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江蘇省濱海縣五汛鎮東港村農民王勵之靠稻田養鱔走上了致富路。
王勵之共有0.67公頃(10畝)水稻田,1987年初,他發現稻田里的黃鱔繁殖生長特別快,于是萌生了在稻田養黃鱔的念頭。1988年初春,他在市場上以每公斤8.4元的價格購買了100公斤每條50克重的黃鱔苗投放在0.13公頃稻田內。秋后,他將每條重量在0.25公斤以上的黃鱔留下繁殖,撈出180多公斤小的黃鱔運到市場去賣 ,由于黃鱔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每公斤售價達24元,僅此一項,當年凈賺了4320元。初嘗甜頭的王勵之開闊了視野,將稻田全部放養了黃鱔,一次性投入700公斤種苗。經過他的精心照料和喂養,秋后撈出近500公斤規格小的黃鱔,出售后賺了14000多元,而那些身上有黃斑、黑點的每條重量在0.25公斤以上的良種,一部分留下繁殖,另一部分等到臘月或正月才撈出運到無錫、蘇州等地出售,每公斤價格都在80元以上。
稻田里很適合養黃鱔。因為黃鱔喜歡在淺水里生活,并喜歡避陰,但必須防止黃鱔逃跑。為了防止黃鱔逃跑,王勵之在稻田四周的堆堤中間開挖了一條小溝,埋上塑料薄膜,在周圍3米多寬的暫養溝里種植了慈姑、茭白等水生植物,在堆堤上栽植了梨樹,種了串葉松香草等。為了解決鱔魚的餌料問題,王勵之養了幾百只雞、鴨和20多只黑山羊。同時,他還在田里放了一批泥鰍,小的供鱔魚食用,大的上市銷售,每年僅銷售泥鰍的收入也有六七千元。每到冬季,鱔魚都鉆到稻田四周的溝里冬眠,王勵之便在溝里鋪上稻草,給鱔魚保暖,客戶購買時,再用叉子刨出來。
稻田養鱔投入小,風險小,收入很可觀。王勵之0.67公頃稻田每年養黃鱔、泥鰍收入2萬多元,銷售雞、鴨、羊收入2000多元,銷售慈姑、茭白收入近1000元,加上銷售水稻和大麥的收入,扣除成本后,每667平方米(1畝)稻田純賺5000多元。現在他又到鄰組承包了1.33公頃稻田,準備擴大稻田養鱔規模。(黑龍江王之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