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數字電視是從內部暴露了廣電積弊,那么網絡電視則是在2004年底刮起的一場從外部挑戰廣電的風暴。
2004年,數字電視讓廣電總局傷透腦筋,有線傳輸有標準不賺錢、地面傳輸賺錢沒標準,各種矛頭直指廣電內部體制,廣電擁有十幾倍于電信的帶寬,卻在經營資產上遠遠落后于電信部門。如果說數字電視是從內部暴露了廣電積弊,那么網絡電視則是在2004年底刮起的一場從外部挑戰廣電的風暴。
2004年12月23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召集數十家主流媒體,高調宣稱其創辦的網絡電視平臺“北京網視”將從12月24日起進入試運行階段,屆時將在北京、天津、河北、黑龍江等省市落地。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臺長汪良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北京網視”對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引人注目的是北京市廣電局副局長李春良和北京網通副總經理韓穎也一同出現在發布會現場,并且均明確表示對“北京網視”的看好和支持。
在廣電和電信之間存在政策壁壘的背景下,雙方人士一同如此高調地參加“北京網視”的新聞發布會,無疑讓人稍感驚訝。
然而,隨后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則讓人應接不暇。先是某媒體對“神州電視臺”的不當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接著在12月28日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創辦的東方網絡電視在上海低調開播。最后是中央電視臺下屬的中視網絡發展有限公司主動向媒體公布了自己的整體業務模型和發展戰略,使網絡電視在2004年年底的時候成為了媒體的焦點。
其實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網絡電視已不是新鮮玩意,早在2000年末,央視等媒體就通過自建網站播出網絡電視,并在不久后紛紛拿到網上傳播視聽節目的許可證。國家廣電總局網站上的公開信息顯示,拿到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單位已達66家,大部分都是傳統的媒體單位。
這些早已手握牌照的媒體等到現在才發力網絡電視,從大環境來看是由于寬帶的普及,而直接的推動力則來自電信運營商。
在廣電內部,從2001年開始廣科院就開始推廣網絡電視,每年一次的“全國因特網與音視頻廣播發展研討會”規格不斷提升。廣電從電臺、電視臺自建網站播出網絡電視的角度推廣,希望能建立網上的廣電系統自治體系和規模優勢,結果成效不大。
電信運營商對網絡電視的熱情無疑是開始真正啟動這個行業的發展引擎,但是電信運營商并不甘心老老實實做一個網絡通道提供商。2004年歲末這場由傳統媒體和電信運營商共同掀起的網絡電視熱潮也許只是冰山一角。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電信集團內部已經將IPTV圈定為2005年的業務重點,而方式則很可能是走電視加機頂盒路線,而并非PC接入寬帶。
2004年11月,中國電信集團互聯網部與中興、北京凱思、成都四方和上海思華就聯合開發IPTV機頂盒軟件項目進行了實質性交流,其意圖則是通過機頂盒連接ADSL寬帶,然后接入電視傳輸數字信號。為此,中國電信必須首先解決帶寬問題,而這也已經被納入了議事日程。中國電信廣東研究院目前正在進行ADSL II+測試,預計2005年2月中下旬完成測試報告,參與廠商包括華為、中興、西門子等。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視頻傳輸的理想接收終端仍然是電視而不是電腦,因此中國電信選擇以機頂盒連接寬帶和電視應該是現階段的一個突破性思路,但此路必然遭到廣電系統的強烈反對,“這等于是硬生生搶了廣電的飯碗。”
另一大固網運營商中國網通同樣在IPTV業務上走得很快。2004年11月,網通內部召開了IPTV城域網組播方案研討會,重點是解決網絡中視頻傳輸、特別是城域網視頻流分發困難的問題,中興、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西門子、華為、UT斯達康、港灣、烽火均在與會名單之列。網通已經將IPTV作為明年發展的重點,前期則在個別省市進行實驗,其中在沈陽的試驗效果比較令網通高層滿意,這一城市的設備是由華為和UT斯達康提供的。
在盈利增長日益放緩的情況下,網絡電視的良好前景無疑將成為固話電信運營商亟需把握的潛在盈利增長點之一。而手握豐富內容資源的傳統媒體們似乎也很樂意和電信運營商合作,以便同樣擴展自己的收入來源。
最終的利益沖突不可避免地牽扯到了有線電視網。作為廣電系統最值錢的資產之一,有線電視網先天的地方割據使得其一直難以發揮最大效益。電信運營商在電視節目傳輸領域的進入,無疑將讓處在緩慢改造進程中的有線電視網絡更加尷尬。這將是廣電總局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在關于網絡電視的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新聞后面,人們也許沒有意識到,互聯網技術正在向傳統的廣電系統發起又一輪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