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的秘密
南京的黃女士近日生病住院,之前她投保了兩家公司的附加醫療險。出院后,便拿1000元醫療單據分別到兩家保險公司索賠,本來黃女士以為會拿到1600元的保險金(都按照80%比例給付),沒想到總共只拿到了1000元的保險金。
保險公司經辦人員告訴她說,她投保的兩份保險都是補償性質的,不能超額給付。而黃女士清楚記得同事買了2份住院醫療險,生病住院后得到了兩份保險金,為什么她就不能得到這樣的給付呢?
其實,黃女士遇到的是醫療險的不同給付方式問題。在醫療險中,醫療費用的給付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定額給付方式,另外一種是補償方式。
定額給付方式是不考慮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多少的,保險公司按約定的金額給付保險金。目前市場上的醫療險大多是定額給付住院醫療險,這類醫療險不存在重復保險的問題,不管投保幾份保險,都能得到相應的給付。黃女士的同事投保的便是此類保險。
補償方式是在保險金額的限度內按照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進行補償,類似于“報銷”。但這種方式極易造成醫療費用的浪費,被保險人會沒有限度地用醫用藥,所以現在的補償型醫療險條件很“苛刻”,如規定了每次理賠的限額、停掉了個人門急診健康險等。
由于補償型醫療險不能超額給付,因此容易產生多買浪費的問題,黃女士就屬這種情況,她投保時沒有搞清楚補償方式的含義,在營銷員的推銷下,稀里糊涂地投保了兩份補償型保險。
為避免黃女士這樣的情況發生,保監會即將實施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中,對補償型醫療險的銷售作出了嚴格的規定。
一是保險公司銷售費用補償型醫療保險時,應向投保人明確詢問被保險人已有的社會醫療保險和其他費用補償型醫療險的情況,并在投保單上載明保險公司承擔的責任范圍和收取的保費,由投保人在投保單上簽字確認。
二是保險公司不得誘導被保險人重復購買保障功能相同或類似的費用補償型醫療險。保險公司銷售費用補償型醫療險時,應書面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生效條件、理賠程序、理賠票據要求以及保險公司承擔的責任范圍,并經投保人簽字確認。【據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江遠清/文】
文章觀點,僅供參考
編輯/吳雨
就醫時:說清楚、講明白
由于看診時間有限,醫師沒有辦法一次花很多時間與病人天南地北、漫無目地的閑聊,因此如何把握時間,把重要、相關的訊息簡單明了地告訴醫師,協助醫師正確診斷并提供適當處理,正是做一個聰明病患最基本的工夫。
就醫原因,簡稱“主訴”( Chief Complaint),就是用一句話明確地說出病患這次就醫最主要的原因。舉例來說,兩個月內體重不知為何減輕了十公斤,或是最近三天咳嗽有黃痰,或是最近半年來發現血壓偏高,這些都是很常見的主訴。
當然,癥狀不會如此單純,因此必須更進一步清楚地描述。以腹痛為例,要明確指出疼痛的位置、疼痛的性質(悶痛、絞痛、脹痛等)、發作的型態(突發、持續、時有時無等)、一次發作持續多久時間、多久會發作一次。
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發作(空腹、飯后、睡覺、不定時等)、用什么方法會改善(喝牛奶、吃東西等)?什么情況下會更嚴重(喝茶、喝咖啡、緊張等)。
如果有其它癥狀,也請一起陳述,例如惡心、嘔吐、腹瀉、發燒、發冷等,同時期發生的癥狀都請一并說出來。
很多時候,您可能為了同樣問題已看過其他醫師,這時也可以說出之前的診斷、治療方式與療效,供后續醫師參考,避免重蹈覆轍。
在醫師開處方之前,如果您曾經有藥物過敏反應或是目前懷孕,請務必明說,以免發生不良后果。
如果您有慢性病、手術或長期服用的藥物,也請告訴醫師,因為有些藥物會加重原有病情,或是與其它藥物發生不良的交互作用。
上述事項好像很多,記不住怎么辦?沒問題,只要事先在紙上寫下來,條理分明,您一定可以成為醫師都佩服的聰明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