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清軍肆虐,百姓流離失所。驛道上隨處可見逃亡的難民,清兵鐵蹄過處,空城無數。
這天,又一隊難民涌入滄州城中。滄州以武聞名,民風剽悍,城中不論老少幾乎都是練家子,其中有不少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因為清軍一直不敢輕易攻打,滄州便成了附近難民的匯聚地。
難民進城不久,集市西邊就新開了一家木匠鋪。店主是個黑瘦的老頭,一張老臉上滿是褶子,像刀刻的一樣,兩只眼睛卻炯炯有神。另一個幫工的是他兒子,長得濃眉大眼,赤銅色的胸膛透著一股蠻勁兒。
父子倆是從外地逃難來的,為謀生路,就操起了老本行。老木匠自稱姓王,別人便都喊他王木匠,又聽他叫兒子小五,便喊小木匠“王五”。
王木匠的手藝很好,尤其是一柄刻刀法使得是出神入化。無論什么樣的木頭疙瘩,到他手里用刀轉一圈,像變戲法一樣就成了菩薩、羅漢、花草、松柏、仙鶴,全都栩栩如生。更讓人叫絕的是,他做活從不用尺線,一刀下去不差分毫。當時難民中有不少老弱病殘,一路趕來早已支持不住。這會兒腳步一停,一口氣接不上,人就不行了。辦葬禮自然要棺材,王木匠不僅手藝好,為人也仗義。有時碰到實在窮困的,不但給白干活,還接濟些錢糧。漸漸地,“神刀老王”的名聲在滄州城中傳開來。
一個外來人居然在滄州城立起“神刀”的名號,這讓許多本地人不滿。度量大的調侃一番也就罷了,那些小肚雞腸的可就別扭了,心里老盤算著要折一折他的威風。
這天中午,王木匠和兒子蹲在門口吃飯。父子倆正說著話,對面巷子拐過來了六條大漢。為首的是本地的地痞頭子,姓羅名虎,整天游手好閑,欺男霸女,人稱“羅老虎”,后面幾個也都是滄州城有名的痞子。
王木匠見到有人來,忙放下飯碗迎了上去,笑道:“這幾位爺有什么要做的?”羅虎上下打量了王木匠一番,突然大笑起來,指著王木匠的鼻子道:“你就是那個什么‘神刀’?”王木匠愣了一下,趕忙賠笑道:“大爺見笑,我一個木匠哪敢稱什么‘神刀’,不過是大伙取笑小老兒罷了。”羅虎黃眼珠子一轉,說道:“聽說你手藝不錯,大爺家的狗今天死了,你給打副棺材。”說完,同來的幾個人就哄笑起來。
王木匠臉色一變,知道今天遇上存心找茬的人了,但還是賠著笑臉說道:“大爺說笑了,小店雖不是什么百年字號,卻也有自己的規矩,不是什么飯都吃的,還請客官體諒?!?/p>
羅虎聞言大罵:“你一個打棺材的糟老頭還敢跟老子談規矩!今天這飯你要是不吃,以后都不用吃了!”說罷,上前一腳踢飛了王木匠放在地上的飯碗。
這時一旁的王五再也按捺不住,提起拳頭就向羅虎砸去。羅虎手腕一翻,拿住了他右手上穴道,王五有力使不出,右手像被鐵鉗夾住了一般,不由得又驚又怒,左拳也照羅虎面門揮了過去。羅虎冷笑一聲,左手上揚,就勢粘住了王五來拳。一旁的地痞見大哥一出手便占了上風,都喝起彩來。王五拼命掙扎,憋得滿臉通紅,無奈穴道被人制住,手上一絲勁也提不起來。羅虎見狀更是得意,正待擰折了王五雙臂,好好出一出風頭。突然一股大力迎面而來,原來王五雙手被制,心中發狠,一低頭就撞了過來。他自幼干活,一身力氣,羅虎正春風得意毫無防備,竟被他一下推了個跟頭,鬧了個灰頭土臉。圍觀人群登時發出一陣哄笑。這下羅虎惱羞成怒,招呼其余地痞一擁而上,圍住了王五就要動手。眾人見王五力氣雖大,卻絲毫不懂武功,不由得都為他捏了把汗。
突然人群中傳出一聲大喝:“住手!”只見一個中年人走了出來?!拔航填^!”有人低呼道。這中年人就是滄州城中的第一刀客,人稱“金刀屠虎”的魏天雄魏武師。羅虎見狀諂笑道:“原來是魏教頭,您來得正好。誰不知您是咱滄州城里使刀的第一好手,今天這個打棺材的老頭居然敢自稱神刀……” 魏天雄撩了他一眼,斷然喝道:“滾!”羅虎挑撥不成,恨恨地盯了魏天雄一眼,愣沒敢發作,悻悻地帶著手下離開了,圍觀眾人頓時都拍手稱快。
