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不是火星人,他們也要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因此他們也要好好理財,才可以持家有道。他們理財的好門路,說不準對我們也有借鑒呢。
李嘉誠:理財好比“馬拉松競賽”
李嘉誠認為,人在20到30歲時事業已有些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勤奮;30歲之后機會漸漸增多。理財也是如此,20到30歲是努力掙錢和存錢的時候;30歲以后,投資理財的重要性漸漸提高,到中年時如何管錢比較重要。理財在短時間內是看不出效果的。如果一個人從現在開始,每年年底存1.4萬元,預計每年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那么40年后財富會達到1.0281億元。如果只存10年會積累多少財富呢?大部分人認為少說也有500萬元。答案卻是36萬元。經過20年,資產也只能積累到261萬元。
李嘉誠告誡理財者必須了解理財活動是“馬拉松競賽”,比的是耐力。要想投資理財致富,必須經過非常漫長的等待,才可以看到結果。
潘長江:“裝錢匣子”和“摟錢耙子”都重要
潘長江在一次接受訪談中,當被主持人問及最低的報酬是多少時說:“最低的一次報酬是15元?!备钊穗y以置信的是,那并不是跑龍套角色換來的,那次他擔任的是主角!潘長江居然作過如此“廉價的勞動力”,的確有些出乎意料。其實,和普通老百姓一樣,潘長江也有為錢發愁的時候。即使現在成名了,他也不覺得經濟條件如何寬裕。他說如果有100萬元,首先會存80萬到銀行,剩下的20萬留下用于日常開支,也算是“過河錢”。潘長江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誰也不能保證沒個三波兩折。
在個人消費上,潘長江是個很“省錢”的人。他對吃穿的要求很隨意,衣服不一定要名牌,舒服就行。他只有在社交場合,才會適當講講牌子。他吃的東西也不一定高檔,講求實惠。這樣一來,能夠讓潘長江花點錢的只有抽煙和喝茶這兩項開銷了。潘長江認為,“有好的摟錢耙子,還得有好的裝錢匣子”,如果是一只“漏匣子”,賺多少花多少,就算有再好的“摟錢耙子”也是不成的,兩者結合起來才行。
李文:收藏物品可以欣賞,更能升值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的長女李文把收藏物品當作一項很好的投資理財方式。她認為,很多收藏品都是一件藝術品,可供欣賞;有些會隨時間流逝而升值。李文的收藏品很多:筆記本電腦、MP3、香水、書籍……她最喜歡收藏的當屬皮包。李文還喜歡收藏書籍與手表。她喜歡購買一些質量精良的書,盡量不讓書在日光下打開,以免書頁因曝曬而變黃。她覺得,手表也是體現品位的收藏品,并是很奢侈的一種收藏品。收藏它不是為了賣掉,而是可供欣賞,并且會隨時間流逝而升值。
胡瓜:專注于擅長的行業最重要
胡瓜是苗族人。人們對于苗家人慣有的印象是節儉,于是也就認為胡瓜是個保守型的理財者。事實上,胡瓜已經把事業當成了自己最重要的理財方式。
胡瓜理財的一個重要定律,首先要控制投資風險,對自己不了解的行業不隨便投入。他認為,很多明星都把這一生當中所賺的錢,大概一半是在投資做生意,但沒有辦法全心全意去照顧生意,那又何必呢。他認為,演藝事業就是他的生意,能做到幾年那是福氣,不能做的時候,也不要去做那些本身不擅長的投資。只要把財守好,算清楚將來這些錢能夠花幾年,這種理財方式比較實在。像鐘鎮濤那樣連資金成本也不會計算的人就投資房產,當然是虧比賺的概率大得多。
對于子女的教育及理財,胡瓜不會要求小孩成績一定要好,重要的是要會做人,不要偷、搶等。每年他都會替小孩存一定的教育基金,等他們長大之后,就可以作為他們創業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