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壇的悲劇
據2006年3月13日《重慶日報》報道,一中年男子在打麻將,“奮戰”了一整夜外搭一個上午后,他突然暈倒在地,待眾人將其救醒后,該男子又變得狂躁起來,不但亂打亂踢,還有抽搐現象。幸虧牌友及時將這名患者送往市急救中心救治。
本刊視野:工作之余玩玩麻將,可消除疲勞、陶冶情趣,或以牌會友,其樂無窮。但玩麻將必須適可而止,若是入迷成癮,就會危害身心,出現不良后果,甚至引發悲劇。
1、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迷戀麻將后,經常不午睡,甚至通宵達旦,大腦長時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勢必引起整個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導致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引發頭暈、頭痛、疲乏、視力模糊、記憶力及判斷力減弱、失眠多夢等。
2、心腦血管急癥:日以繼夜搓麻將,如再與賭博掛鉤,無論是輸是贏,將給玩者帶來強烈的精神刺激,使中樞神經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如此疲勞加興奮,也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組織釋放兒茶酚胺,激活了血小板,使之發生凝聚。另一方面,還會促使心腦血管強烈痙攣,這就易于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腦血栓形成、腦出血等危癥。
3、低氧環境損傷大腦:玩麻將者,多是邊玩邊吸煙,室內煙霧彌漫,空氣污濁。如臨寒季,則關窗閉門或使用空調,玩者則長時間處于低氧環境中,勢必損傷大腦,引發頭暈腦脹、疲乏無力。
4、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迷上麻將后精神高度集中,不能按時用餐,或在饑餓情況下狠吞虎咽、吃點東西填填肚子,這就擾亂了人體內生物鐘,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甚至導致胰臟和肝臟功能異常和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癥。也由于精神緊張和缺少體力活動,致使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小,從而引起食欲不振、腹部悶脹、惡心嘔吐、大便秘結。
5、久坐引發諸多疾患:迷戀麻將、久坐不起、可誘發以下幾種疾患。
(1)靜脈回流受阻:久坐后靜脈血流受阻,加之地心引力作用,血液瘀于下肢,可致下肢靜脈曲張、雙腿麻木、肌肉無力、甚至肌萎縮、稱為“麻將腿”;瘀于直腸附近痔靜脈叢,可誘發痔瘡、肛周膿腫、肛瘺;瘀于盆腔,可誘發盆腔炎、痛經及其他婦科病;男人則可誘發前列腺炎;由于久坐臀部皮膚長時受壓、血循環障礙,易誘發皮膚炎癥。
(2)致癌:德國學者研究發現,久坐不動易患癌癥。因人體免疫細胞數量隨活動量增加而增多,久坐不動則免疫細胞數量減少,從而成為致癌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久坐者其結腸蠕動減弱,糞便滯留腸道時間延長,致癌因子接觸腸粘膜機會增多,容易發生結腸癌。
(3)神經和肌肉勞損:由于久坐麻將臺,腰背挺直,背部肌群持續緊張,椎間盤和棘突間韌帶也長時間處于僵直狀態;另一方面還會使骨盆和骶髂關節負荷過重。久而久之,將導致腰背僵硬疼痛、下肢麻木、痙攣疼痛、肌萎縮、浮腫等病癥。
(4)全身瘀血,促進衰老:研究證實,老齡人,不論患病與否,其血液都是濃而粘滯,且解剖發現,都有不同程度淤血。人體淤血,諸臟器就得不到足夠的氧氣、激素及營養物質的供應,久而久之,臟器則衰退,血循環更加緩慢,如此形成惡性循環,人體必加速衰老。而迷戀麻將者,一玩就坐了半天一天,甚至通宵達旦,無疑將導致血液淤滯,人體早衰。
6、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迷戀麻將,情緒緊張,可引起胸腺功能減退,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增加癌癥和各種感染的發病率。
7、麻將是疾病的傳染媒介:麻將牌經眾人之手,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防疫部門檢查發現,一只麻將牌上可沾染800多萬個致病微生物。其中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結核桿菌等細菌以及多種病毒,極易引起某些傳染病的交叉感染。由于沉湎于無休止的玩牌,必引發影響休息、妨礙睡眠、情緒不穩、消化障礙、營養不良等一系列連鎖反應,這就削弱了人體免疫力,大大增加了病原體感染的危險性。
