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讓時針逆向旋轉,把時間往回倒退10年,那正好是聯合國維和部隊進入柬埔寨的時間,也是吳哥遺跡群第二次完全回到人們視野的時間;若倒退30年,那里只有殺戮、地雷陣與空城;若倒退40年,那時候的柬埔寨是全東南亞最安全和富庶的國家,首都金邊被喻為東方巴黎;時間繼續往回退……那是1000多年前,我們現在看到的偉大而浩瀚的吳哥正在興建……時間之輪向更久遠的從前,回到1500年有,柬埔寨是全球最重要的經貿中心。以上這段震撼人心的文字,正是這個國家的寫照。今天,當大家因為越來越多的媒體報道而渴望揭開它神秘面紗的時候,它卻已經坐在光陰的河畔,看青春流逝了幾個世紀。
柬埔寨,這個美麗卻又背負著太多沉重過往的地方,正在陽光下緩緩展開它獨特的笑顏,而這絕美的微笑是誰都模仿不來的。
金邊:滾滾紅塵一聲笑
飛機降落到小小的金邊機場,熱與濕的風就撲面而來。我們背著大包走來,汗水就已經將頭發濕漉漉地粘在了臉上。到過不少東南亞國家,自然對炎熱的天氣和嘈雜的人群并不陌生,在網上也早看到了在于柬埔寨的海關官員會要小費的傳言,不過還好,我們沒遇到什么麻煩就踏入了金邊。
除了主要的街道鋪了瀝青或水泥,金邊的大部分馬路都還是土路,一有車經過便揚起滿天塵土,大家笑說在國內沒攤上過沙塵暴,倒來這里感受了一把沙塵暴的滋味。這座城市就像廣西某地的一個縣城,一副等待未來的表情。然而街道上的建筑卻是明明白白的異國風格的,佛塔尖頂刺入午后潮濕的空氣中去,而那些帶著西方情調的建筑,卻有些美人遲暮的意思,有些失神。城市,這里的街道上充滿了摩托車和人力車。被叫做“突突車” 的摩托已經成為了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包車一天的費用也只不過數十元人民幣。我們坐著摩托車慢慢尋去,終于找到一家房間看上去比較干凈的旅館,一番討價還價后,以8美元成交。屋子的窗戶小小的,床邊立著一個有趣的風扇,會一邊吹風一邊噴出水霧,而窗外就是喧嘩著的金邊。
金邊,在70年代之前,都還被喚作“印度支那的小巴黎”,雖然河內和西貢有時也這樣稱呼自己,但似乎只有創造了輝煌吳哥窟的高棉文明,才懂得藝術與浪漫的真諦。
洞里薩河從金邊一側緩緩流過,它的上游,就是洞里薩湖,西哈努克國王曾經用所有的溢美之詞來感謝它養育了高棉文明。著名的吳哥遺址,就在湖北岸。
洞里薩河邊,是金邊的精華所在:王宮、國家博物館、殖民地時代的高級酒店,一字排開。河岸上,椰子樹間的旗桿上飄揚著所有與柬埔寨建交國家的國旗。一個從戰火與苦難中脫身而出的國度,是怎樣迫切希望重新融入世界,由此可見一斑。
金邊王宮并沒有曼谷王宮有名,正門緊閉,兩名衛士持槍而立。游客的入口則是遠處一個?米多寬的旁門,還幾乎沒有任何標示。這樣的低調,使得它更像一座真正的王宮,而不是旅游景點。輕輕穿過漫長而狹窄的花園走廊,剛一拐彎,只見王宮廣場寬闊無邊,花園一塵不染,王宮建筑金碧輝煌,一切都似乎是幾百年前的樣子,因為缺少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因此格外令人震撼。漫步其間,不能不感嘆金邊王宮的奢侈:舉行典禮的金殿、收藏藝術品的法式兩層小樓、裝修奢華的劇場,以及完全用銀磚鋪成大殿地面的銀殿。可以想象當年的柬埔寨是何等富足。
中年簡單地吃了一頓柬埔寨當地的飯,食物本身沒有什么特別,倒是餐后喝的用榴蓮、芒果、波蘿混合牛奶與生雞蛋制作的甜品,讓我過口不忘,當然前提是喝的人得受得了榴蓮的特殊味道。
國家博物館也是游覽金邊值得一看的地方,我們走進博物館就被一陣花香吸引,原來館內有很多神像,而用來向神像供奉的就是被精心扎起來的茉莉花。比之國內那些香煙繚繞的寺院,果然又是另一番風景。午后的博物館人不多,可能并不是旅游季節的緣故吧,各種姿態的象頭神靜靜地望;著我們從博物館中穿過。
