業環境還要好的情景,“二老板”才能創業。
因此,在完成了資本積累之后,唐朝暉并不僅僅簡單地運作商鋪分租的經營模式,還幫助、扶植那些承租他鋪位的“二老板”。他所做的,包括如何幫助“二老板”制定商業規劃、為他們的軟硬件提供支持和服務培訓。他甚至還組團,讓有經驗的下屬,帶領這些“二老板”到全國各地的批發市場考察,當場教會他們如何與上下交涉的實戰經驗。迄今為止,他已經給“二老板”們發了100多個“文件”,涉及規章制度、經營訣竅等等。目前,他已經把下屬的“老板”發展到第六、第七代。
“我們都是接力棒”,這始終是貫穿唐朝暉經營理念的信條。“我只是利用自己當年做過小生意的經驗,來告訴這些剛入行的人,讓他們少走彎路。我愿意讓我的成功在他們身上重現。”無意間,唐朝暉還與這些“二老板”們,結成了親密的團結聯盟。大家互相溝通商業信息,成為共同進步的大團體。
唐朝暉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信接物”、“以義為利”。他待人真誠,就算買賣不成,人情還在。經商10年間,有些曾經跟隨過他,后來又自立門戶的人,逢年過節,都會來看他。平常,他們也會經常主動與唐朝暉做生意。
當他成功地舉辦了陶瓷展之后,他發覺地下商城中庭特別適合做小額的過路消費。于是,他與助手們一合計,決定包下整個中庭走廊,再分租給其余的商家。他們首先引進了后來紅遍整個沈陽的花車經營模式,在短短的15天內,招來100多家供貨商。大年夜的前一天,他們還親手幫助50多輛花車,出了3萬多種商品的貨樣。
除了那些同甘共苦的創業伙伴外,唐朝暉待人的第一準則,就是誠信坦白。他之所以能夠率領10個人在15天內說服100多家供貨商的關鍵,在于他很坦白地告訴對方自己的方案和利潤空間。一般來說,哪個商人會這樣透明呢?
由于“走廊花車”的經營模式在當時十分新鮮,所以他必須費口舌,讓這些供貨商首先明白這個操作方式的流程。他明明白白地告訴對方,打個比方,如果這筆生意成功的話,我能夠賺100元,你能夠賺40元,敢不敢?干不干?萬一這筆生意失敗,那么你虧一,我賠十。當然,在進行這項合作之前,唐朝暉必須做一個十分周密詳盡的計劃,盡量減少失敗的可能性。為了保證雙贏,他必須讓這些供貨商,預見到這個80%的成功率,余下的20%。就用自己“以十賠一”的生死狀來承諾。當然,相信他的供貨商,后來都打了一個個大勝仗。唐朝暉也借此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從一家只有一個門面的小禮品店,到“走廊花車”的經營模式,2000年底,唐朝暉把自己的流行飾品店,搞成連鎖經營的模式。沈陽街頭隨處可見的“嘉華”店,就是他與“二老板”共同經營的成果。擁有了相當固定的消費群之后,2001年,加入服裝的“流行前線”連鎖店,又在中街以及其他繁華地段開設。
從“走廊花車”到流行服飾的連鎖經營,2003年8月底,他又將推出“流行飾品城”的概念。在沈陽中華路聯營公司的對面,唐朝暉與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合作,豎立起一座4層樓高、將近5000平方米的新嘉華流行飾品城,購物環境比原來的露天市場好了許多。他把這些面積,分割成330個鋪位,以全新的“產權式商鋪”的概念,推向客戶。讓他們既可以啟已經營,也可以用作投資,唐朝暉甚至還會主動為投資者找來“三老板”,讓“二老板”坐收漁利即可。因為有了這樣的保障,所以飾品城的運營情況也相當好。
東北第一家流行飾品城的創建,不僅從商業上開辟了區域消費的新概念,為更多的淘金者提供了創業機會,還解決了近千個再就業的名額。因此,他也得到區政府的大力支持。
“走廊花車”——“連鎖式經營”——“產權式商鋪”。唐朝暉在?0年間,完成了這樣的三級跳,完全基于求新求變的經營思路。目前,身價近1000萬的他還時刻在盤算著更好的招數。他說,自己仍舊會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引領街頭的時尚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