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妻子曾在北京一處筒子樓住過,妻子常給我這樣的“提醒”:“求求你把男廁所的自來水管的開關關了。”原來,有些人在廁所方便后擰開自來水管開關沖水后,就忘了關,以致自來水嘩嘩地流個不停。妻子說:“那些水都浪費了,多可惜呀!”
我時常不以為然。公家的自來水嘩嘩地流,關你什么事。妻說:不關我什么事,可我看到自來水白白流掉就心疼。我不想與她計較,因為我知道惹火了她沒有好果子吃,便依了她。不久,妻收拾行裝,回東北老家了。
留下我一個人,不免在屋里胡思亂想。我漸漸覺得,我不以為然,那是錯的。公家的自來水嘩嘩地白流,你去把它關了,只是舉手之勞。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也是一個人應有的覺悟,可我卻把正常當多事,而誤解了妻子的純樸善良之心,于是愧疚之情涌上心頭。
何為正常,何為反常,時下社會上某些“標準”讓人糊涂。
比如有人被車撞了,你去救,可有人認為這不正常,理由是:不是你撞的,你救什么救。
有人只是嚴格堅持了制度,工作認認真真,可有些人認為這不正常,有神經病、古板、犯傻。
在一個單位工作,女同志上夜班回家,偶然有男同志送一程,有人認為這不正常,懷疑他們有什么見不得人的關系。
有人從工作角度向領導提出改進意見,一些人認為這不正常,是和領導唱對臺戲,是反對領導,是調皮搗蛋。
有的人熱心公益事業,捐資助學或捐資鋪路搭橋,有的人認為這不正常,說捐資人是沽名釣譽,假慈善。
領導干部騎自行車上班,這既鍛煉身體又節約費用,有人認為這不正常,是領導故做姿態,是表面現象。
把不正常的看成正常的,那是麻木不仁。
那么把正常看成不正常的呢?
這不禁使我想起一則寓言故事:某地有一個海島,上面住著很多獨眼人,有一個兩眼人想捉一個獨眼人到岸上去展覽賺大錢。于是他乘一條船來到這個島上,一下捉到一個獨眼小男孩轉身想走,不料,被幾個獨眼大漢發現,這幾個獨眼大漢一齊動手,把那個兩眼人捉住了,并裝入籠子,在島上展覽,供獨眼人觀看這個長著兩眼睛的怪人。
道理講得很明白:不論正常人還是不正常的人,都把對方看做是不正常的。
正常人以為自己正常,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反之,對方也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以為自己正常,行之坦然自若,視“正常人”為“不正常”。誰為正常,誰為不正常?如果以好好先生的態度,雙方橋歸橋,路歸路,各自為政,那也是一種麻木不仁。
只有先化解這種種的麻木不仁,才能化解種種的“反常”,以正常的心態,行正常之事,方有社會的正常無礙。
選自《人民公安》200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