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苦旅”這句話與中國的另一句老話“懷才不遇”,總像一對孿生兄弟,有的藝術家總也撞不上“天時地利人和”,其結果是使多少藝術家抱恨終生或遺憾轉向。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開放和中國加入WTO的步伐加快,文化也日益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將美國的歌劇帶到中國,將中國的藝術團帶到美國,這是多年來,眾多海外文人、藝術愛好者的一個難以企及的遙遠的夢。
首先文字的不同、社會背景的不同,本身就是一個大障礙,更何況120人的交響樂團、大型歌舞劇團,別說這些演員、明星的飲食起居等是大問題,就那些貨運的服裝、道具、價值連城的樂器的巨大開銷,誰來買單?少說50萬美元,多說兩百萬!資金的困乏,攔在每一個路口,因而,夢,總難于落不到實處。哪怕是中國頂級的話劇團——北京人藝和劇團最優秀的保留劇目——中國著名作家老舍的不朽劇本《茶館》,也得經歷四年的時間,從北京走到紐約;同樣地,美國著名交響樂團辛辛那提POPS和樂團的電影音樂大師們,也得等上好幾年,轉折好幾站,才能從美國中西部走到中國人民大會堂。
然而,即使蓽路藍縷,即使再百轉千回,對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有著難解的中國情結的石新平,卻近乎執著去做這一件跨越地域突破歲月時空的異國文化夢。促使中西文化交流,東成西就,在他看來,文化的傳播并不是苦旅,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幾年來,他就這樣一路風雨一路歌走了下來,成為中美文化產業上不僅最為活躍、且最有市場成效的“文化使者”,使人們對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這話題不禁重新審視,其結論是:有時候文化不再是苦旅。
激情——“讓我做出了偉大的決定”
石先生的知識坐標是由科學和藝術兩大主線構成的,這兩大主線是一橫一豎地延伸著,而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育,就像一個交叉點,將科學和藝術連了起來。
石先生出生于知識分子的家庭,良好的家庭背景讓他有幸生活在濃郁的文化氣氛中,而這濃郁的文化氣氛又具有濃重的外國色彩。由于父母從事對外工作,石先生從小就在中國最有名的劇院——北京友誼賓館劇院看演出。年紀小小的石新平坐在劇場看劇表演時,總是夢想著自己有一天能上這樣的舞臺演出。但他的父母更認為孩子應該讀名校,而不是登臺演出。于是,石新平小小年紀就知道他的“登臺演出”一定要和“就讀名?!甭撓翟谝黄?。石先生考上北京大學高分子系高分子專,畢業后又去中國科學院讀碩士。
“愿我的歌聲陪伴你,為你帶來歡笑,為你驅趕憂愁”,石新平說這歌詞一直激勵他,讓他激情——哪怕是在他生活最低潮時,也絲毫不減?!爱斨袊嗄旯澞坎コ鑫易鞯那訒r,我心里的激動遠遠超過拿到北大錄取通知書。”

高校求學七年后,出國的浪潮將石新平沖到美國。他的第一所來美后的學校是Temple Univ。他立即參加學校的學生合唱團,和美國學生一塊兒登臺表演——這為他以后與美國演員相處如魚得水打下基礎;他同時也參加當地歌劇院的合唱,也在劇中當群眾演員。在此期間,他還拜下兩位美國名師一一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John Sullivan教授和年近八旬的紐約市歌劇院City Opera的男高音CarlOlson給他上課。有一天,石先生認為自己確實愛音樂勝過了愛科學,在三思后終于決定告別高分子博士學位,去到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讀商業碩士。
“這是我最大的決定。這一決定從此讓我看到科學是和文化能夠連在一起的。在商學院,我遇到不少從事音樂藝術等文化管理大公司總裁,他們的人生經歷向我展示:我也可以上臺表演,我也可以管理演員,我甚至可以有自己的演出公司或經紀人公司。商學院讓我認為文化是可以成為產業的;我可以從事文化產業的工作。商學院畢業后,我去華爾街的公司工作,當房地產金融分析師,每小時70-80美元;然后,我用這收入去從事當時沒有任何收入的個人愛好和激情所在:業余演出。”
執著——“讓我無悔地揮灑著汗水”
