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月亮并不比中國的月亮圓,但外國體壇“常青樹”比中國多卻是不爭的事實。中國體壇如“老槍”王義夫等老將鳳毛轔角,但在國外過了而立之年仍然決戰沙場的大媽大叔級老將卻多如牛毛。他們“常青”的秘訣何在?
我們從網壇“藍領”阿加西,乒壇傳奇瓦爾德內爾,田徑場上的“廉頗”奧蒂等人的經歷中會尋找到些許答案。
阿加西:網壇“藍領”
現年37歲的阿加西,其職業生涯充滿傳奇色彩,大紅大紫時成為美國網壇四大金剛之一,銷聲匿跡時排名跌落到140名以外。在人們為他扼腕長嘆時,阿加西又神奇般卷土重來,不僅奪回世界第一的寶座,并在2003年初奪取了其職業生涯的第八個大滿貫,當時他32歲272天。阿加西的父親曾在《阿加西傳奇》一書中這樣說:“如果有科學奇跡,可以讓2004年的阿加西和1994年時的他對抗一下,你會發現他和當年的狀態一樣好,只不過他在思想上更成熟了。”
為了常青,阿加西付出了很多。他曾說“自己這把年紀,最需要提高的已不是球技。”打了三十多年網球,技戰術上的潛力已挖掘干涸,他最需要的是加強體能訓練。
阿加西為此練得非常刻苦,一位記者曾描述他訓練時的情景在1999年圣誕節前夕,阿加西先是在健身房里練了兩個小時力量,然后又跑上山再跑下山往返14次。在那時很多人都已開著車去度假或聚餐。阿加西的前教練吉爾伯特曾說:“他勤奮得像個藍領工人。”
阿加西能“常青”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善于保護自己。中國人常說“男子漢流血不流淚”,“輕傷不下火線”,但阿加西卻經常因一點輕傷就退出比賽。2005年底在上海舉行的網球大師杯賽中,包括阿加西在內的一批選手受了輕傷后退出比賽,并因此遭到觀眾的指責。但從職業球員角度來講,他們如果帶傷上陣,可能會使傷情惡化,影響甚至縮短他們的職業生涯。
阿加西的“常青”還離不開好的教練。比如他的前任教練伯拉德·吉爾伯特手段不凡,有著攝像機一般好的記憶力,能清晰地記住7年前某場比賽的細節,在比賽前為阿加西做充分的準備。另外,曾是球員的此位教練心理承受力極強,而這正是阿加西的弱項。吉爾伯特專門寫過一本書叫《丑陋的勝利》,講述如何在面對對手時克服心理極限。阿加西曾說:“吉爾伯特在職業生涯中一直在贏他本不應該贏的比賽,而我卻是輸掉了很多本不應該輸掉的比賽。”
除了伯拉德·吉爾伯特,對阿加西幫助最大的莫過于他的體能教練吉爾·瑞斯。他總是隨阿加西到球場上看訓練和比賽,研究阿加西的習慣動作和用力的規律,并給他量身定做訓練計劃。兩人在一起合作了16年時間。
阿加西能夠“常青”還因為他內心的動力。他說:“只要我還是一名網球運動員我的訓練就不會停,而且還要不停地研究如何才能不斷地達到最高水平。我能夠不斷努力,是因為我相信我能夠做到。”
現在和阿加西一起活躍在國際網壇上的球員大多都比阿加西小一輪,與這些小字輩相比,阿加西已不可能全身心撲在網球上,他還有家庭需要照顧。但是,成功的人士往往正是那些善于平衡各種矛盾的人。這要得益于他的愛妻——曾叱咤女子網壇的前德國名將格拉夫。賢妻的理解和幫助,也為阿加西提供了很大幫助。
瓦爾德內爾:活著的傳奇
老瓦是乒壇的常青樹,與中國“乒乓長城”對抗已歷五代人,期間四獲斯韋思林杯、兩捧圣·勃萊德杯,并奪得奧運會男單金銀牌各一枚,百年乒壇無出其右者。更可貴的是,雖已39歲高齡,但他在競技場上仍威風不減.成為一段活著的傳奇。
眼角已爬上皺紋的老瓦曾在訪問中國時自解寶刀不老的天機:一要不斷與高水平運動員進行比賽,特別是與中國選手這樣高水平的選手過招以保持競技狀態;二要經常看對手的比賽,了解他們的特點,以達到與頂尖選手長期抗衡的目的。
