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間的合同在許多人的眼里也許還是一個新鮮的事物,有人認為它是一種理性的產物,有人認為它是夫妻之間誠信缺失的一種表現,但不管怎么說,它實實在在存在著,而且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故事一:
認識大志的時候,大志剛剛又一次從失敗的婚姻中走出來。那時的大志情緒很低落,但小米的柔情很快溫暖了大志那顆受傷的心,半年后,大志和小米領取結婚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結婚那天晚上,大志和小米指月盟言:海可枯,石可爛,他們的夫妻恩愛永不變,如果有一方提出離婚,不但不能分得夫妻共同財產,不能撫養子女,而且還要賠償對方30000元人民幣,他們甚至簽訂了書面協議。
婚后第二年,他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可小米漸漸發現,表面上溫文爾雅的大志,其實是一個心胸極其狹窄、性格極端暴戾的偽君子,他甚至不允許她和娘家人來往,她感到自己已經無法與他共同生活下去,她終于明白大志的前兩任妻子為何都離開了他。小米想到了離婚,可一想到結婚那天晚上的協議,想到協議上約定的一方離婚就無權撫養兒子,賠償對方30000元人民幣,小米的氣就一下子全泄了。
小米整天就在離婚與不離婚之間徘徊。
點評:
如果和大志的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小米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提出與大志離婚,而不必賠償大志30000元,也不會失去撫養兒子的可能性。
小米和大志在結婚那天晚上的約定屬于一種附條件的民事行為,而所附的條件就是夫妻一方提出離婚。從表面上看,這個協議似乎是出于雙方自愿,但實質上它所附的條件已經干涉了雙方的離婚自由,它通過賠償損失和子女撫養權的歸屬來限制一方提出離婚。該合同違背了我國法律關于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則,即婚姻雙方及其他任何人均不得通過對他人人身或財產的限制來干涉他人的婚姻自由。因此,這份協議是違反法律規定的,是無效的。
相關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八十五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條第一款:“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第三條:“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故事二:
薇兒是個要強且現實的女孩子,從結婚第一天開始,她就對丈夫鵬宇說,她將來絕不依靠鵬宇生活,為了表明她的決心,她向鵬宇口頭申明,他們夫妻婚后的財產以及債權債務等各自獨立,家庭生活的支出實行AA制。盡管鵬宇對薇兒的過于現實有些反感,但他還是口頭應允了。婚后,薇兒和鵬宇各自掌管著自己的財產,由于薇兒生活節儉,加之經營有道,她用自己的積蓄開了一家服裝店,兩年后,她已經有了50000元的存款。而與她正好相反的是,鵬宇非但沒有什么理財的能力,相反,他平時出手闊綽,除去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錢外,他每個月的收入所剩無幾,有時還需借一部分債務來維持自己的高消費。
因為經濟上的原因,薇兒與鵬宇的婚姻終于走到了盡頭。在法庭上,雙方對離婚沒有意見,但談到財產分割的問題時,鵬宇卻矢口否認他與薇兒之間簽定的口頭合同,他認為薇兒婚后的50000元應當屬于他們兩人之間的共有,他也有權分得一半。鵬宇的行為令薇兒感到無比憤怒,而更令她無法接受的是,法庭竟然采納了鵬宇的意見。
拿著法院的判決書,薇兒心里充滿了絕望:既然她與鵬宇對婚后財產已經進行了約定,為何鵬宇還要分得本屬于她的50000元?
點評:
薇兒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同情不能代表法律,她不得不接受她與鵬宇之間的約定未被法院認可這樣一個客觀事實。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夫妻約定財產制走進了越來越多的家庭,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這種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如果不能證明雙方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則仍然按照法律的規定。
因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紛爭,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此種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因為薇兒與鵬宇之間的約定是以口頭形式的,薇兒無法證明他們之間約定的存在,故對他們之間財產的分割仍然要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處理。而薇兒開服裝店的收入屬于生產、經營的收益,因此,此筆收入理所當然要被法院認定為是夫妻共同所有而進行合理分割。
相關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十九條第一款:“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第十七條第一款:”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 生產、經營的收益;(三) 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故事三:
當和凌志在法庭上達成離婚協議時,子梅禁不住流下了眼淚,這一刻,她已經整整等了10年。當初嫁給老實的凌志,純粹是母親做的主,子梅也曾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抗爭過,可她終于屈服了,因為她實在不忍讓自己的母親傷心。由于父親過早地離開人世,母親歷經艱難才將她拉扯大了,在他們家最困難的時候,凌志的父母曾經幫過她家的大忙。現在,幾位老人相繼辭世,子梅也終于可以想到離婚了。
對于子梅的離婚要求,凌志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這么多年,子梅的心思他能不懂?在法庭上,子梅與凌志達成如下調解協議:一、雙方自愿離婚;二、婚后共同財產均歸凌志所有;三、夫妻共同債務40000元均由凌志償還。法庭當庭向雙方送達了民事調解書。離婚后的子梅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舒暢,她感到生活美好極了。可是有一天,她突然收到法院發來的傳票,原來,離婚后的凌志將全部家當賣光后去了南方,那些債權人找不到凌志,便將子梅告上了法庭,要求她償還債務。子梅有義務償還這筆債務嗎?
點評:
盡管子梅與凌志在法庭上達成的調解協議確定此40000元債務由凌志償還,而且已經發生了法律效力,但子梅仍有義務償還此款。
子梅與凌志在法庭上對40000元債務如何償還的協議,是他們夫妻內部之間在債權債務分配問題上的處理,盡管得到了法院民事調解書的確定,但他們只對子梅與凌志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它不能對抗債權人。而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欠的共同債務,夫妻雙方應當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任何一方都有義務就全部共同債務先行清償,因此,債權人可以向子梅、凌志中的任何一方主張權利,也可以要求雙方共同償還此債務。當然,子梅在償還債務后,依法享有向凌志追償此款的權利。
相關法律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五條:“當事人的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 一方就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后,基于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向另一方主張追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夫妻感情不是萬金油,它不能解決夫妻間的一切紛爭。既然夫妻間的許多權利義務需要通過合同來約束,那么,為何不依法去簽訂呢?那樣婚姻中的合法與理性必定會減少夫妻間不必要的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