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彪
縱觀當今世界,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是不可逆轉的兩大趨勢,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全球城市層級體系,城市和城市體系的發展與城市之間的合作,已不僅僅局限于所在區域乃至所在國家的影響,而是與世界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為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的趨勢與特點,加強世界城市體系發展中城市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把友城工作作為與國外進行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推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是新形勢下推動友城工作再上新水平的策略和舉措。
開展友城工作首先要樹立“大友城”的觀念,對內積極實施城市與城市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互相協作,形成整體優勢和比較優勢;對外以整體優勢促進開放和聯合,發揮輻射作用,把對外交流活動擴展到對口友城的周邊城市和地區。因此,友城工作應該實現四個轉變:一是不應單純注重結好的數量,而應努力提高友城交往與合作的質量,從一般的對外交往轉到實質性交往上來;二是堅持渠道共享,雙向輻射,從外事部門單獨工作轉到外事部門與涉外部門和經濟部門、企業一起開展工作;三是從單一的強調外事管理轉到把管理與為社會服務相結合;四是從一般的外事工作轉到為經濟建設服務上來,積極為天津的經濟發展戰略服務。
一、牢固樹立“大友城”的思路,對內以比較優勢為基礎,加強協作,對外以深化友城和周邊合作為突破,積極加強和參與多邊友城和多邊區域經濟合作
從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來看,城市之間的聯合與競爭,是一個重要趨勢,而友城又是開展國際合作的一個中介和橋梁。要做好友城工作,一方面各省市應該加強互相協作,形成對外開放的整體合力;另一方面,按照“渠道共享,雙向輻射”的工作思路,把友城關系看作是一個整體,積極挖掘友城交流資源,拓寬對外交流領域,為各部門對外交往牽線搭橋;同時,改變以往友城交往中“一對一”的單一模式,由眾多友好城市進行多邊的全方位交流,形成友城之間的強強聯合和多邊合作機制。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多邊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并與國際或區域性組織建立高層次協調機制或聯系,將官方、民間和研究機構的積極性與智慧調動起來,建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以拓寬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的渠道和途徑,為友城各方提供更多的相互了解和合作的機會。充分利用友城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以紀念結好活動為契機,將外事、外宣和雙邊經貿展銷、文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務實型活動結合在一起,實現外事、外宣、外經貿互動的對外工作運作機制。
在參與和加強區域經濟交流與合作時,應該根據優勢互補的原則,將區域經濟組織和友城資源分為三類,積極實施我市的“走出去,請進來”戰略。第一類是經濟技術發達、資金雄厚的區域合作組織和友城。它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和美國等經濟發達的國家,是實施“引進來”戰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引進外資的主要對象;第二類是互補性很強的雙向合作對象,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和周邊發達國家的友城,是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的主要對象;第三類主要是東南亞和非洲等一些欠發達國家的友城,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主要對象。我們可以向這些地區進行產品輸出,利用其資源,開拓新的市場。
二、加強調研,編制友城發展規劃,在發展中不斷調整和優化友城布局
首先,要做好擬結對友城的 調研工作,知己知彼,這是做好友城工作、當好參謀助手的基礎。在了解本省、市的經濟科技發展的基本狀況和招商引資重點項目的同時,盡可能多地了解友城的經濟政策、產業結構和經濟狀況,特別是世界500強在友城的投資情況、友城大企業的情況及其對外投資意向,挖掘友城潛力,努力開發對雙方有利的項目。對希望結好的城市,也應該加強調研,包括對方的經濟實力、產業結構、政治態度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要編制友城發展規劃,因為它是友城工作有序發展的關鍵。要根據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的需要和地緣優勢,既考慮友城布局的合理性,也要把友城數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在發展中優化友好城市布局。一是要按照由近及遠、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方針,以積極的姿態對外結好,將友城合作由雙邊向多邊發展,適應世界城市合作新趨勢,從而拓寬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的渠道和途徑;二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使所轄地區與國外城市有針對性地建立友好合作關系,構建立體的、上下多元交流的、以互利為前提的務實協調型友城合作關系,促進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的全面形成;三是對關系密切的要強化實質性交流,擴大合作;對交往一般的,查找原因,尋求新的突破口;對交流不起來的,保持渠道暢通,尋求合作契機。
