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云的美麗是毋庸置疑的,即使脂粉末施,可渾然天成的高貴氣質也在舉手投足間流露。也難怪,做了十幾年的服裝設計師,成天與美麗打交道,靈魂都會變得高貴。而上天似乎特別眷顧這個漂亮的臺灣女孩,在服裝設計上小有成就之后,她又晉升為D.M.G品牌的管理者。
張碧云,這個試圖通過雙手演繹美麗的女子,如今又在用一種理性的思維詮釋一種成功。
工作:理性和感性的沖撞
服裝設計師是一份感性的職業,往往幾筆曲線的勾勒就能宣泄細膩的感情。而企業管理者卻著重理性:如何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等等,這一切都迫使他們必須褪盡浮華回歸理性。于是三年前,張碧云由鉅歐國際集團的設計部經理晉升為公司副總經理時,遭遇的就是這種理性和感性沖撞的矛盾。
“做設計師的時候滿腦子只需要裝衣服,可變成公司合伙人之后,腦子里還得填滿管理策略、戰略目標、盈利收益等等很現實的問題?!币幌伦佑梢芟氲拿烂羁臻g落入勢利的現實世界,張碧云說有時候仿佛有兩個自己在身體里,一個告訴她要冷靜地對待工作中的事物,而另一個則說要堅持自己的本性。
但浪漫畢竟是深邃到張碧云骨子里的物質,不是科班出身的她通過三年的實踐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風格的管理方式。“以鼓勵代替苛責,以獎勵取代懲罰”是她管理時的座右銘。在張碧云看來,服裝行業講究的是創造力,而一個好的創造環境則依賴于團隊的凝聚力,所以她愿意將員工都當成自己家人來對待?!捌綍r記得關心他們,時常噓寒問暖,對于工作好的員工則獎勵他們出國去看秀。即使連樣板師這樣的技術工,我都會帶他們去各大時尚發布會場。一來讓他們吸取最時尚的靈感,接觸最美麗的東西,二來我希望他們真心實意地為公司服務?!?當然,在她努力付出的同時,她也享受著員工反饋給她的那份信任。
做了管理者后,張碧云還接觸到了許多不同行業的精英,這是做設計師時所無法獲得的?!八麄冎杏械氖荌T業的,有的是地產業的。和這些人聊天收獲往往很多,用感性的思維去獲取理性的信息,靈感就這樣產生了?!?/p>
可有時候感情的付出換來的卻是心痛。“和外國的企業不同,國內的員工不存在企業忠誠度這個概念,所以跳槽的現象非常普遍?!睆埍淘普f自己最不愿面對的就是辛苦培養出來的老員工辭職離開。“雖然為了自身的發展選擇更好的公司無可厚非,但那時候我真的有一種和戀人分手的感覺,每一次都是。因為我太感性了,如果是我的人事經理就決不會發生這樣的困擾?!?/p>
轉型:積累與努力的成果
從設計師轉型為管理者,人們看到的是張碧云越來越光鮮的生活,成功女人的稱號也如期而至地套在了頭上,“但我付出的努力卻是別人看不到的?!?/p>
想來每一段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張碧云也不例外。為此她說要特別感謝自己的大老板,如今的一路走來都是他刻意的培養。
“我的老板跟我說過,設計師不會是一個長久的行業,你不可能到了四十幾歲還拿著畫筆在工作室里畫十幾個小時,所以管理者才是你該走的路。所以,我從一個設計部門的經理做起,一步步積累到了現在?!?/p>
為了能勝任管理者的職務,1997年張碧云去紐約攻讀企業管理學士學位。
“要知道,我對數字是一點都不感冒的,看到密密麻麻的數學公式頭都大了。再加上不是脫產學習,當時放棄的念頭都有了。”為了能夠盡快完成學業,張碧云放棄假期修滿了學分,于1998年畢業。
從大學畢業到現在整整14年里,張碧云的足跡也跟著公司的業務拓展跑遍了大半個地球,往往是一個人做十幾個人的工作。從洽談到訂單、從購置到建廠,小妮子全部一把抓。已經記不清多少次了,獨自一人坐在陌生的卡車司機旁,在僻靜的鄉間小路上顛簸,心里怕得要命卻還得陪笑臉,回到賓館后渾身骨架都散了還得忙業務。最難忘的是2000年公司派她到越南去建廠。整整三個月除了每天要和酷暑做斗爭外,還得和幾千只小蟲搏斗。
“越南的氣候悶熱潮濕,正是蟲子喜歡生長的環境。每天睡覺都要在窗臺上噴上一圈殺蟲劑,然后點上蚊香和滅蚊燈。等早上一覺醒來,幾千只小蟲的尸體躺在地上?!?/p>
回憶是輕松的,經歷過才知道其中的艱辛。但張碧云卻說每一段艱辛的經歷如今看來都是一種財富,一種積累。從單純的設計師到公司的管理者,厚積薄發正是對自己最好的描述。
生活:簡單而精致的享受
采訪是在化妝時進行的,張碧云反復強調化得自然一點就好。就像化妝一樣,她的生活過得簡單而精致。“工作占據了我50%的精力,而另外50%我一定要留給生活?!彼f。
張碧云堅信無論是一個好的管理者還是設計師,都必須會享受生活。“我看到很多前輩為了事業放棄休息日,早出晚歸,弄得很憔悴。在我看來只有享受生活,從生活中提取靈感才能創作出更好的服裝,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彼?,無論有多少工作要做,她一周一定會給自己放一到兩天的假。冬天到了就飛去美國加利福尼亞曬太陽,在香港的男友也會定期飛來陪她去國外度假。
很多人都羨慕張碧云的生活狀態,高薪、小資、時尚,一有空還能滿世界地跑。但她說,“不一定要很有錢才能享受生活,一杯茶、一本書、一個陽光的午后,這就是最愜意的生活。心態好才是關鍵,我至今都覺得我只有二十幾歲呢。”
在工作兩年后,張碧云選擇在上海定居。她說自己喜歡上海的文化底蘊,那是臺灣的落寞與紐約的吵雜所不能給予的。“石庫門的老房子、外灘的萬國建筑、新天地的時尚男女……所有的一切對我來說都那么有吸引力。”
如今的生活狀態在這個臺灣姑娘眼里是最完美的,“因為我是做時裝行業的,今年就能看到明年穿什么衣服。這也就意味著我現在就可以計劃明年的工作,能夠掌控未來,還有什么比這更好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