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貌不良妄想癥”并非一般的愛美,而是對外貌表現出強烈的苛求。其實,患者對自己的外表的認知,往往和實際的樣子有著相當大的出入。
31歲的小苑請了一周的事假,當然她這月的薪金將大打折扣。要小苑付出昂貴代價的不是她心愛的女兒,也不是正裝修的新房,而是6顆青春痘。爆發的大顆青春痘讓小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丑陋的女人。為了掩蓋它們,她買了最貴的遮瑕膏和粉底,可是那幾顆痘痘卻仍在她臉上紅通通地綻放著。
青春痘剛剛冒出來的兩天,小苑還能勉強去上班。但是,她的心思根本無法集中在工作上,每隔幾分鐘她就在鏡子前檢視一下自己的臉,以致工作的進度遠遠地被拋在關心面子問題之后。幾顆青春痘作祟,小苑總覺得自己的臉是臟兮兮的,巨大的精神壓力使她請了一周的假。
極度沮喪的小苑到醫院的皮膚科求診,大夫開給她一些外用和內服藥,并告訴她,擦了藥之后情況可以改善。最后,小苑用了一種藥水,能讓紅腫的青春痘很快萎縮。但幾個月后,當她的青春痘再度爆發的時候,她又想躲在家里不出去見人了。
在先生的堅持下,小苑去看心理醫生了。經過醫生的觀察分析,證實她患了“形貌不良妄想癥”即BDD。
苛求外貌是種病
如果你對自己的塌鼻子感到厭惡,是不是代表你也患了BDD?其實不然,因為一般人對自己外表不滿是正常的。
美國心理學家凱斯的研究指出:近一半的女性都不喜歡自己的長相。就連一些公認的美女,也對自己的外表沒信心,甚至覺得自己根本沒有一點魅力,比如肯尼迪·杰奎琳就痛恨自己扁平的臉。
關心自己的外表其實很正常,女人有時有點愛美的虛榮心也不足為怪。但心理醫師強調:“形貌不良妄想癥”并非一般的愛美,而是對外貌表現出強烈的苛求。現在還無法解釋病因,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對自己外表的認知,往往和她們實際的樣子有相當大的出入。小苑的丈夫和同事都不認為她長了幾顆青春痘就丑陋無比,但小苑將自己的小毛病夸張扭曲,覺得這幾顆青春痘讓天都塌下來了!
心理醫生的建議
無論再高明的整形技巧,都無法減輕BDD女性的焦慮。如果你嗜美如命,請在找整形醫師前,先找心理醫師。
很幸運,小苑懂得去尋求心理醫師的幫助,并且情況日漸好轉。就像其他的BDD女性一樣,當她們就醫后才發現自己的問題原來是一種心理疾病,而自己也不是唯一為此所苦的人,自然而然心情就放松了許多。
除了藥物控制外,另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稱作“行為認知治療法”,這是一種催眠心理治療,常用以改善扭曲的想法及不理性的行為。醫師指出,藥物控制與行為認知治療同時進行的效果最為顯著。曉雅便是個成功的例子,多年來她恨透了自己凹凸不平的皮膚,經過幾次磨皮手術后她仍不滿意,后來她終于接受了心理治療。她說:“剛開始我根本不覺得自己是BDD患者,因為皮膚不好不是我的幻想,是事實。”經數月的治療后,她終于從自我憎恨的軀殼中解放而重獲自由。
別人長得比我美
我們都知道,自信的人,總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具有吸引力。但“形貌不良妄想癥”患者卻剛好相反,她們老覺得自己就是比別人難看。她們常常這樣說:“我只想和別人一樣正常,而不是像現在這么丑。”
洛琦會抓住每一個照鏡子的機會,無一例外,她的目光都落在自己的小腿上。從小她就覺得自己的小腿比別人粗,為了證實這點,她曾在街頭站了兩個小時,數著來來往往的女人中有幾個人長著粗壯的小腿,她給自己的排名是97,也就是100個女人中有96個人比她的小腿纖細。
自此,短裙退出了她的衣柜,即使在炎夏洛琦都是一身長打扮。29歲生日那天,她決定找整形醫師做抽脂手術。但是,大多數醫生都說,她的小腿并不算粗,也沒有多少脂肪可抽。每當遭到整形醫生的拒絕時,洛琦都會怒發沖冠:“我只是想讓自己的小腿和別人一樣!”
BDD病的患者看起來都有點偏執,她們常常為了掩藏所謂的缺點而采取一些極端舉動。26歲的劉星雖然未婚,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成熟,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會把她稱作女士,劉星因此認定自己看起來相當蒼老。一天,劉星和男友在餐廳吃飯,侍者無意的一句“太太您要什么”讓她無地自容。不等和男友吃完飯劉星就匆匆逃跑,月薪2000余元的她那天竟然買了上萬元的化妝品。當然,走在街上的劉星相當注意每個女人臉上的皺紋,這是BDD女性的典型癥狀。
就算是BDD女性能夠很好地掩藏自己的缺陷,她們還是有著不停與他人比較的傾向。每到公共場合,她的眼睛就只能見到頭發、皮膚、眼睛或牙齒,其他的都看不到,也不重要。甚至有些女人每個月都迫不及待地去購買最新出版的時髦雜志,因為她就是不能控制地要和里頭的模特兒比較——雖然里頭的模特兒一定比她好看。
許多BDD女性會通過朋友、家人及同事的一再保證來消除不安。“我的男友和我分手了,因為我不停地問他我看起來是不是有點胖。”一個年輕女性說:“雖然他一再說我很苗條,但不到兩分鐘我又會開口問同樣的問題。”終于,她的男友因受不了這種病態的折磨而離去。
愛美的心理為什么會出問題?
有人曾懷疑,是不是目前社會普遍過度崇尚美麗時髦的風氣,才引發了BDD這樣的問題?關于這點,心理學家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種病例可以追溯至17世紀末,當時部分歐洲的心理學家發現一種“美麗憂郁癥”,它的患者一直偏執地認為自己的長相有問題。以目前的觀點來看當時的現象,它和BDD不謀而合。
心理學家指出:BDD病患者中約有5%的人可能外表上真有些小瑕疵。不過絕大多數的患者,根本看不出她們的外表究竟有什么不對。醫師認為,BDD可能與另一項精神性的“強迫性妄想癥”(OCD)相關。OCD的患者通常會被某種想法主導,且會不由自主地重復特定的動作。一般推測BDD的成因可能與OCD相同,亦與影響腦神經的化學物質不平衡有關。因此會使人在某些情況下無法掌握自己的想法。尤其在青春期或成人初期間特別容易發生。不過,只要經過治療,癥狀很快就能夠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