三、加強互訪,推動合作
要在友城發展規劃的具體指導下,實現友城交往活動的經常性。首先,應確定交往的計劃,周期可以為1—3年,如無特殊情況,交往活動要按既定的計劃進行。其次,建立協調聯絡機構,由友城雙方的負責人定期召開會議,互通情況,確定活動計劃,以推進合作。友城間應明確負責聯絡的機構和人員,并可互派人員到對方短期工作。有條件的友城間可互設經貿代表機構,一般由外經貿部門或企業派出,在主要推進經貿合作的同時,溝通和加強友城間的聯系。
在友城交往中,必須認真做好市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出訪工作,做到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確保訪問成功。在出訪人員組成中,既要有主要領導,又要有企業人員參加;在出訪活動安排上,要把參觀考察與舉辦各種經濟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國外舉辦各種經濟研討會、招商引資說明會和展覽會、開展項目洽談等,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良好局面。訪問期間,要通過當地政府、商會、貿易、金融界人士和駐外使領館的廣泛交流與接觸,宣傳地方經濟的巨大成就,探討加強對外經貿合作的途徑,尋找大客商,啟動大項目。訪問結束后,要及時對洽談的項目進行總結,并注意做好項目的督辦落實工作,提高出訪效率。同時,對重要來訪的團組,也要高度重視,事前了解來訪者的具體要求和合作意向,接待時給予較好的禮賓規格,有側重、有針對性地安排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見或會談,推動促成各類合作項目等。
四、選準項目,廣泛交流
在友城交流中,要以實質性項目為載體,形成長期交往的機制,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交流。要根據每個友城的特點,揚長避短,開展強項交流,使每對友城都有1—2個項目進行合作。在項目開發中,將經濟項目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并與友城簽訂交流備忘錄,可以包括經濟、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教育和科學、旅游、衛生、醫療保健、環境保護、審計、信息管理、市民交流,實施的主體是兩市政府部門、商會、工商聯、文化機構、大學、中學、醫院、婦聯、青聯、紅十字會等單位。
在交流的具體實施中,外事部門要充分發揮外事工作綜合歸口管理部門的作用,充分履行參謀、管理、協調、服務的職能,經常調度、掌握重大涉外合作項目特別是重大經貿項目的進展情況,根據需要適時提出加強交流交往的具體方案,按照一定的程序審定后付諸實施。對我方情況缺乏了解的外方,應加大其宣傳的力度;對有影響、有效益的成功項目,可以與其所在的城市建立經濟技術友好合作關系,以便于加深友誼,擴大影響。
同時,友城交流中要注重發揮對外友協、僑聯、工商聯及本地區其他群眾團體、經濟組織、學術、科技團體、大專院校等各自對外聯系的渠道,為本地區經貿、科技、人才交流牽線搭橋,推動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在交流領域上,不僅要開展經濟領域的交流,還要開展科技、文化、藝術、教育、體育、衛生等各個領域的交流;在交流層次上,既要開展政府、會議間的交流,也要開展各行業、各民間團體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人員上,青少年、工會和婦女應納入交流對象。
五、以民間交往為基礎,豐富友城交流的內容
民間外交是相對于官方外交而言的。在對外交往中,民間交往具有渠道多、接觸廣、交往靈活的特點和優勢。在地方外事工作中,民間交往的基礎性地位更是顯而易見的。活躍民間交往,首先必須開拓渠道,著力打造民間交往的載體。應該在鞏固老關系的同時,積極開拓新渠道,建立穩固順暢的聯系渠道。通過發展與國外民間友好團體的聯系,積極發展同國外商會、貿促會、行業協會以及地方政府聯合會、市長聯合會等各種組織和團體的聯系,發展與知名人士、前國家和地方領導人、著名科學家、跨國公司等的交往關系。重視發揮海外華僑在拓展民間交往中的作用,實現民間交往對象的多元化。通過開展與國外友城的友好周、友好日、文化展、體育比賽等活動,充分發揮對外友協在民間交往中的作用。
六、積極開展友城宣傳工作
積極開展對外宣傳,增進相互了解,對開展友城間的交流與合作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對外宣傳中,要以城市特色為依托,打造對外交往的國際形象。城市沒有特色,沒有個性,就沒有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因此,打造具有特色、個性鮮明、富有影響的城市形象,是提高對外交往水平和提高宣傳有效性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城市特色是在城市發展的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包含的內容很多,歷史、文化、資源、環境等,都可以構成代表城市形象、體現城市標志的特色。
在具體的宣傳中,可以舉辦的重大涉外活動為載體,有針對性地邀請外國記者參觀采訪,安排有關領導會見外國記者和接受采訪,或利用赴國外辦展、在國際互聯網上發布信息等多種途徑,多角度、多形式地宣傳投資環境,讓友城了解本地區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服務優勢。也可利用友城紀念活動,增進友城間的了解;可與友城建立多種形式的新聞文化交流活動,積極利用友城新聞媒體宣傳本地區,進而達到推動友城工作再上新水平的目的。
(本文責任編輯:肖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