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李某為販運鋼材從王曉東手中借走了2萬元,言明半年后歸還。債務到期后,李某以虧本為由拒不還債。

2.李某家建有私房兩棟,每棟價值均在10萬元以上。王曉東要求李某賣掉一棟房子還債,亦遭拒絕。

3.前不久,李某與妻子離婚,雙方約定兩棟私房均為其妻呂某所有,所有債務由李某一人承擔。

4.王曉東找李某要錢,可他卻說一無所有,要命有一條。王找呂某催債,她說錢系李某所借,她不償還。
王曉東讀者:
李某的這種行為是典型的以離婚方式約定一方承擔債務進而賴債的行為,這種方式看似合法,其實卻與我國法律相違背。
我國《民法通則》第90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婚姻法》第41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償還的,由雙方協議償還,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進一步規定:“債務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的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19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該《解釋》第25條還規定:“當事人離婚協議或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
根據上述規定,夫妻離婚時可以約定如何清償債務,但這種約定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更不得對抗合法的債權。離婚時,當夫妻財產不足以清償共同債務時,夫妻雙方不管“內部約定”如何,對債務應負連帶責任,即每一方對債務都負全部清償的責任。李某和呂某以夫妻約定對抗債權具有明顯的惡意,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腳的。建議你向當地的人民法院起訴,以維護你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