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衛
前幾年,電影《我的野蠻女友》曾經風靡一時,于是乎,各種以野蠻命名的女性形象紛紛涌現,比如“野蠻老婆”“野蠻情人”“野蠻同事”“野蠻師姐”等等,“野蠻”大行其道,女人之間也開始紛紛交流各種“野蠻”經驗,一個曾經貶義的詞語轉眼之間脫胎換骨,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東西。女人一味的溫柔可人似乎已成落伍,而那個在電影中受盡野蠻女友折磨的男子也儼然成為眾多女性心儀的對象,男人的“賤”與女人的“野”相得益彰,成就了一段愛情佳話。
然而,說句實話,那部電影看完后,我的心里并不好受,那女子的野蠻分明是因為內心失去真愛的痛苦,寂寞難當之際,權把對方當作一個替身:然而畢竟只是一個替身,于是心里總也得不到滿足,惟有通過一次次的“野蠻”進行發泄。雖說電影的最后兩人終于走到了一起,可否認不了它起初分明是一種自私的利用,正因為不愛他,所以才不會疼他,不疼他也就不會感到他的疼。說到底,這樣的感情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并不值得歌頌,可要命的是,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女人,包括一些原本溫順可愛的女孩子,卻從中得到了另外的啟示,那就是:對男人要狠,要野蠻,要舍得,那個男人只要愛你,就該承受這一切。
我記得在電視上看過一個情感討論節目,那一次請來的都是所謂的野蠻女友,她們在電視上大談特談自己對男友的種種狠心,并以此為傲,說自己的另一半對自己是如何的寬容大度。然而緊接著電視畫面一轉,是節目編導們對她們男朋友的私下采訪,談及自己女友的“野蠻”,卻沒有一個男人表現出欣賞和喜愛,他們反而有一個困惑,那就是,她為什么對自己這么狠?而最絕的是現場請來的一位心理咨詢專家,他對這些女孩子的分析結果是,如果你一味地對自己的另一半野蠻,那可能是你不夠愛他。
這一點可能也正是我想說的,我有一個女友,與一個男孩相戀幾年的過程中,常常無緣無故地發火,鬧脾氣,氣極了會拿起東西不管不顧地打對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還不時換著花樣折磨一下男友。有一次,深更半夜,她忽然想吃一樣東西,便打電話給男友,讓他必須買來。那男孩上了一天班挺累,可還是為她跑遍了半個城,終于買到送了過去。女孩子接過東西,連杯水也沒給對方倒,就把他打發走了。有一次,女友給我講起這事,我問她:“你就不心疼他嗎?那么晚,他又那么累,你就不怕他出事嗎?”女友怔了一下,說沒想到這些。我心中便覺得她是不愛他的,只是要一個伴而已。果然,他們后來分手了,是女友提出的,再后來,女友去了他鄉,遇到了生命里的最愛,結婚生子,做了個溫柔的小婦人。在給我的一封信中,談及這段往事,她這么寫道…對他,終究是不愛的,所以才那樣的決絕,毫不顧慮對方的感受:而愛上了一個人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也會氣,會急,會傷心,但你不舍得,不忍心傷他一絲一毫……”也許,這就是“野蠻”背后的真相吧,因為不愛,所以那么野蠻。
其實,女人適度的野蠻是很可愛的,利用一些雕蟲小技和花招適當地折磨一下戀人,考驗一下對方的真心,給他一些驚喜和不一樣的感受,以此來點燃你們之間愛的激情。這都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說這是做女人的藝術。但是,“野蠻”應該有個度,以愛對方為出發點,以不傷害對方為原則,而不是盲目效仿。沒有哪一個男人會一味地喜歡女人的“野蠻”、專橫和自私,“野蠻”只該是愛情的一點佐料而非主菜。為了“野蠻”而“野蠻”,這只能說明一個女人的愚蠢,以及她的愛,情有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