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水可減低患蛀牙的機會?
我們每次進食后,牙菌膜內的細菌會分解食物中的糖分并產生酸素,令口腔內的酸堿度下降。當口腔內的酸堿度下降至低于pH5.5時,牙齒表面的礦物質便會開始流失。而口水恰恰可以中和酸素,以及修補流失了的礦物質,但這個過程大約需30分鐘。假如我們頻繁地吃東西,口腔內的酸堿度便持續處于低水平,口水就沒有足夠時間進行修補工作,牙齒表面的礦物質便會不斷流失,最后形成蛀牙。
× 嚼口香糖可以代替刷牙?
有許多人認為,嚼口香糖可以提神醒腦,還可清潔牙齒甚至認為經常嚼口香糖可以讓自己“不會蛀牙”,從而代替刷牙。其實刷牙主要是清除牙菌斑,牙茵斑通過細菌產物與牙齒緊密粘合,不易清除,唯有通過使用正確合理的刷牙方法,才能達到目的。無糖口香糖僅可能清潔牙齒表面的軟垢和食物殘渣,但很難將菌斑去除。
√ 用吸管喝飲料能保護牙齒?
通過近20年的調查研究,牙科專家發現,碳酸飲料中的酸性氣體會導致蛀牙,而人們一般不用吸管而是直接用嘴飲用碳酸飲料。這種飲用方式使得嘴就像一個裝滿碳酸飲料的池子,讓牙齒完全受到酸性物質的“浸泡”,從而容易蛀牙。不過,牙科專家馬上又發現,暍碳酸飲料時,如果把吸管放置在牙齒的后面則可以保護牙齒而減少患蛀牙的可能,而放置在門牙前則容易導致蛀牙,這是因為吸管放置在門牙后,指向飲用者食道,可限制導致蛀牙的酸性物質與牙齒接觸。
× 使用牙線會損傷牙齒?
很多人對牙線會讓齒縫變大。其實齒縫變大的主要原因是牙周組織炎癥后牙槽骨吸收和牙齦退縮,當牙齒鄰接面之間有牙石沉積和食物嵌塞時,往往認為自己沒有齒縫;當去除牙石和食物嵌塞后,出現了齒縫時,就會誤認為這是使用牙線引起的。因此,正確使用牙線,不僅能清除嵌塞物,還能清除牙齒鄰面的牙菌膜,保護牙齒。
√ 每半年需要潔牙一次?
長時間不清潔牙齒,牙齒表面沉積的菌斑礦化后會形成不易去除的牙石,既不美觀,還會引起牙齦炎癥、出血和口臭,時間久了更會造成牙齦退縮、牙根暴露、牙齒松動脫落等癥狀。這些容易滋生牙石的死角,都含有大量的菌斑、食物殘渣、牙石色素等,時時威脅著牙齒健康。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通過定期潔牙,也就是“洗牙”才能清除。一般以一年洗牙一次為好,如果經過潔牙后牙石很快就形成,說明口腔自我清潔的能力較差,更有必要每隔3—月清潔一次。
× 智齒一定要拔除?
智齒實際上是第三大臼齒,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長,或是四顆都長齊的。牙科醫生一般會基于下列幾點理由,建議拔掉智齒:蛀牙、侵犯鄰牙、清潔不易、沒有對咬牙、阻生齒、或者已經引起其他病變的。但也有一部分智齒是不需要拔除的,比如位置比較正,預計能正常萌出的;智齒冠周軟組織沒有發炎和疼痛史,智齒沒有齲壞的等等。且患者拔除智齒年齡最好是20歲左右,因為這個階段拔除的創傷小并且并發的癥狀少,創口容易愈合。
√ 吃葡萄干對保護牙齒有好處?
也許有人會認為葡萄干甜甜膩膩而且粘牙,不利于牙齒健康,但據美國牙科學院的學者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稱,葡萄干內含有多種抑制口腔細菌生長的化合物,能夠有效地防止蛀牙、牙齦炎和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據介紹,研究人員在葡萄干中發現了齊墩果醇酸、白樺脂醇、樺木酸等5種化合物,都是植物中的天然抗氧化劑。其中,齊墩果醇酸不僅可以抑制引起蛀牙和牙周炎細菌的生長速度,而且能清除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細菌,有效美白牙齒。
× 牙齒就要越白越好?
正如膚色有個體差異,每個人的牙齒亮白度也有不同并非越白越好。正常牙齒牙冠的表面覆蓋著一層琺瑯質,醫學術語叫牙釉質,正常厚度約2—2.5毫米。它的下方是牙本質,顏色呈黃色或淡黃色。一般來說,鈣化程度越高,釉質越透明,下方的黃色更易透過而顯色,因此正常健康的牙冠一般呈淡黃、半透明的象牙色。即便同一顆恒牙。隨著年齡的增長,牙色也會逐漸變黃,所以年輕人的牙齒要比老年人顯白。
√ 你的壓力牙齒最明了?
牙科專家認為,人在有巨大壓力的時候很可能會咬牙切齒,并且會激發夜間睡眠時咬牙。咬牙和我們平時知道的磨牙明顯不同。磨牙通常在夜間睡眠時發生,會發出滋滋的聲音;而咬牙,是頭部、臉頰和頸肩所有肌肉一起收縮,將上下牙齒拼命咬合在一起,力道比磨牙大得多。常咬牙切齒的人,容易造成牙齒斷裂,這就是所謂的裂齒癥。有裂齒癥,或者已經感覺到自己時常咬牙的人,趕快要放輕松才好。
× 保護牙齒,吃糖總比吃巧克力好?
從愛牙的角度來說,大部分人以為吃糖總比吃巧克力要好些,但據美國牙科中心研究發現,牛奶巧克力反而屬于最少引起齲齒的零食之一。其根據是:牛奶巧克力里含蛋白質、鈣、磷酸鹽和其它礦物質,而這些都對牙齒的琺瑯質起到保護作用。此外,由于可可脂特殊的細膩口感,讓牛奶巧克力經過口腔時比其它糖果快許多。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你可以高枕無憂地嚼著巧克力酣然入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