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行——負氧離子大吸收
下雨時空氣中含有大量的負氧離子,它們有“空氣維生素”的美譽,令人備感清新、愜意,有助于降低血壓、松弛神經、消除郁悶。此外霏霏細雨對肌膚的輕柔按摩,也可以增強機體對外界環境的應變力,能有效預防感冒。
提醒:1.熱身后再進入雨中。2.在雨中的時間不可太長,一般10分鐘左右足矣。3.結束后立即用力擦熱全身,最好洗個熱水澡,再喝一杯熱水。4.選擇下小雨的日子、至于大雨就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了。
水中跑——打造完美生理曲線
水中跑能大大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加快體內糖原分解,防止脂肪過分堆積,同時能增強食欲、促進消化吸收。對預防神經衰弱、改善腦部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也很有效果。另外,水流的按摩作用還能減少肌膚的松弛與老化,使肌膚光潔、富有彈性。長期堅持水中跑還可以調節人的姿勢與脊柱的生理彎曲,打造完美的生理曲線。
提醒:1.熱身后再進入水中。2.循序漸進,在水中慢跑應控制心跳速度不超過每分鐘110~130次,并與休息交替進行。
冷水浴——給你的白細胞增殖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冷水浴的“寒顫”沖擊能使細胞立即反應,釋放大量電能,使體溫在短時間內升至40℃。有瞬間高溫殺死微生物、病毒的作用,并能刺激細胞活動,延長細胞活力,顯著增加白細胞數量,提高人體免疫力。冷水浴還能加強身體血液循環、改善血液質量,防止血栓形成;增強腸胃蠕動能力;幫助增加皮下組織的養分供應及皮脂腺分泌,使皮膚健康、富有彈性。冷水浴的另一好處是在鍛煉體魄、增強抗寒能力的同時,減少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提醒:1.熱身后再開始。2.與熱水浴反復交替進行效果更佳。3.年長者、體弱者、高血壓病人不要嘗試。
赤足行——激活你的“第二心臟”
根據生物全息理論,足底是很多內臟器官的反射區,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赤腳走路時,地面和物體對足底的刺激有類似按摩、推拿的作用,能增強神經末梢的敏感度,把信號迅速傳入內臟器官和大腦皮層,調節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另外,經常使雙腳裸露在新鮮空氣和陽光中,還有利于足部汗液的分泌和蒸發,增進末梢血液循環,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預防感冒或腹瀉等癥。赤足走的另一種功效是釋放人體積存過多的靜電。對于幼兒來說,足底皮膚與地面的摩擦還可增強足底肌肉和韌帶的力量,有利于足弓的形成,避免扁平足的發生。
提醒:1.赤腳走時注意不要踩到尖銳物。2.結束后用熱水好好來個足浴。
退步走——加強對小腦的鍛煉
倒走與向前走使用的肌群不同,可以彌補后者的不足,給不常活動的肌肉以刺激。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倒走可以鍛煉腰脊肌、股四頭肌和踝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從而調整脊柱、肢體的運動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長期堅持倒走對腰腿酸痛、抽筋、肌肉萎縮、關節炎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更重要的是,由于倒走屬于不自然活動方式,可以鍛煉小腦對方向的判斷和對人體的協調功能。對于青少年來說,倒走時還有預防駝背的功效。
提醒:1.進行退步走要注意安全,不要跌倒。2.鍛煉時不要向后扭頭,否則,不但達不到鍛煉的效果,你的頸椎也吃不消。3.可以前后走交替進行。
沙上跑——愈跑愈白皙
沙上跑與赤足行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都強調對足底的刺激。在粒粒細沙上慢跑能刺激副腎上腺組織,促進激素分泌,使肌膚變得白皙而富有光澤。而且時機最好選在熱浴之后,因為熱浴后的足底對體內“信號”的傳遞更為敏感。如果你恰好與大海為鄰,可以每天早晨或傍晚在沙灘上跑二三十分鐘。
提醒:除了沙子,光滑的鵝卵石也是好選擇。
倒立行——給臟器減壓
這是歷代僧侶的健身養心之法,難度比較大。倒立對人體來說是一種逆反姿態。倒立時全身各關節、器官所承受的壓力減弱或消除,某些部位肌肉松弛,同時血液加快涌向頭部。可對因站立引起的各種病痛起到預防作用,并且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內臟功能,起到松弛肌體的健身效果。
提醒:1.開始時可以請人協助。2.實在難以完成不要勉強。3.注意手部不要受傷。4.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進行,以防出現意外。5.由于倒立會致眼內壓增高,所以,青光眼、高度近視、糖尿病或視網膜血管病患者慎行。
爬著走——孕婦得好幫手
爬行不是幼兒的專利,你也可以一起來湊熱鬧。長期的直立使人體極易誘發腦血管病變和脊椎、腰肌勞損。孕婦進行適度的爬行可增強腹肌力量,預防難產,產后爬行則有利于子宮復位。
提醒:1.爬行時穿一些寬松、舒適的衣物。2.給膝蓋戴上護膝。3.爬速宜慢,爬幅宜小,重復2~3次,間歇20~30秒。
側步行——你的腰肌可以更有力
世界上99.99%的動物都是直行,只有螃蟹橫著走。側向橫行過程中身體隨時伴著交叉足移換重心,兩手按步伐自如地扭擺,注意保持節律感。側步行有益于鍛煉腰三角肌和臀部肌群肌力,加強髖、踝關節靈活性,提高人體平衡能力。
提醒:可以和孩子們一起來進行這項有趣的運動。
手跑——躺著也能健身
手跑是以手為中心進行的健身活動,不僅花費時間不多,對場地也沒有嚴格的要求。這種鍛煉可以活動開整條手臂的所有關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與慢跑相似的健身效果,并有助于防治肩周炎、關節炎等疾病。具體方法是仰臥身體,雙臂向上伸直,活動手指,甩動腕肘部,伸展手臂等,也可以模擬蹬自行車的運動,但要有意用手臂發力。每次堅持2分鐘左右。
提醒:1.可以假想一沙包做對手,握拳重擊,每次揮拳100次。2.可以取一枕頭盡力拋向空中,落下時穩穩接住,用力去做,每次堅持3分鐘左右。
倒吊——給關節做放松
這種孩提時的游戲,不但可以充分放松腰腿關節,使身體壓力消失殆盡,而且還有治病健身的功效。美國矯型學家馬丁就讓病人用雙腳勾在單、雙杠或其他固定架子上,成倒吊狀態,來治療腰酸腿痛、坐骨神經痛、關節炎等。
提醒:1.時間不適宜過長。2.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進行此項鍛煉。3.青光眼和高度近視患者不宜進行此項鍛煉。
編輯/徐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