金邊街上和旅游點里有很多小孩流連,問游客需不需要導游,有的小孩手拿著一疊明信片兜售。這些小孩全都不過十來歲,小小年紀已經要為兩口飯張羅。書上講,這些小孩對柬埔寨的旅游點了如指掌,英語也不錯,因為這是他們的求生技能。
傍晚回住所的時候,看見旅館外面的荷塘里有荷花。三五個婦女在荷塘畔整理著采來的荷花,長長的花莖被盤成一個圓圈。我好奇地打手勢問她們在做什么。最年輕的一個把花摘下給我,示意我戴在頭上。我照做,把花別在頭發上,她們笑了。我有點懷疑她們會不會在捉弄我,便取出糖果給大家吃,她們也把燒烤好的魚和其他食物拿出來問我跟不跟她們一起吃晚飯,談笑間不見都市人的戒備。
金邊不是想象中的旅游天堂,但如果你不怕熱帶陽光的灼熱,如果你不怕金邊小巷的污垢,如果你有足夠的熱情關注柬埔寨這個連續遭受30年戰爭創傷的民族,如果你想看到苦難民族在和平年代怎樣建立自己的家園,簡單生活在他們臉上留下的富足笑容,那么去走走金邊的小巷,逛逛金邊的農貿市場和小商品市場,看看金邊街頭的剃頭攤,坐坐倒拉人力車,和水果攤的店主討價還價……在這個城市你可以看到一些別樣的風情和很有活力的情景。這也是金邊的特色,在我看來比景點本身來得更有意思。
吳哥:千年凝成淚兩行
清晨5點半鬧鐘就響了,把所有東西又塞回到大背包里,稀里糊涂地坐車來到了碼頭。從這里,我們將乘6個小時的船,通過洞里薩河,前往向往已久的吳哥古跡的所在城市暹粒市(SiemReap)。清晨初升的太陽把洞里薩河映照得柔和如星夜那么寧靜。船是細長形狀的,可以坐在底下有座位的船艙里,也可以坐在船頂上,享受陽光,風聲,馬達聲和洞里薩河沿岸的風景。
終于上了岸,乘坐著可以并排坐兩個人的突突車,我們找到一家在網絡上非常受到推崇的Guest hotel——RedLodge,這下終于可以放下背包洗一個熱水澡了,而這個屬于各國背包客的旅館也有一種非常融洽安靜的味道,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微笑,隨處相遇都可以輕松地聊起來。
今天的節目是到吳哥的制高點巴肯山看日落,山腳下游人、大象和當地商販云集,上山的路則由樹根、泥土和亂石鋪就,短短的300米卻陡峭異常,足以讓前赴后繼的游客汗流浹背。登上山頂是一個開闊的平面,矗立在不遠處一個13米高正方形臺基上的巴肯寺就這樣作為第一個吳哥古跡了闖入眼球。陡峭狹窄的石階,無數次在書上、電影里看到的石雕、城池,山頂上“天地接壤”的超然感覺,綿延無盡鋪展到天際的原始雨林,隱約錯落在莽林深處的石頭宮殿……吳哥,從向往變成了擁有。
和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一樣,吳哥古跡和它們并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跡。吳哥古跡內有吳哥窟(又稱小吳哥)和其北面4000米處的吳哥城(又稱大吳哥或吳哥通王城),當地人簡稱其為“大城小寺”。600多處吳哥古跡散布在45平方千米的郁郁林木中。
站在吳哥窟的面前,隔著200米寬的護城河看吳哥窟的全景,想象著它昔日的盛況。當我一步步向我朝思暮想的吳哥窟移近時,仿佛感覺到一種神奇的召喚,可以很清醒地聽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而心靈變得更加純凈。
每個人眼中的吳哥都是不同的,在我的眼中它充滿了神性。而最不同的是它的神性觸手可及,最好的崇拜不是下跪而是撫摸,撫摸那些歷盡歲月的廊柱,撫摸那些飽經滄桑的雕刻,撫摸那些美得讓人炫目的女神。我可以感覺到這一切曾有的鮮活和真實,驚嘆世間竟有如此杰作。
對于吳哥窟來說,任何形容詞都顯得單薄,無力。我只知道自己回來以后對朋友重復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吳哥窟是一個人一輩子應該去看一次的地方。
