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聽說了這么一個故事:在美國西部一個人煙稀少的小鎮(zhèn)上有個年輕人,他特別喜愛摩托車,尤其是著名的哈利摩托。這種車子被人稱為“美國精神的圖騰”,與可口可樂齊名。
他是打散工的,雖愛車卻沒有足夠的錢買車,只好整天癡癡地看著別人的車子。一天放工,他來到了鎮(zhèn)外的咖啡館休息,無意中瞥見后院里一堆破銅爛鐵似的舊摩托車。他圍著車子轉(zhuǎn)了幾個圈,竟然是一部“哈利”!多可惜啊,他心想,也許我能把它修好?
喚來老板,說是開個價吧。老板思忖了半天,說,好多年前有個客人常來喝咖啡,每次總是騎這舊摩托,老壞,經(jīng)常得修。但有一次來了之后,打不著火了,怎么弄也不行,一氣之下就送給老板走掉了。之后老板幾次試圖修復(fù)也沒弄妥,然后就成了院子里的一堆廢物?!澳阋o我35元,拉回去吧。”
青年人高興極了,拖回家中左擺弄右擺弄了好長時間,終于發(fā)現(xiàn)果然是修不好的,因為根本找不到這種配件。他不死心,好歹花了35美元的呀,于是就打電話到哈利廠子里去,要求提供幫助。哈利的員工問了他車子型號,然后說是我們查查看倉庫里有沒有老零件再答復(fù)。他等啊等啊,以為沒有希望了,突然公司有人來電,問他車盤上的編號,他告訴了編號。很快地,公司又由另外一個人來電,急切地問他,車架上是否刻有“KING”的印記。年輕人怏怏地說,“KING”又如何不是都知道型號了嗎他走到外邊把車子擦拭干凈,清楚地看到確實有個“KING”的印記,于是告訴了他們,聽到電話那邊有些異常反響。
這回應(yīng)該有零件了吧誰知又沒有下文。一周后,突然電話鈴響,一個自稱是哈利公司老板的老年人的聲音,問年輕人:我們愿意出35萬美元收購這部舊摩托車他大吃一驚,忙問原因。“這是貓王生前在我們公司訂造的摩托車,那個記號是我親自給他鑿上去的?!崩先诉@樣回答。年輕人頓時呆住了。老人說你先考慮一下,我們再跟你聯(lián)系。很快地消息傳了出去,一個持續(xù)了好多年的貓王節(jié)目的電臺主持人來電:給你50萬,一定要把這部車子給我……
之后電話鈴響不絕。那么到底車落誰家結(jié)果已經(jīng)不再重要,引人思考的不再是一夜暴富的故事本身。筆者聯(lián)想到的是另外的話題:那個哈利的老板如果拿一臺新出廠的車子去跟年輕人對換,結(jié)果會如何多數(shù)情況下可能年輕人高興死了,二話不說,舊車換新車那么哈利公司就不用花大價錢換回一件對公司很重要的文物。但是哈利卻老老實實地按真實的價值與年輕人交換。誠信,這就是一個老字號的行事作風(fēng)。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自己的歷史的重視度。
故事地點若換成中國會怎么樣不好說。我有一臺1963年的“紅燈牌”收音機,能換一臺音響嗎沒門;我還有一部第一批出廠的老式國產(chǎn)120相機,也許只有發(fā)燒友才會擺出來當陳設(shè),因為連那廠子都“中外合資”掉了,誰會管你距離,不僅僅是財富數(shù)字,更是“文化”。
選自《當代生意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