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機械論世界觀;自由;個體;空間
摘 要:中國和德國之間的第一次哲學碰撞發生在萊布.尼茨身上。萊布尼茨對中國哲學感興趣與他批判機械論世界觀密切相關。要理解后者,必須了解近代理性主義者面臨的深刻難題:在接受機械論世界觀的同時如何確保人的意志自由?萊布尼茨的解決方法是:去除空間的絕對客觀性,使廣延世界降為呈現于人認識之前的現象世界,于是人就能超越現象世界的因果必然之鏈而獲得自由。在萊布尼茨成熟的單子論中,精神的個體即單子徹底超越了空間的局限。這一思路和中國古代氣論所衍生出來的空間的非實在性確有相通之處。
中圖分類號:B51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60(2005)04—0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