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奶牛的同期發情和人工授精
1.奶牛的同期發情。每個授精員都應掌握所管牛群的發情周期天數和個體牛的發情規律。做到心中有數,按計劃實施牛群的繁殖。
(1)奶牛發情行為的變化:敏感躁動,尋找其他發情母牛,活動量、步行數大于常牛5倍以上;嗅聞其他母牛外陰,下巴依托其他牛臀部并摩擦;壓捏腰背部下陷,尾根高抬;有的食欲減退和產奶量下降;爬跨其他牛或“靜立”接受其他牛爬跨。后者是重要的發情鑒定征候。
(2)奶牛身體的變化:外陰潮濕,陰道黏膜紅潤,陰戶腫脹;有時體表潮濕、有蒸騰狀,外陰有透明、線狀黏液流出,或粘于外陰周圍,有強的拉絲性。臀部、尾根有接受爬跨造成的小傷痕或禿毛斑;60%左右的發情母牛可見陰道出血,大約在發情后二天出現。這個征候可幫助確定漏配的發情牛,為跟蹤下次發情日期或調整情期提供依據。
(3)發情觀察:大多數母牛發情持續時間為10 ~ 24小時。母牛表現發情的時間分布為0∶00 ~ 6∶00,43%;6∶00 ~ 12∶00,22%;12∶00 ~ 18∶00,10%;18∶00 ~ 24∶00,25%。對異常發情、產后50天未見發情的牛,應及時檢查和采取措施,使其恢復正常發情。
(4)適時輸精:當奶牛靜立、接受爬跨和陰戶流出透明具有強拉絲性黏液(黏絲提拉可達6 ~ 8次,二指水平拉絲可成“y”狀),是輸精最宜時段。整個發情的征候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發情持續期具有個體差異性。觀察到靜立、強拉絲黏液征候,即予輸精,是最佳的時機,通常掌握適時一次輸精即可。只有當觸摸卵泡診斷延遲排卵時,才需要第二次輸精。很好地掌握同期發情技術,可更有效地實施繁殖計劃,縮短發情周期,彌補漏配牛造成的損失,使人工授精集約化成為可能。
2.奶牛人工輸精。觸摸卵泡成熟狀態,在即將排卵或剛剛排卵時輸精,會得到高的授精率。輸精前及輸精中應保持牛陰戶周圍的清潔及輸精器具的干燥與衛生(輸精槍外應使用薄膜防護套)。
(1)精液取出時,除本次需要取出的凍精外,其他凍精不可提到罐口以下3.5厘米線之上,尋找凍精超過10秒,應將分裝桶放回液氮內,然后再提起尋找,以保持凍精的冷度;凍精取出后置38℃水浴瞬時解凍或使用其他行之有效的解凍方法;每一頭公牛精液應放置在同一分裝桶內,并有分裝清單,清單上應包括公牛號、凍精數量和取用記錄;在清洗液氮罐時,預備好的清潔液氮罐應并列放置,快速轉移,凍精裸露在罐外的時間不能超過3 ~ 5秒鐘。
(2)直腸把握子宮頸輸精的要領及程序是:手臂涂以潤滑劑,輕柔觸摸牛肛門,使肛門肌松弛;手臂進入直腸時,應避免與努責和直腸蠕動相逆方向移動。分次掏出糞便;避免空氣進入直腸引起直腸膨脹;用手指插入子宮頸的側面,伸入宮頸的下部,然后用食、中、拇指握抓住宮頸;宮頸比較結實,陰道質地松軟,宮體似海綿體(觸摸后有彈性的實感);輸精器以35° ~ 45°角度向上進入分開的陰門前庭段后,略向前下方進入陰道宮頸段;把握宮頸的整個手勢要柔和,在輸精器進入宮頸前,可將宮頸靠在骨盆邊上,并輕輕擠壓宮頸周圍的陰道壁,使輸精器只能進入子宮頸口,而不會誤入陰道穹隆;精液的注入部位是子宮體與子宮角的結合部,在確定注入部位無誤后注入精液。在技術熟練的條件下,可將精液注入排卵側的子宮角大彎部。非一次性輸精用具,在每頭牛輸精后清洗、干燥消毒后備用。
在輸精器接近子宮頸外口時,正確的方法是用把握子宮頸的手拉向陰道方向,使之接近輸精器前端,而不是用力將輸精器推向子宮頸。要憑手指的感覺將輸精器套入子宮頸,輸精器前端在通過子宮頸橫行、不規則排列中褶時的手法是輸精的關鍵技術。可用改變輸精器前進方向、回抽、擺動、滾動等操作技巧,使輸精器前端通過子宮頸。嚴禁以輸精器硬戳的方法進入。
五、兩種奶牛主要疾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
