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距離小學一年級新生正式入學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可家長們卻早已著手為孩子選學校、找老師、做入學準備了。畢竟小學是孩子在求學漫漫長路上踏出的第一步,一定要走得踏實、認真,家長才能安心。
小學教育屬于義務教育范疇,表面上看,只要孩子到了入學年齡都可以走進小學。但是作為家長,在看待孩子上學的時候,只看年齡是否合適就太單一了,應該從多個方面,檢查孩子是不是具備了入學標準,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讓孩子有一個好的起點。
入學能力檢查
智力能力
有的孩子天資聰穎,在上小學之前就認識了很多漢字、英語單詞,計算100以內的數學題,背誦大量古詩,但這并不意味著孩子能勝任一年級的學習。智力方面要從孩子的觀察能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像力、注意力來衡量。
第一,觀察力決定孩子正確的認知。父母可以給孩子看有錯誤或缺損的畫,讓孩子通過觀察指出錯誤或缺損所在。
第二,記憶力決定孩子將吸收的知識保存下來轉為己有的能力。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個小故事,看孩子能否較完整地復述這個小故事。
第三,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表現為孩子是否喜歡動腦思考。可以讓孩子進行圖片歸類,如將畫有各種動物、水果、蔬菜等圖片混在一起,讓孩子按類別逐一區分開來。
第四,想像力是創新的基礎,父母可以給孩子出一個題目,讓孩子自己講故事,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畫一幅圖畫。
第五,注意力對準備入學的孩子來講是最為重要的能力。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段話,看孩子能否安靜地坐穩一段時間,以此來衡量孩子注意力集中情況以及接收語言信息能力的強弱。
心理準備
心理準備主要是看孩子有沒有求知的欲望,是否熱切希望進入小學學習;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是否強,另外家長還要考察孩子表達語言的能力及同小朋友交流的能力,對陌生的環境是否畏懼,同陌生人說話是否膽怯等等。
生活能力
能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一些簡單的生活常識是否知道,像過馬路、系鞋帶、整理書包、上廁所等小事能否處理得好,能不能記住父母姓名、工作單位和家庭電話,遇到緊急情況應該撥打的電話號碼等。
入學早準備
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孩子們難免會出現“不良反應”,雖然學校里有老師幫助,但家長入學前幫助孩子調試,就可以減輕入學后的不適應感。
作息時間調整
不習慣學校的作息時間是所有孩子最為集中的表現之一。幼兒園里,孩子在作息上是有很大自由度的,比如,孩子在幼兒園每天都睡午覺,遲到、請假對孩子并沒有明顯影響。但在學校里,必須要按照規定的時間行事,否則上課就不能全神貫注,剛剛進入一個新的環境,精神如果再跟不上,就會減慢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小學,頭等重要的大事就是要調整好孩子的“生物鐘”,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在開學前兩個月就應開始試著在家里調整好孩子的作息時間,暑假里慢慢減少直至取消午睡,以改變午睡習慣,讓孩子適應早睡早起的生活,養成按時起床、用餐、學習、游戲、就寢的習慣。逐步形成守時觀念,及早適應正規的學校生活。
學校的教育方法和幼兒園截然不同,幼兒園每個班的孩子人數不多,而且教學的方式靈活多樣,整個環境很輕松、自由。小學每個班里的孩子人數增多,每節課時間增長,課間10分鐘的休息時間要解決上廁所、喝水等一系列問題,對在幼兒園“自由”慣了的孩子來說,一下子適應這一點可是有點難。
父母也可以在假期有意識地讓孩子學會安靜地坐一段時間,這個時間讓孩子自己安排,比如閱讀、畫畫等使他能集中注意力。
培養自理能力
小學里很多事情都需要小朋友自己動手,開學前家長要讓孩子能自己梳洗穿戴、吃飯;學會使用鉛筆和削筆刀、學會整理書本、鉛筆盒、書包等;學會掃地、抹桌椅、清洗抹布等小家務。盡快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擺脫對家長的依賴性。
克服孤獨感
剛剛進入學校的孩子,特別容易產生“孤獨”感。以前熟悉的園所環境和現在面對的教室相比,差別還是比較大。在新班級,新同學彼此不認識,以前相處3年的好朋友、好伙伴也不見了蹤影,自己喜歡的老師也換成了陌生的面孔,很多孩子在這樣一個新環境都會覺得特別孤獨。如果孩子本身的性格又比較內向,就會表現出不合群的現象,一些情況嚴重的孩子甚至會在課間跑出去給家長打電話,哭訴自己的“不幸”,希望家長把自己接回家去。
在正式開學之前,家長最好能陪著孩子到即將要去的小學參觀,讓孩子對小學的學習生活有初步的感知,還可以幫孩子找一個即將成為同學的小伙伴,認識新朋友,使其產生自豪感,渴望成為小學生。
知識儲備
孩子進入小學后,需要聽懂老師上課傳授的知識,課下還要完成布置的作業和練習,這與之前的幼兒園憑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因為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差,就會覺得課程困難,無法接受,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家長在開學前要幫助孩子養成獨立完成功課的習慣。家長要在家里給孩子布置一個固定的、安靜的區域,注意觀察他做功課的習慣,看看有什么問題,并及時作一些調整,找到能讓孩子更安心做作業的時間、地點和方式,為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基礎。孩子出現厭學苗頭時,要多用正面鼓勵的話語引導,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