8、道德危機:玩麻將時,當玩到論輸贏、爭高低,特別是加上金錢刺激后,勢必引起利益沖突,導致親友反目,甚至動手打起架來,更有甚者,經常以麻將為賭具,走上犯罪道路。
上述諸多迷戀麻將造成的弊端,應予重視和警惕。
男子“處女情結”嚴重 為迎娶女友兩度開顱
據2006年2月23日《南方都市報》報道,一28歲的男子因女友非處女引發精神病變,2005年10月,他趕到上海接受了開顱手術。手術并沒有改善他的病情,“想得更厲害了,聽到有人說話就好像在講這件事。”今年初,他找到了廣東某醫院,要求做第二次開顱手術。當問及手術前是否擔心自己出事?他說,如果失敗了就再做一次,女朋友是他理想的結婚對象,想治好病,跟她結婚。
本刊視野:英國媒體有報道稱,一項考古學發現表明,開顱手術早已有之。從英國泰晤士河岸邊發掘的一個青銅器時代的頭蓋骨證實了英國早在4000年前就已經有了頭部手術。在我國歷史上,也有關于開顱手術的記載,最著名的就是神醫華佗與曹操的故事。曹操身患“頭風”,華佗為他診治,說要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曹操疑心華佗要害他,下令把華佗關進監獄。雖然這只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但在遠古時期,開顱手術的確已經出現。
開顱手術引起最大爭議的也許當數2004年時的開顱戒毒了。很多人為了擺脫毒品對自己的折磨,聽到開顱手術可以戒毒,就像是抓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紛紛走上了手術臺,可是很多手術戒毒的吸毒者,在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毒品復吸和性格異常、記憶力衰退、嗅覺喪失等其他反常現象。于是,2004年10月15日,衛生部發出通知,在全國范圍內緊急叫停了開顱戒毒手術。
開顱手術戒毒停止了后又出現了開顱治療精神疾病,那么對于這個手術一些專家又有什么看法呢?上海市精神衛生臨床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王祖承教授表示,雖然對各種精神病的相關靶點已有一定研究,但現代醫學的發展,還不足以揭開工程浩繁的精神病的“神秘面紗”,在精神病的病因尚不夠明確的條件下,做外科開顱手術可能有很大的破壞性,其實這只是種“沒有辦法的辦法”,迄今為止還存在較大爭議。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曾在國內較早開展精神外科手術,該院神經外科江澄川教授表示,手術并不如病人期待的那樣樂觀,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精神病問題。由于精神外科靶點極多,長期療效很難確定,不少病人術后幾個月內看似恢復正常,但時間一長,又會再度復發,此時即使再做手術,病情也很難控制。
“開顱治精神病”不良后果主要有:
●由于腦手術不夠成熟,可能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惡性后果;
●少數病人在術后可能出現神經系統的局部出血、壞死,表現為手腳不靈便等并發癥;
●不少病人術后幾個月內看似恢復正常,但時間一長,再度復發,非但沒有好轉,還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享受“紫光浴” 全家變“兔子”眼
據2006年3月3日《楚天都市報》報道,王師傅買了一臺紫外線消毒燈。一日吃過晚飯,他打開消毒燈,想給家里殺殺菌。自己則和妻子、兒子一邊看電視,一邊享受“紫光浴”。當晚約10時,全家人眼睛突然紅腫、劇痛,無法睜開。后經醫生診斷為電光性眼炎。
本刊視野:紫外光殺毒價廉、高效、安全,可以殺滅很多設備和空氣中的細菌,常用于醫院的消毒等。
眼球被紫外線照射后,引起角膜、結膜表淺組織灼傷,發生角膜、結膜炎性反應稱電光性眼炎。多發于電焊或金屬熔鍛及觀看電焊的人。一般接觸紫外線后,經過3~8小時的潛伏期而發生癥狀。另外,長時間受紫外線的照射還能夠引起白內障。有證據表明,紫外線能損傷視網膜,包括其神經細胞。眼睛暴露在太陽光下的時間太久能夠引起中心視網膜的病變,并使人的中心視野出現盲點。雖然我們現在不能準確地知道紫外線對眼睛損害的范圍及其大小,但人們在太陽下活動時要保護自己的眼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夏季戴太陽鏡可以避免陽光刺目,減少紫外線輻射對眼睛的傷害,優質太陽鏡應能濾75%以上的太陽光。因此,外出時,特別是旅游、游泳時,應戴大檐帽子和深色墨鏡用來遮蔽紫外線。老年人戴太陽鏡可有效預防患白內障。購買太陽鏡時應選擇那種表面有過濾紫外線涂層的鏡片,或者是像鏡子反光的那一種,效果最好的是偏正鏡。過濾紫外線效果最好的鏡片顏色是灰色,它能使人們更好地分辨顏色;其次是茶色,再次是綠色。暗綠色的太陽鏡可吸收較多的紅外線和紫外線,藍色太陽鏡會干擾人的視力,影響人分辨交通信號的顏色,故不宜使用。即使一般的眼鏡,也會濾掉一部分紫外線,鏡片大要比鏡片小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