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獨具自我風格的服裝設計師,但也曾是各大頂級時尚雜志的時尚編輯。她們自創品牌、不斷創新,時尚編輯敏銳的觸角給予她們個性鮮明的設計風格。
對于Agnes'b本人而言,1975年是個好年份。經過時尚圈數十年的淫浸,這一年她終于得以離開ELLE成立了屬于自己的時裝公司,向著理想的目標全力以赴。20年后,我們所看到的Agnes'b正是經由她手打造而成的時裝王國。如今作為品牌的Agnes'b已經和LV、J.P.G、HERMES等眾多大牌一起撐起法國的時裝業,成為簡約風格的代言人,甚至在扶持法國文化的功績本上抹上了濃重的一筆。
歷史總是在做驚人的重復。時隔20年后的今天,CFDA(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大獎)又用“年度最佳女設計師”的桂冠向曾為VOGUE美國版的時裝編輯VeraWang致意,嘉獎她作為設計師而為時尚界所做的巨大貢獻。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Kate Spade,原先是配飾專欄編輯的她,總是在尋找最時尚、最合適的手袋。到最后她終于發覺,與其在市場上煞費苦心地不停尋找符合自己要求的包袋,還不如干脆自己設計、制作包包,既有趣也滿足了自己的需要。因此在1993年,她和自己的丈夫共同成立了KateSpade手袋品牌公司。商品一上市,就受到了美國女性們的熱烈擁護。3年后,CFDA就將當年度的“杰出配飾設計師”獎項頒與了她。又過了兩年,CFDA再一次將“最佳配飾設計師”的榮譽贈與她,足見Spade小姐的設計功力之強。
如果你還想聽類似事例的話,我會告訴你鼎鼎大名的夢幻Anne Sui曾經做過意大利版時尚雜志ELLE的編輯:而同樣以簡約隨性出名的Mark Whitaker則在《GQ》雜志擔任了長達8年的時裝編輯。
這些在普通人眼中總是整日穿梭子城市的頂級百貨商鋪,昂首挺胸地坐在時尚秀場的最前排,翻閱著最新銳的時裝資料,對未來的時尚趨勢指指點點的充滿神秘的時裝編輯們,我們在羨慕他們華麗光鮮的現在時的同時,又會不會有所疑問:她們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以上的這些事例能告訴我們一些答案。這群有著最敏銳的時尚觸覺、最挑剔的時尚眼光、最專業的剪裁知識的時裝編輯們,雖然不是專業的設計師,但是卻可能更勝于科班出身。他們多年的“實戰經驗”也許遠遠比某些日日埋頭苦做,閉門造車的設計師所設計的成衣,更貼近生活、貼近潮流,貼近我們
真正的需要。
當然,不可能每一個服裝編輯都注定會成為一名偉大的設計師。除去設計師這個行業,還有很多工作都適合對于搭配、色彩、款式都有獨特見解的時裝編輯們。但是不管現在在做什么,也不管將來會做什么,我們要傳達的想法是:在這個異常繁華燦爛的年代里,你只有心懷著理想前進再前進,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