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測試:畫在白紙上的一段3/4圓解的弧線,幾乎所有人看見它的第一反應都是提筆將剩下的那段弧補齊,令其成為一個完整的圓。
為什么會有這樣下意識的動作呢?或許是潛伏在人們腦海中的一種完美情結在作崇。人們總是希望身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完美的,或者至少是趨于完美的。可惜的是這個世界的殘缺太多,即使竭力追求,也無法盡善盡美。但這并不能阻擋人們對完美的渴望,風行于世界各地的“美容”“整容”潮便是一例證。
可我們為什么必須追求完美呢?完美是事物的一種終極理想狀態,是一種極限。它雖然代表狀態,是一種極限。它雖然代表了絕對的理想化,但同時也意味著不可能再出現更多的創新與發現。完美是一種靜態,讓一切停滯下來,缺乏繼續前進的動力。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刻意追求完美。殘缺的事情美就美在它的殘缺。因為殘缺,所以需要補足與改善;因為殘缺,所以一切可能都能夠存在,讓未來煥發出神秘的光彩。殘缺是一種動態,它讓一切都活躍起來,讓每一個細微的元素都被仔細關注,讓新奇與創造被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
著名的蘋果電腦公司的標記是一只蘋果,一只被咬去一口的蘋果。這只蘋果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擴大出現在千萬個家庭的桌面上。蘋果公司的口號是“Think Different”。一只殘缺的蘋果和一惟形形色色的奇思妙想,打造出一個世界品牌。
一段不完整的圓弧,一只被咬去一口的蘋果,它們的可能都是無限的。圓弧可以被連成一彎新月,蘋果上也可以冒出一截橘子皮。這樣的可能讓世界時刻被新奇與創造所包圍,讓生活的每一天變得新鮮、刺激而充實。假如世界上所有的蘋果個個都是皮鮮亮紅潤,果肉甜美豐實,恐怕人們很快就會厭倦這種千篇一律的完美蘋果。所以請你讓它殘缺,讓它不完美,讓它擁有變幻莫測的將來。
完美是一種殘缺,殘缺是中一種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