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是指在各地現行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基礎上,針對農村牧區只有一個子女和兩個女孩兒的計劃生育家庭,夫妻年滿60周歲后,由中央和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進行獎勵扶助的一項制度。
今年上半年,國家著手對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試點地區之一的青海省,用獎勵“少生”代替懲罰“多生”,進而獲得“少生”、“快富”兩個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推動貧困地區走出“越生越窮、越窮越生”困境的有效措施,該項制度將極大地調動農牧民實行計劃生育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有利于推動農牧區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緩解當地計劃生育家庭在生產、生活中面臨的特殊困難,促進計劃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進一步轉變,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有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
一、獎勵扶助對象的條件和確認辦法
獎勵扶助對象的條件是:本人及配偶均為農業戶口或界定為農村居民戶口;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3年至2001年間沒有違反計劃生育法規和政策生育;現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兒或子女死亡現無子女;年滿60周歲。
獎勵扶助對象的確認,由本人申請,村民委員會審議并張榜公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初審、公示、上報,經縣級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公布、確認后,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二、獎勵扶助的基本標準
對符合條件的獎勵扶助對象,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標準發放獎勵扶助金,直到亡故為止。
已超過60周歲的,以獎勵扶助制度在當地開始執行時的實際年齡為起點發放。
獎勵扶助金由中央和地方財政確定合理比例共同負擔,納入專項資金預算。
三、獎勵扶助金的發放
獎勵扶助資金將建立獎勵扶助對象個人賬戶,實行專賬核算、直接撥付的辦法,直接委托有資質的相關機構進行社會化發放。
以年為單位計算,每年發放一次。由省財政部門根據省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報送的獎勵扶助對象人數,每年9月底將資金撥付到委托機構安排發放,發放機構12月底以前將資金發放給獎勵扶助對象。
四、獎勵扶助金監督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縣級以上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對獎勵扶助對象進行嚴格審查,不得弄虛作假、徇私舞弊。
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截留挪用、虛報冒領獎勵扶助金或以扣代罰及其他搭車收費行為。
嚴禁用財政專項資金進行任何形式的營利性投資、融資活動,不得將獎勵扶助金抵扣個人貸款、抵交農業稅等款項。
五、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應遵循的原則
統一政策,嚴格控制。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直接補助,到戶到人。健全機制,逐步完善。
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獎勵扶助對象的確認。財政部門負責獎勵扶助資金的管理和發放。監察、審計等部門負責獎勵扶助工作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省級財政負責獎勵扶助金的預算決算,并建立獎勵扶助資金財政專戶,對中央補助金和省級配套資金實行集中管理,封閉運行,及時足額撥付到委托發放機構。監督委托發放機構將獎勵扶助金及時劃轉到個人賬戶。省級財政部門通過財政年報向財政部反映專項資金到位、發放和結存情況。公安、民政、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不得違法為申請人更改個案信息或出具有關證明材料。(北京刁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