1.牛流行熱。牛流行熱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傳染病,主要癥狀為高熱、流淚、泡沫樣流涎、鼻漏、呼吸促迫、后軀活動不靈活。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于蚊蠅多的季節流行,北方多發生在8 ~ 10月,南方可提前發生,多雨潮濕時容易流行本病。本病的傳染源為病牛。病牛的高熱期血液中含有病毒,人工靜脈接種易感牛會發病。自然條件下傳播媒介可能為吸血昆蟲,因該病流行季節是吸血昆蟲盛行時期,吸血昆蟲消失,流行即告終止。這種具有特征性的流行方式,很可能與吸血昆蟲有關。該病的潛伏期為3 ~ 7天。本病特征是突然發高燒達41 ~ 42℃,持續1 ~ 3天,同時并發劇烈的呼吸急速(50 ~ 70次/分鐘,有時可達100次/分鐘以上),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全身戰栗、流涎、流淚、反芻停止,泌乳量減少以至停止,待體溫下降到正常后再逐漸恢復。病牛不愛活動,站立不動,強使行走,步態不穩,尤其后肢抬不起來,常擦地而行。病牛喜臥,甚至臥地不能起立,四肢關節可有輕度腫脹與疼痛,以致發生跛行。本病的特點呈群發,季節性明顯,傳播速度快,發病率高,死亡率低。結合病牛臨床表現特點,較易作出診斷。具體防治措施有:
(1)給病牛喂飼優質的干草或青草,控制精飼料,減輕消化器官的負擔。
(2)在病牛的身下要多鋪墊草,另外,要盡量每隔2 ~ 3小時給病牛翻1次身,盡可能防止發生褥瘡。
(3)這種病流行時間有嚴格的季節性,因此,在流行之前用能產生一定免疫力的疫苗作為免疫接種,能達到預防本病的目的。
(4)在治療中,對于發高燒和呼吸急促的病牛,可根據癥狀給予注射退熱、鎮靜劑。另外,由于高燒、出汗容易引起脫水,因此,應該用復方氯化鈉和葡萄糖液按1∶2的混合液進行補液,盡量防止脫水并補給營養。對已發生褥瘡的病牛,為了防止化膿性細菌的繼發感染,應根據情況給予抗生素治療。另外,還要根據癥狀給注射強心劑。
2.陰道脫出。導致奶牛陰道脫出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雌激素量過多。因為此病在分娩前后、發情期患卵巢囊腫時較多見,所以一般認為與雌激素有密切關系,由于這個時期雌激素不斷地分泌致使陰道和陰門周圍的組織弛緩,從而發生陰道脫出。
二是腹內壓力過大。在妊娠期由于胎兒、腹壓增大以及瘤胃脹氣等均可引起此病。
三是飼養管理不善,運動量小,飼料單一,特別是年老、經產牛和體弱膘情差的牛易患此病。
具體治療措施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1)保守療法。輕癥臨產牛應單獨飼養,牛床后面墊高,使后軀高于前驅5 ~ 15厘米。這樣有一定防治效果。
(2)手術療法。對陰道完全脫出和不能自行復位的部分脫出病例,要進行局部清理和整復固定。具體方法如下:
①局部清理。脫出部分用生理鹽水或0.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再用3%溫明礬溶液清洗,使其收縮變軟,對于有損傷的部分應予縫合。對水腫嚴重的,可用熱毛巾敷10 ~ 20分鐘,使其體積變小。
②保定。要將奶牛固定在特制的前低后高的牛床上進行整復,以利于整復脫出的陰道。
③整復。先由助手用紗布將脫出的陰道托起至陰門部,術者用手掌趁患牛不努責時往陰門內推送,待全部送入后,再用拳頭將陰道頂回原位。這時手臂在陰道內停留一段時間,以免努責陰道再次脫出。
④固定。用雙內翻縫合固定法,在陰門裂的上1/3處從一側陰唇距陰門裂3厘米處進針,從距陰門裂0.5厘米處穿出,越過陰門在對側距陰門裂0.5厘米處進針,從距陰門裂3厘米處穿出。然后再在出針孔之下約2 ~ 3厘米處進針,作相同的對稱縫合,從對側出針束緊線頭打一活結,以便在臨產時易于拆除。根據陰門裂的長度必要時再用上法縫合1 ~ 2道,但要注意留下陰門下角,便于排尿。另外,在陰門兩側外露的縫線和越過陰門的縫線套上一段細膠管,以防止強烈努責時縫線勒傷組織。
此外還有袋口縫合固定法、陰道側壁縫合固定法等。無論哪種縫合法,縫線都應牢固,能承受很大的壓力,同時均在母牛分娩前拆除。陰道脫出整復后,也可用繩將陰門壓定器固定在陰門裂上。
⑤術后護理。將病牛置于前低后高的牛床上進行飼養,為防止繼續努責,可適當給些鎮靜劑,局部涂布碘甘油或其他消毒防腐藥。如果有全身癥狀,應連續注射3天抗生素,完全愈合后再拆線。(全文完)(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宋維龍 郵編:210095 南京奶業集團西崗奶牛場 田雨 郵編:210095 天津市畜牧獸醫站 曹建新 郵編:3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