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蔣家王朝不甘心失敗,到處拉伕抓壯丁,推行“五抽二、三抽一”的征兵政策,補充兵源,垂死掙扎。
且說皖東大姚莊的姚老漢家有三個兒子,老大姚榮仁厚多病;老二姚勇雖是身強力壯,可他是全家的頂梁柱,犁田耙地、拋秧撒種等農事重活全靠他;老三姚貴雖然聰明伶俐,可他剛滿八歲,是個牧童。全家五口人不愁吃不愁穿,就愁抓壯丁。
一天,鄉長傳令姚老漢去鄉政府開會。會上,鄉長對姚老漢說:“本鄉攤派的壯丁還差一名,你和張富貴兩家都是三個兒子,其中必須抽一個去當兵。”他見姚老漢愕然,接著解釋道:“張富貴雖然是我岳父,但我辦事歷來大公無私,為了公正,明天我寫‘去’、‘留’兩個紙鬮,由紳士們作證,你與張富貴前來拈鬮,拈到‘去’字就選送一個兒子去當兵。”
姚老漢垂頭喪氣地回到家里,將妻兒們叫到廳堂傳達鄉長的旨意。大兒子和二兒子一聽,頓時慌恐起來,都不愿去當兵。姚老太太一聽,急得邊哭邊說:“鄉長怎么會讓他小舅子去當兵,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要我兒子去嗎?”姚老漢也知道抓鬮是鄉長設的圈套,因為前幾次張家與別人家抓鬮,結果都是張家未抓到“去”字,這里面肯定有作弊。姚老漢明知抓鬮有鬼,可又無計可施。一家人急得愁眉苦臉,唉聲嘆氣……
傍晚時,小兒子姚貴放牛回來了。他知道情況后,開動腦筋,想著想著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便向父親如此這般地說出一個妙計。姚老漢一聽,喜出望外,連連點頭稱妙。
翌日上午,姚老漢到鄉政府,按照小兒子所說的妙計行事,果然靈驗,免去壯丁之難。姚老漢高高興興地回到家里一說,全家人都稱贊姚貴是神童。
你知道神童的妙計嗎?
原來鄉長寫的兩個鬮都是“去”字。姚老漢先抓一個紙卷吞下肚里,剩下一個是張家的,打開一看當然是“去”字了。
(責編: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