王木匠上前對魏天雄作了一揖,說道:“今日多虧了魏大俠,小老兒感激不盡!”說罷又招呼兒子過來拜謝。王五傻乎乎走過來就要下跪,魏天雄忙伸手去托,只覺王五力道驚人,竟險些沒托住。魏天雄對王五道:“你想不想學武?我可以教你刀法?!蓖跷迓勓源笙?,轉過臉去看爹。不料王木匠臉色一變,冷冷道:“多謝魏大俠美意,只是小兒天資愚鈍,不是這塊料?!蔽禾煨勐勓圆挥梢汇?,要知道,他可是滄州城中第一把刀,誰要是被他看上那可是不小的福分。今日見到王五天生神力,本想收入門中,誰料竟被王木匠一口回絕……還待多言,王木匠卻拉了兒子轉回店中去了。圍觀眾人都紛紛指責這老頭忘恩負義,不識抬舉。
王木匠不讓兒子學武,王五卻偷偷地跑去找魏天雄拜了師。他白天在店里幫爹做活,晚上等王木匠睡了再偷偷跑去跟魏天雄學刀。一天晚上,師徒二人正在對拆招數,魏天雄使一招“驚濤拍岸”,刀法連綿不絕,有如滾滾波濤,直向王五襲來。王五橫刀胸前,正要以“劈波斬浪”來接招,忽然跳出圈外,望著前方怔住了。原來王木匠見兒子白天干活乏力,早已起了疑心,這天晚上便多留了個心眼,果然抓到了正在練武的王五。魏天雄見王五忽然停招,問道:“怎么不練了?”王五訥訥地叫了聲:“爹?!蔽禾煨刍剡^頭才看見了站在身后的王木匠,不由得暗暗心驚:怎么自己竟沒發覺有人走近? 王木匠鐵青著臉走到王五面前,怒道:“還不跟我回去?”王五“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爹,您就讓我練武吧,等我練好了武功,就沒人敢欺負咱們了!”魏天雄此時也走了過來打圓場:“王大哥,此事也不能全怪小五,我見他心誠,又是塊練武的好材料……”話為說完,只見刀光一閃,王五右手小拇指已落了下來,王木匠拋下一句“誤人子弟!”,便扶起王五走出門去。
魏天雄隨后便大病一場,整個人像傻了一般,嘴里整天念叨著:“我誤人子弟……他那一刀……一百個我也擋不住……我瞎了眼……誤人子弟,白練了幾十年刀……?!背抢锶硕颊f他是被王木匠給氣糊涂了。
王五自那以后便再也不吵著要習武了,沒了右手小拇指,也肯定不能再練刀了,老老實實地每天在店里幫工。
時間一晃就過了三年,這時候清兵差不多已占領了全國。滄州周圍的幾個城鎮都已被清軍攻克。滄州眼看就要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可全城沒有一個人逃出去,男女老少都摩拳擦掌,準備和清軍決一死戰。
這天夜里,又是一大隊難民涌進城來,守衛雖然覺得今天有些古怪,但看他們俱是手無寸鐵,便放進城來。 誰料天一亮,城中竟布滿了手執刀槍的清兵,城頭上的旗子也已換做了清軍大旗。原來滄州縣令早已投降清軍,暗中設計,讓清軍兵不血刃就攻下了滄州城。百姓悲憤莫名,大罵縣令豬狗不如。 不久,城內便貼出了蓄發留辮的告示,圍了許多人觀看。百姓大都不識字,待有人念出之后,頓時群情激憤,有幾個年輕人不待念完便沖了上去,把告示扯了下來撕個粉碎。一旁的清兵見狀就想抓人,有人大喊:“和韃子拼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兩方便斗了起來。無奈百姓雖有武功在身,但手無寸鐵,再加上清軍訓練有素,漸漸落了下風,死傷慘重。戰至日落,血染長街,百姓已傷亡過半,終于抵擋不住了。幾名帶頭的都被抓獲,判明日問斬。
第二天一早,縣令戴著頂戴花翎,在清軍的護送下前去法場監斬。沿途百姓大罵,而他卻若無其事,壓低帽檐趴在桌上睡起了大覺。犯人都被用黑紗蒙面押上斷頭臺,以白布為簾同臺下隔開。縣令頭也不抬,伸手抓過監斬令往地上一扔,又繼續打起了盹兒。劊子手大刀手起刀落,幾個起伏就染紅了白布簾,隨后縣令便騎馬離去。
又過了一天,城中清軍忽然大亂,挨家挨戶地搜查起來。有人說,昨天被砍頭的那幾個居然是滄州縣令和清軍的頭目!不久清軍便查到了王木匠的店鋪,里面早已人去店空。這時才有人想起來,昨天那個劊子手好像是用左手拿刀行刑的。又有人說,自從王五右手小拇指斷了以后,王木匠家在每天晚上總是能聽到乒乒乓乓的聲音。后來,又有從外面做生意的人回來說在東北一帶見過王木匠父子,他們好像加入了一個叫“大刀會”的組織……王木匠和他的刀法從此便成了滄州城中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