2002年10月,石新平的機遇來自小提琴家余麗娜將在紐約的卡耐基音樂廳領銜黃河音樂會。石新平憑著在商學院所學到的知識和對音樂市場的敏感,讓他認識到這將是他能否在音樂、文化、文藝市場立足的決戰時刻。天時地利人和全有了一——余麗娜本人有很大的號召力,“名星賣座、影星賣場”,這是好萊塢的名言,否則為什么一場音樂會,一部電影,歌星、影星的開銷,往往會耗資全部費用。余麗娜在中港臺和海外都名氣震天,人緣又好,石新平本來打算找人協辦,但波士頓的主辦人擔心在紐約舉辦音樂會風險太大而后退時,石新平毫不猶豫地跳進去。次日,他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那是2002年4月。
在接近演出的兩個月中,石新平說他是在高速公路上玩命,“自己親自送票到每一個托買票人的手中?!笨突膱龅?,一晚就要30000美元租金,石新平在那2個月中,跑了近1萬公里,在紐約、新州和康州三州,跑得車都快要燃燒了。有時為了2張票,也會親自開車去送票、結帳,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了進去,有時半夜還會將票送到紐約,新澤西州的金門超市成為他一日一餐的點。
“那是在創業期間,白天,我在中城一家房地產大公司做財務分析師,每小時80美元,我的哪一位美國同事會想到一下班我就會開車在三個州高速公路上狂奔!哪怕就是將卡耐基的3000個座位都賣完了,我的實際收入和我的汗水付出,能相等嗎?”石新平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音樂會的3000張門票全部售罄,演出的當天,當余麗娜在臺上獻上她美麗的琴聲時,當臺下3000名觀眾屏息靜聽時,石新平的兩只眼皮卻怎么也睜不開來。音樂會結束的時候,他突然想起還有一件事沒辦,頭腦即刻清醒過來,飛奔出音樂大廳:他忘了給名星買花。
使命——“讓我成為中西文化的撒播者”
第一場演出很成功,但接下來的好幾場演出,有賠有賺。但石新平認為其中《黃河頌》最終是成功的,盡管票運不好,但影響很大?!饵S河頌》演出后,中領館邀請了200多名中外著名人士歡聚一堂慶祝演出成功,影響深遠。
石新平認為,歸根到底,《黃河頌》是一場蕩氣回腸的音樂會,黃河頌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充滿著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他和他的朋友都非常喜歡,那些抗戰時期的老歌,將他們帶回中國的過去,激起華人的民族情和愛國心。
緊接《黃河頌》的演出后,石先生又接下一張大單子:中國品牌公司“始創國際企劃有限公司”AICI一一一個專為企業創立品牌形象的中國品牌公司、2008年奧運會會徽設計“中國印,舞動北京”(Chinese Seal,Dancing Beijing)設計公司,受中國當地政府所托,要在美國尋找一個演出代理公司負責安排到該城市演出,通過中轉關系他們找到石新平先生安排上演新劇目。其時,石先生在中國已十分出名,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黃河頌”。
這是石新平先生創立自己文化公司品牌的絕佳的機遇,這是他藝術之旅的完美的轉身。
“我的專業知識,此時幫了不少大忙。每周,我要看上2-3場百老匯和off-broadway的演出,力圖知道美國市場在找什么,又如何將美國市場的節目和形式介紹到中國,整天,我的腦子想的就是這事。當‘始創’找到我時,我立即想出一個好點子:將好萊塢的大片音樂推過去。這些大片,如哈利·波特、獅子王、泰坦尼克等都為中國人熟知和喜愛?!?/p>
“如果我沒去哥大商學院,我決不敢貿然從事這個行業。文化管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做名樂團、名演員的經紀人,非一般人可行。首先:你如何包裝他們就是一大問題。包裝不到位,賣點沒找好,一場成本150萬美元的演出,可以讓你血本無歸?!?/p>
石新平先生后來接下《茶館》這部大劇,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弘揚中國的文化,費盡辛苦,安排在PaceUniversity——美國總統最后論辯的大禮堂演出。是的,好劇來了,就應該讓大家捧場,不僅自己看,更讓美國朋友看!文化是魂,友情是橋!
這是美國屈指可數的一流的話劇劇場,當石新平先生看到中國的話劇在這樣高規格的劇場成功演出的時候,他的臉上的笑容也隨著樂曲的節奏的起伏而蕩漾開來,因為他深深知道:一粒種子,被飛鳥叼走,只會成為一頓美餐,而撒播到廣闊的土壤上就會繁育出一片茂密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