如其所言,老瓦對中國乒乓球已非常了解,15歲的時候他就第一次來到中國訓練和比賽.當時他輸給了很多同齡的中國球員,但是他從每場比賽中收獲很多,這段經歷成為他成長的寶貴財富,使他能夠“技貫中西”。回到歐洲后,小瓦步步登高,一發而不可收,成為歐洲乒壇一顆最耀眼的星,也開始成為中國乒乓球的主要對手之一。當然,老瓦的其他秘訣還有不少,比如到了一定年紀時,他以主攻世界大賽為主,以參加巡回賽和大獎賽為輔,而不是大密度地參加各種比賽。但更主要的是,老瓦是位為乒乓球而生的天賦型選手。有專業人士指出,歐洲乒乓球的訓練環境跟中國比起來差多了,因此能在那種環境下涌現出來的球星都是天才。中國乒乓球元老許紹發也曾指出老瓦不僅掌握技術全面,而且變化多端難以琢磨,對手跟他比變化無異子自投羅網。在老瓦奪取了1992年奧運會冠軍后,有外國專家就曾認為,老瓦打球就像是外星人在打球,令人難以捉摸。
當然,除了老瓦的天分,還有后天的努力。2002年瑞典作家費格曾寫過一本書《跟著感覺走——瓦爾德內爾傳》,書中介紹,瓦爾德內爾是乒乓球界少有的天才,但他在其他領域,就像達斯丁·霍夫曼扮演的雨人一樣,有點自閉無知甚至懶惰。
老瓦是一個好勝心非常強的人,這從他的少年時期可見一斑。老瓦小時候最初玩的運動是飛鏢,當時他就像個小狂人似的說:“我要戰勝所有的對手。”9歲時瑞典乒協邀請他參加一個離他家有250公里遠的訓練營,小瓦為離家遠還不太樂意,但后來母親接他回家時,他卻嘟著小嘴說:“明天比賽就要開始了,我要留下來。無論如何我都不想錯過這次比賽。”
老瓦能保持常青的秘訣還有客觀上的有利條件。他的主要對手中國乒乓球隊由于人才濟濟、內部競爭激烈,淘汰率也快,而老瓦始終是瑞典隊的一桿老槍,在多年的征戰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和比賽能力,成就了其“老游擊隊長”的美譽。
奧蒂:不跑不痛快
田徑場上的“廉頗”非前牙買加短跑名將奧蒂莫屬。去年雅典奧運會已44歲高齡的她第七次參加了奧運會。
3年前她改換門庭,取得了斯洛文尼亞的國籍,為新國家效力成了她繼續馳騁沙場的動力之一。牙買加認為奧蒂已老氣橫秋,不愿再讓她參加國際比賽,如果不是斯洛文尼亞,她很可能會退役。“斯洛文尼亞并不在乎你是25歲還是43歲,只要你依然優秀,就沒有年齡的限制。”
奧蒂很感謝斯洛文尼亞對她的信任,她還特別感謝斯洛文尼亞教練德約爾杰維奇,這位教練不僅為斯洛文尼亞培養出多名田徑健將,更絕的是他兩次為藥檢失敗的運動員成功翻案,這在田徑界還很罕見。其中一次便是奧蒂在比賽中被查出使用類固醇后,他成功證明國際田聯的決定是錯誤的,使奧蒂得以繼續參加2000年悉尼奧運會。如果沒有他,奧蒂一旦被禁賽,再加上她的年紀,想要“常青”根本無從談起。
現在跑道上和奧蒂一同競賽的很多選手都可以做她的女兒,如參加雅典奧運會100米比賽的選手中大約一半都是在奧蒂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后出生的。奧蒂在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上初顯實力,但當時沒有人想到在24年后她還能在奧運會的跑道上繼續狂奔,這讓很多行家大跌眼鏡,包括她個人都為自己狀態能持續那么久而感到驚訝。
“你要問我動力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就是喜歡跑,已到了不跑不痛快的地步,也很好奇自己在44歲時到底還能跑多快。”
不跑不痛快,這有點像中國的“老槍”王義夫所說的“不摸槍就渾身沒有勁”。
盡管奧蒂很努力,但在其運動生涯中她一直扮演著“伴娘”的角色。多次與世界大賽的冠軍擦肩而過的她經常是以0.01秒甚至0.001秒之差屈居亞軍,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36歲的奧蒂就在100米決賽中比冠軍德佛斯差了0.005秒。后來,有人間誰是她最喜歡的運動員時,奧蒂笑答:“德佛斯。因為我經常輸給她。對手就是目標,而目標又吸引著我不懈地努力。”
雖然成了田徑場上永久的“伴娘”,但是如果計算奧運會獎牌,奧蒂已奪取了3銀5銅、兩個第四、一個第五和一個第六,以及一個第八,這些成績使她成為有史以來田徑場上最偉大的女子奧運會選手。
責編/王查娜 馬玉星