在那里,我整個人被吳哥窟的女神像偷去了魂,像個瘋子似地拍照片。現在想想當時的心情像不小心誤進了藏寶洞的竊賊,生怕漏掉任何一樣可以帶走的東西。愛煞那些半圓雕的女神像。她們無處不在,微笑著,展現婀娜的體態。無法相信怎么可能用如此堅硬的石頭,雕刻出如此柔美的線條。每一處都溫婉如玉,每一尊女神都那么美I從她們的臉上看不到一絲憂傷,這是太平盛世的女神,縱情聲色的女神,被人愛的女神。她們一定是在快樂中誕生,從而在快樂中得以長存。
落日時分的吳哥窟是肅穆的,沒了早前游人如織的景象,安靜極了。吳哥最高的塔頂上坐滿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等待吳哥日落美景的人們。通往塔頂的石階很陡,70米的高度,沒有如何緩沖,80度幾乎接近垂直,每級石階的寬度只有15厘米,任何人決定爬上去都需要足夠的勇氣。
從吳哥窟的頂端看下去,吳哥的美顯得異常蒼涼,可以想象的最為貼切的詞就是“歷史的嗚咽”。四周圍坐的人都靜靜的,沒有一個人肯大聲地說一句話。在這個叫做落日天堂的地方,所有的眼睛都注視著暮日的歸處,滿懷感念之心。
走著走著,耳邊忽然傳來了音樂聲,幾個回轉,忽然一幅絕妙的場景出現在眼前。不知是為了拍攝紀錄片還是電影,一個攝制組正在吳哥的夕陽中工作著。穿著華美潔白盛裝的柬埔寨少女們,戴著艷麗的鮮花隨著音樂而起舞。她們的眼波流轉,她們的腰肢款款搖擺,手指如春筍般鮮嫩。沒有離開的游客們幾乎都聚集了過來,這些女孩的美,猶如天女下凡,卻又讓人隱約擔憂,她們卸妝后的面孔是否依然可以保持這樣的笑容。
這天,我是最后一批從吳哥窟離開的游客。站在寬闊的神道上回首暮色中的吳哥,沒有人的吳哥,不一樣的吳哥。
徹夜難眠,迷糊之中全是女神,全是微笑,全是佛的臉。
西哈努克市:碧海青天夜夜心
被震撼夠了,也被那些絕美的建筑弄得神魂顛倒夠了,我們繼續開拔,奔向下一個目的地,在那里,我們將不再將自己的心靈深埋入過往的傷痛中,而要放松自己,用一段腐敗的假日來結束整個柬埔寨之旅。我們要去的城市,就是西哈努克市。
與其說西哈努克市是一個城市,不如說是一個舒適的海濱度假小鎮。這里沒有擁擠的街道和車流,高樓大廈更是根本看不到,市內只有幾條馬路和一些日用品店鋪。最熱鬧的地方就是市中心的一座室內大集市,里面各種日用品和手工藝品應有盡有,是游客在海灘曬完太陽后閑逛的好地方。
在天藍水清沙白的海灘附近,散落著眾多大大小小的庭園式旅館。我們入住的是維多利亞海灘的別墅式小旅店,單人間5美元一天,包晚餐。房客全是歐洲來的獨行背包客,大家得知我們從中國來,感到很新奇。在他們的印象中,中國人很少以背包自助游的方式看世界。在柬埔寨多日,我經常被人誤認是日本人,連摩托司機也用日語和我們兜生意。
早上起身,在花架下品嘗完店主端來的香濃熱咖啡和一條法式牛油包,便帶上大毛巾和太陽眼鏡步去海灘了。游累了就躺在沙灘上曬太陽,曬倦了便到椰傘下的躺椅上吸飲清甜的椰汁,我盡情地享受著和暖的海風。在這幽靜迷人的海灘,滿懷悠然自得的感覺。
海灘玩得煩了,我們向店主租了幾輛摩托車,然后去附近的村莊和海灣游玩。現代文明的垃圾還未污染到這個貧乏的國家,鄉村仍保持其自然古樸的狀態,田園牧歌式的風光令人心曠神怡。處處都會看到村民臉上純樸友善的笑容,對著鏡頭也不躲避,微笑著讓你拍個夠。
晚上,房客齊集在旅館的小客廳,放開肚皮享用豐盛的晚餐。每晚都由女店主親自下廚烹煮各式柬埔寨菜,品種天天不同。如此豐盛的晚餐在外面吃,恐怕不止5美元,純粹白送。怪不得有個德國佬已在這里住了十多天,聽說還要繼續住下去。
終于到了收拾心情離開的時候,畢竟我們無法像老外那樣在一個地方一賴就是好多年,這一程,我們看到了柬埔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而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還是人們臉上的微笑。那微笑分不出喜悅或悲傷,但那笑容里分明是存了善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