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在九十年代初以他那個年齡應(yīng)該算是很有錢、很有錢的人了。可他并不滿足,他說這算什么,我交往的那些人,三千萬、五千萬,甚至一個億的都有。所以當很多人都羨慕他的時候,他卻從來不覺得自己多么的富有,相反,他渴望自己能擁有更多的錢。為了這個目標他什么都不顧,連個人問題都不考慮。
也許是他過于急于求成,也許是那一階段他的運氣不太好,他用自己的全部家產(chǎn)向銀行抵押貸款來的幾百萬投資的一個項目徹底失敗,血本無歸,他無法接受自己一無所有的事實,想一死了之。在死之前,他把自己的東西整理了一下,不想從抽屜中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里發(fā)現(xiàn)了一張兩年前的存折,上面竟有五萬元存款。
他苦笑一聲,心想:這點錢管什么用呢,平時在生意場上吃一頓、玩一圈,一出手就是幾千上萬不是常有的事嗎?他懷著自己像個乞丐的心態(tài)來到銀行,準備把這點錢取出來最后享受一下。以前他是很少自己到銀行來的,要來也是在大筆業(yè)務(wù)窗口,享受貴賓待遇,現(xiàn)在不行了,只能和普通人一樣在普通的窗口排隊。
站在他前面的是一男一女,他看到女的不時打開存折看一眼,滿臉的幸福和興奮。他想那張存折上至少是存了幾十萬才會這樣吧?只見女人拉了身邊的男人一把,輕聲說:老公,咱們再差一點就要存夠三萬了,我們是不是成了小富翁?
那個女人的話像重錘似的在他心上重重一擊,讓他突然醒悟:別人只三萬元的存款就覺得自己富有,而我手頭現(xiàn)在就有五萬,為什么反倒覺得自己像個乞丐?實際上我比他們還要富有啊,我為什么會認為自己到了世界末日?他們能生活,我就不能生活嗎?于是他沒有把所有的錢取出來,只是取了一萬塊,用來重租住房和辦公場地。十年過去了,他雖然又有了自己的公司,但和他以前輝煌的時候,和他曾交往過的那些大企業(yè)家、大款們比起來,他還是“貧下中農(nóng)”。他只是一個極普通的小老板,幽默笑話里講的大街上一個磚頭掉下來砸死五個的那種。但他卻感覺很滿足。
一次談心,問他現(xiàn)在的感受,他略微沉思一下說:我感覺自己現(xiàn)在比什么時候都富有,和誰比都不算貧窮。因為我現(xiàn)在不僅有自己的公司,還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和體驗。我的公司雖然不大,但每月能給國家創(chuàng)造一定稅收,更重要的是讓十多個人有了一份工作,而他們中很多人就是靠這份工作來養(yǎng)家的,這讓我更有成就感和榮譽感。而這些是我以前體會不到的,那時我關(guān)心的只是銀行賬戶上的數(shù)字。
對于金錢的態(tài)度,對于富有的感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認識。有些時候我們已經(jīng)很富有了可又覺得自己貧窮,而當我們真的有點窮的時候,反而覺得自己很富有。但我想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不富有,而是體會不到富有的感覺。物質(zhì)財富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去積累,而內(nèi)心那種富有滿足的感覺卻要通過心靈的修煉。你富有了,而你卻有可能感受不到,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會“身在福中不知?!保踔磷约好髅饕褤碛袛?shù)不盡的財富還無比貪婪,以致最終身陷囹圄甚至命喪黃泉的原因吧。
盧正方薦自《做人與處世》200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