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歡那種淺淺的憂傷
第一次近距離地見到郭敬明,他很瘦個子不高,白白凈凈的很有親和力,像是韓劇中溫文爾雅的男主角,發布會現場不少他的“粉絲”都親切地叫他“敬哥哥”。
少男少女們喜歡郭敬明的作品,因為會被那些浪漫的故事和唯美的文字所感動。他的文字沒有任何青春的傷痕,只有美好。“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關,我喜歡浪漫的東西,喜歡那種淺淺的憂傷。”故事里的主人公好像就生活在每個讀者身邊,可能某天就會在路上不期而遇,郭敬明說他寫的一切都是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感受。
從第一部作品寫高中生活到后來寫大學生活,現在又加入了工作中的故事,隨著自己年齡的變化,他的故事也在“長大”。不過愛情、親情、友情是他作品永恒的主題,“我喜歡描寫人與人之間相互維系的情感。”
能帶給別人感動就是成功
郭敬明現在擁有了大量“粉絲”,作品也是一路暢銷,在年輕人中有著超高的人氣,而且還連續三年進入中國福布斯名人排行榜。作為一名少年作家,這些就是成功的標志嗎?郭敬明笑言:“能得到外界的肯定我當然很高興。但成功的定義其實有很多種,我覺得不論銷量多少,只要有人喜歡你的作品,你的作品可以帶給他們一些感動,應該就是成功。”
盡管將名利看得很開,但是他還是一個正在念大學的學生,郭敬明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在象牙塔內絕對是讓同學們艷羨的。“由于工作太多了,我不住在學校里,因此和大學同學的交往就不是特別密切,不像高中的時候大家都住在一起,那種感覺很好。現在我就是上課,然后就忙工作上的事情,其他和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分別不大。”
名氣是一把雙刃劍,對一個人的生活肯定會或多或少有所影響。“我除了工作多一些,其他方面都沒有變化。家人和朋友都是太熟悉你的人了,無論外界怎樣看你,他們都知道最真實的你,大家和以前都是一樣的。特別是工作室的那幫朋友,生活工作都在一起,大家為了共同的理想而努力,他們給了我很多幫助。”
每個80后都是不一樣的
一提到80后大家似乎就會想到叛逆這個詞,郭敬明卻是80后中的一個另類。有人說要靠出位的言論和舉動出名,而郭敬明甚至沒有發表過任何一句觀點鮮明的話。在一個主張個性的時代他顯得過于溫和,他強調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朝著自己想要的目標一步步走下去就好。“我不喜歡攻擊別人,每個人做事都會有自己的角度,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對方就是錯的。”
“80后最大的特點就是無法歸類。每個80后的人都是不一樣的,做的事情不一樣,走的路也不一樣,各有各的興趣愛好,強調個人有個人的特點。”
80后人畢竟還很年輕,生活的積累不夠,經歷也只是簡單的校園生活,所以有評論家說80后作家的作品稚嫩、淺薄。郭敬明認為雖然年輕作家的經歷不是很豐富,不過只要對生活有著敏銳的觀察力,還是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素材涌現,這需要一個過程。
去年對于郭敬明來說可謂多事之秋,作家莊羽以郭敬明所著《夢里花落知多少》一書在故事情節、人物特征、語言風格等方面抄襲其作品《圈里圈外》為由,將郭敬明告上法庭。當時的郭敬明把手機關了,拒絕了所有媒體的采訪,似乎刻意回避著大眾,遠離了大家的視線。最終這場耗時一年之久的侵權官司以法院判定郭敬明抄襲而暫時畫上了一個句號。
郭敬明說他不想參與成人世界的斗爭,不過每一個人都不可能逃避長大。“我會慢慢學著成長,不會像以前那樣去拒絕,去逃避,現在會學著應該怎樣讓自己更加成熟。”
郭敬明說:“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就OK了。”在他身上看不到那種年輕人特有的心高氣傲,“只是盡量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讓別人看到我一直在努力。”
(林 飛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