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的名貴在于它百看不厭的藝術魅力,其釉色是自然形成而非人工描繪。每一件鈞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正所謂“窯變無雙,鈞瓷無對”。每一件鈞瓷都具有極高的鑒賞和收藏價值。古有民諺曰“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現在民間又有新的諺語“雅堂無鈞瓷,不可自夸富。”收藏幾件鈞瓷,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收藏和經營鈞瓷的人,常常也會因鈞瓷的神奇沾染幾分傳奇的色彩。
本期我們要走近的鈞都瓷業(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建峰就是這樣一個和鈞瓷結有奇緣的人。從1984年入職中國工藝品進出口公司河南分公司以來,他曾親自組建了河南省禹州市鈞都企業集團總公司,一直從事中國鈞瓷的出口業務。后來,喜愛冒險的溫先生又下海創辦了鈞都瓷業(深圳)有限公司,仍以鈞瓷為伴,苦心經營著他的鈞瓷夢想……
瓷出地道 人出誠信
溫建峰的公司在深圳羅湖區黃貝嶺商城內。他平時總是一身古樸又飄逸的唐裝,唐裝的顏色也總是鮮明的紅色和深沉的黑色。說起對鈞瓷的鐘愛,溫先生一言概之:鈞瓷的神、奇、妙、絕的藝術魅力讓我為之一生追隨。
溫先生出生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鎮。這里是一個普通的中原小鎮,有著無異于它處的山野、房屋和淳樸的鄉民。可就是這個普通的小鎮,卻孕育出了享譽世界的鈞瓷文化,被稱為中國鈞瓷的故鄉。自唐、宋以來,鄉民們便在此取土造瓷,歷經千年,形成了獨特的地方風格,有人贊曰:“神后鈞瓷好,黃土變成寶”。
生長在如此制瓷寶地的溫建峰從小就耳聞目睹制作鈞瓷的艱辛。上個世紀80年代,他接過祖輩傳下的手藝,建造子屬于自已的瓷窯,自己親手制作鈞瓷。20多年過去,這些手法稚嫩的作品還收藏在老家的祖屋里,他一直舍不得賣掉。溫先生常常引用一句俗語“貨出地道”,即是說必須按照正規的、真正的地道工藝制作、生產,才能出原汁原味的精品。他舉例說,有人曾在其他地方試燒鈞瓷,但都以失敗告終,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地道。因為用的不是神后鎮的黃土,用的也不是鈞瓷的傳統手藝。溫先生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開始,鈞瓷行業中液化氣窯爐燒造鈞瓷已蔚然成風,這是在鈞瓷燒造上的重大改革,將鈞瓷成品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但液化氣窯爐燒制的鈞瓷雖然色彩比較鮮活灑脫,但看起來比較粗俗、顯假,沒有煤燒鈞瓷釉色渾厚深沉,已失去了鈞瓷的固有特色。相比之下,溫先生更鐘情于傳統工藝燒制出的鈞瓷。因為他始終認為做人、做生意要像鈞瓷生產一樣,踏踏實實,誠信待人,摻不得假,揉不得沙子,討不得巧,只有這樣,人才做的“地道”。
瓷之窯變 得失自若
鈞瓷以釉厚為本,以窯變為神,以開片為奇,以出現景觀為絕。千奇百怪的窯變,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照下欣賞有不同的觀感和情趣,被古人譽為“神筆”。
溫先生給我們講解了鈞瓷的制作過程。一件鈞瓷能否成為精品,關鍵在于鈞瓷的窯變工藝。溫先生說:“燒制鈞瓷自古就有十窯九不成和生在成形,死在燒成之說。窯變最難讓人預料,就像初為人婦的女人生子,俊、丑、男、女一概不知,既讓人興奮又使人不安。”溫先生意味深長地說: “同一種釉入窯,入窯一色出窯萬色,燒造鈞瓷可以說是泥土與火焰的夢。”而鈞瓷的絕妙之處也恰恰在于這種難以讓人預料的窯變過程,“鈞瓷成對入窯,窯變無雙出爐”的藝術境界給人無窮的聯想和藝術享受。
溫先生說鈞瓷窯變好比人生,得失之間有好有壞,得也不一定值得歡喜,失也不一定值得傷悲。對個人得失的態度,一是要淡泊平生,二是要寵辱不驚,鎮定自如。
瓷外有神 商外有心
溫建峰在鈞瓷經營的道路上歷經了太多的艱辛,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楚,使他更淡于功利,甘于寂寞。溫建峰說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工作之余呼朋喚友一起喝酒。他對酒和鈞瓷有著一種特殊的理解。溫建峰說他在酒喝到微醺時,總是喜歡獨自對著鈞瓷沉思,看著鈞瓷色彩交融流布之處,或似雨后虹霞在天;或似深峽曠谷飛瀑,其朦朧隱約,如天象地文,引人遐思無窮。這種觀賞鈞瓷的獨特樂趣是他人無法領略的。
溫先生說鈞瓷其色可賞,其聲可聞。鈞瓷釉面晶瑩剔透,紋理清晰,鈞瓷開片裂紋之聲,如鈴如泉,虛妙清冷;如琴如澗,有幽邃玄微;不啻天籟,靜夜聞之,令人渾然忘我。其開裂之紋絡,似蟹爪,似蛛網,似冰裂,這是鈞瓷舍色彩之外,另具神韻之處。

或許正是受鈞瓷這種“色彩之外,另具神韻之處”特色的影響,溫先生堅持認為,商人不能只會在商言商,在商業經營之外還要對更多、更大的事業有心,甚至要傾注更多的心血,要像鈞瓷“瓷外有神”那樣做到“商外有心”。近些年來,面對傳統的鈞瓷制作技術面臨失傳的困境,溫建峰投入巨資在各地舉辦了多場鈞瓷文化宣傳活動,目的是展現當代鈞瓷無窮的文化藝術魅力,宣傳鈞瓷收藏鑒賞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鈞瓷,認識鈞瓷,傳承鈞瓷的文化。溫建峰說“為讓我們的鈞瓷永保它的藝術魅力,并且傳承千年而不衰,我個人投入全部的精力和財產也不后悔。”這大概也是溫建峰在“商”之外用心最多的事情。
長年累月辛勞,溫建峰坦言自己覺得很累。提及能夠令他維持對鈞瓷熱誠的原因,他坦言是自己對名利得失有個人的看法,他說:“我們活在人世間,必有所得,必有所失。得與失都是自己的緣分,重要的是心中的堅持沒有一分增減,要隨著緣分,心靜如水,方寸間自有天地。”
正是有這份淡然,溫建鋒不但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更成為一位逍遙的“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